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学家钱穆认为:“西周三百年历史,最重要者为封建政体之创兴。”属于“封建政体之创兴”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郡县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封邦建国”指的是西周分封制,符合钱穆所说的封建政体,选项A正确;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不符合“封建”之说,选项B排除;科举制、郡县制不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排除C、D。【点睛】2.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梁启超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十分机械化的,只负责跪受笔录,传达命令,因此这一机构指的就是清朝的军机处。这是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3.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天朝”体现了中国盲目自大的外交观念,而“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对等的外交观念,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B项不选,题干所说与洋务运动无关;C项不选,题干所述与民族主权意识无关。【名师点睛】本题解题首先要结合所学知识明确“天朝”体现的含义,然后结合题干中“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进行选择。4.12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以研究《民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只有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这次罗马法的“复兴”运动A.保障了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建立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D.标志着西欧反封建斗争的开始【答案】B【解析】从题干所述可知,对罗马法的研究“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罗马法保护商品经济和私有财产,可以得出罗马法的“复兴”运动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等级代表制度的形成出现与中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项;社会契约理论是启蒙思想,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反封建斗争,故D项排除。5.176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明接任首相,用封官许原、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尚未形成B.光荣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C.议会内部两党斗争十分激烈D.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利用“国王之友”派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国王王权存在滥用的现象,表明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就已经形成了议会对王权的制约,故A项错误;1688年光荣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一个政党,体现不出议会内部两党斗争,故C项错误。6.下图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A.宰相掌握立法权B.议会徒有虚名C.德国皇帝没有实权D.代议制民主不健全【答案】D【解析】【详解】“钟表上写着帝国议会、各邦议会。俾斯麦自言自语‘我忙着处理国事,忘了给钟上弦了。现在该让它走会儿了’”说明德国皇帝干涉议会的权利,德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完善性。D项正确。德国皇帝掌握立法权,并拥有实权,排除AC;B项不是实质的反映,只是表象,故排除。7.1920年初,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开始深入京郊的农村、工厂,向农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尝试建立工会。这一现象A.由俄国十月革命导致B.开启青年学生参政先河C.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D.暴露北洋政府黑暗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符合材料,故答案为C选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不单是十月革命的影响,A选项排除。五四运动就是青年学生参政的表现,B选项排除。材料与北洋政府黑暗统治无关,D选项排除。8.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双语证据汇编后,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李顿调查团。因这一证据汇编具有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充分体现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故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联对九一八事变的仲裁结果是东北由国联直接托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想将东北置于英法的控制之下,这并未改变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排除B;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TRUTH(真相)》双语证据汇编的目的不在于研究抗战,而在于为国联仲裁提供参考依据,排除C;九一八事变的性质不可能因为国联的仲裁而发生变化,这就是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略战争,排除D。9.在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国对话并采取改善关系的措施后,毛泽东随即公开表示:“如果尼克松访华,他高兴同他谈,不论作为旅游者,还是作为总统都行。”这表明当时A.美国放弃遏制共产主义B.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C.中美之间分歧基本化解D.中美双方都有合作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表示希望和中国改善关系后,毛泽东表示赞同,可见中美双方都有合作需要,故答案为D选项。美国放弃遏制共产主义的说法与史实不符,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美国与苏联关系,B选项排除。中美之间分歧基本化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10.由下表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后,下列两个时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年份建交数量196944197288A.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B.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增长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来看,1972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发生较大变化,联系所学可知,这一现象与中美关系改善有关,是中国外交政策进行调整的结果。故答案为A项。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排除B项;C项不是这一特定时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原因,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排除D项。11.“斯大林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不同,他是一个带有俄罗斯农民意识的马克思主义者。较少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当时欧洲发达的资本主文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都是陌生的。”材料意在说明A.苏联工业化的历史地位B.斯大林的经济思想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因素D.斯大林的革命活动【答案】C【解析】“斯大林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不同,他是一个带有俄罗斯农民意识的马克思主义者。较少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说明斯大林形成时期与斯大林个人交往有关系,分析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因素,C正确;A、B和D不是材料论述主旨思想。12.1961年美国《对外援助法》出台后,肯尼迪政府通过出售、借贷和赠送等方式,向缺乏粮食的国家出售农产品。苏联也每年平均向这些国家提供6.83亿美元经济援助,3.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反映了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C.美苏冷战局面的结束D.美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这说明美苏通过各种形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没有体现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A项;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与史实不符,美苏冷战局结束于1991年,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C。13.唐代后期,江东地区的劳动人民发明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短曲辕犁的出现A.标志井田制瓦解B.加速江南经济开发C.使均田制得以实行D.导致土地兼并出现【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曲辕犁【详解】根据材料“轻便的短曲辕犁”和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的出现标志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故B正确。商鞅变法标志着井田制瓦解,故A错误。均田制实行的基础是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故排除C。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允许买卖导致,排除D。【点睛】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14.在中国历史上,汉、唐二朝在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汉唐盛世”。下列二图为汉唐手工业分布情况,从中可获取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从汉至唐,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B.汉代手工业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C.唐代手工业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D.汉代制瓷工艺进步,开创了“海上陶瓷之路”【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片一可知,汉代手工业集中于黄河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唐代手工业集中于大运河周边,选项B正确,选项C排除;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A;宋朝开辟的是海上丝瓷之路,排除D。15.宋代都市繁华,商业活动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商业活动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结合选项可知,A项中的“深巷明朝卖杏花”可知是宋代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界限,选A。B项反映宋代的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与材料“分散于宅屋之间”不符,排除。C项反映城市发展突破时间限制,但与“分散于宅屋之间”不符,排除。D项是指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这时他才到达市场南门外,在泥泞中休息,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困苦,与材料不符,排除。16.印度……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的小西班牙。”该航海家应该是A.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B.返航时物品中有烟草玉米C.受葡萄牙王室支持D.带回来中国的茶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492年以及“印度”“印第安人”等信息可知,这一航海家是哥伦布,其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促进了物种交流,因此其返航时物品中有美洲物种烟草玉米,选项B正确;选项A是麦哲伦,排除;哥伦布航行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排除C;哥伦布并未到达东方,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材料时间以及“印度”“印第安人”等信息判断出这一航海家是哥伦布。17.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居民的食物类支出的比例一直偏高,约占收入的一半左右,但呈下降趋势;其他支出,特别是衣着、居住、奢侈类支出比例则有所上升。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A.就业结构的变化B.产业结构的变化C.消费结构的变化D.阶级结构的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居民在饮食消费方面支出减少,而其它消费支出上升,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选项C正确;材料未反映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和阶
本文标题: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2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