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从《青春有你》看待偶像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属性
从《青春有你》看待偶像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属性作者:霍冉张楷建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5期【摘要】2019年伊始,愛奇艺推出了新青年励志综艺节目《青春有你》,在新一季的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中,节目受众再度成为了分析的重点,本文将从社会文化性、自主选择性、结构建构性三方面进行分析。【关键词】青春有你;偶像真人秀节目;受众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101-012004年的《超级女声》开创了中国首档偶像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但其发展过程中,节目组的主观干预即评委的决定权所占比例过多,所以观众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少之又少,但从今年兴起的养成类偶像真人秀节目中可以看到,观众的决定权是很重要的。由于观众的参与度得到了保障,对于研究其受众文化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文本建构,也可以从中发现更多的受众现象。2019年,爱奇艺公司重磅推出《青春有你》偶像真人秀节目,此次的形式融合了艺术指导团的第二现场进行评级,这也为偶像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一、受众的社会文化性二十世纪中后期,我国总体处于一个单向传播的机制中。受众更多的是作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存在于传播活动中,缺少丰富的信息反馈通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作为主要的传播工具,成为大众接受信息的普遍方式,此时的大众文化发展尚未成型。尽管主流媒体在大众社会生活中树立了诸如张海迪、赖宁等时代典型,但这还不能算作是从大众文化中生发出的“偶像”。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大众文化有了相对适宜的发展环境,“追星”这一现象在当时的背景下悄然兴起。笔者认为,养成类偶像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借鉴了中国早期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一些逻辑思维。英国学者阿伯克龙比和朗赫斯特,提出观展/表演范式,阐释了扩散受众四阶段行为的循环过程——无所不在的媒介形态提供了丰富的影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海量的媒介信息,促成人际间的讨论。新媒体时代的交互行为促使综艺节目的文本内容有效、迅捷地传播,既增强了综艺节目本身的热度,也为参加真人秀的选手增加了流量与热度,并引发受众下一次的媒介消费行为。如此循环往复,受众的自我认同不断被建构与再建构。在节目《青春有你》中,每一期的节目都会制造一些话题供观众去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受众发挥了自己的社会文化属性,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讨论一个话题,不断为节目“造势”。二、受众的自主选择性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这一概念逐渐诞生,其传播速度快、制作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优势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媒体行业,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格局。信息由以往的单向传播转变为现在的双向传播,人们由以往“观众”“读者”的身份转变为现在的“受众”。新媒体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融为一体,消除了传受双方的距离限制,这也导致其媒体生态更为复杂,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受众分化更为明显。[1]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把握并研究好受众的需求对于一系列综艺节目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回顾选秀类节目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作为2004年的现象级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在当时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一点莫过于当时的全民短信投票环节,节目通过这一环节一下赋予了观众决定节目导向的权利,让观众有区别于以往选秀节目的更深层次的互动体验,使得观众的自主选择权得到充分的发挥。回归当下,新媒体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传受双方的界限,给予受众更多的自主选择性,满足其对于所关注信息的参与感。从短信投票支持喜欢的选手,到后来复活赛的产生,再到现如今像《青春有你》一般公布选手的日常训练视频等等,每一款真人秀节目的着手点都放在了如何提升受众参与度、增强其自主选择权上面。三、受众的结构建构性偶像真人秀节目《青春有你》的艺术家第二现场是这季节目的一大亮点。第二现场作为一种新的传统文化属性,印证了节目的主题——“越努力,越优秀”,旨在通过新一代青年的励志成长弘扬努力奋斗的精神,并传达社会正能量。大众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是社会都市化的产物,以普通市民大众为主要受众,带有消费倾向性,具有感官愉悦性,紧贴人的欲求,它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是一种形式压倒内容的文化。[2]狂欢是一个充满活力以及无限可能的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新常态。狂欢视域下的偶像类真人秀节目,提供给受众精神的宣泄,以及自我诉求的舞台。《青春有你》基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向社会传递着积极正能量,为受众提供无限的动力,为受众增强了参与感。格伯纳小组的“共鸣”理论,正是要观众在体会粉丝文化带来快乐的同时,节目组也在主动地向受众传递相关的讯息,在文本的解码过程中承担着主动积极的作用。在新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受众已不再是简单的节目的接受者。随着受众的知识文化程度的提高,受众结构正在从被动接受转型,节目的结构也向受众的参与角度发展,使其可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发共鸣,增强节目的话题度以及收视率、点击量等。参考文献:[1]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叶志良.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本文标题:从《青春有你》看待偶像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属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1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