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绛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初唐四杰”堪称盛唐精神的探路者。虽然见识了太多艰辛困顿,前途未卜,现实充满无法预见的种种未知,但他们却以超乎寻常的坚定与执着,自由驰骋在对理想的追逐和对未来的诗意想象之中。诗歌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式,他们通过诗歌创作,把逐梦路上的艰难困苦以及壮志豪情化作永远的记忆。历史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几百年来的政治风云和民族融合,造就了唐代文化的博大与包容。文人士子渴望成才、追求功名,不论出身,无问西东。在政治风云中家道中落的旧族,因时事变幻而乘势突起的新贵,以及依靠创新制度和灵活政策而发家致富的百姓,都鼓荡起冲破现实改变命运的万丈雄心。依靠门第与家世的选官原则正在被抛弃,新生的科举制度提供了依靠才学进身的仕宦途径,并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是否科举及第已经成为人生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尺。即如祖孙三代都担任最高层命令文字撰写之职的河东薛氏,到唐高宗时期担任宰相中书令的薛元超这一代,也要感喟自己未能科举出身的憾恨人生。他曾说:“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参修国史。”科举制带来的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价值追求,已经深植于各阶层人士的心中。对于没有应举条件的士子来说,应募从军、立功沙场也就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即使科举(包括各种科目)及第的文人,也都在同一个时期通过杨炯的诗句集体喊出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的豪言壮语。堪称唐代第一代边塞诗人的骆宾王也写有《从军行》诗,表达了“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的豪情壮志。“四杰”以旷达的心胸来面对辛酸的人生。我们熟悉的骆宾王,曾给主持铨选的裴行俭写诗致意,虽然感叹“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他又以生不逢时的浮槎自况,一边失落地叹咏着“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紧接着还不忘展望一下未来,“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浮槎》)。在那个时代,文学才华开始冲破门阀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在文士中间受到重视。让杨炯不服气的王勃,出自儒学世家,六岁善文辞,长而好读书,“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新唐书·王勃传》)。又如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狂妄自傲得令人称奇,《旧唐书·杜审言传》谓其“雅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然恃才謇傲,甚为时辈所嫉”。唐高宗乾封年间,他参加完吏部的铨选考试之后,感觉自己发挥超常,一定会令主考官苏味道在看到他的答卷后羞愧而死。以“四杰”为代表的文学史上的初唐士人,评论家们可以批评他们还缺少浑融的意蕴和秀美的风神,但是那种“健全的欲望”(闻一多语)、不甘沉沦、不惧艰险的精神,却推动了一个盛世的到来。(摘编自刘后滨的《“初唐四杰”的壮志豪情》)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唐四杰”通过诗歌创作将盛唐精神化作永远的记忆,堪称盛唐精神的探路者。B.唐代为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旧族、新贵和发家致富的百姓冲破现实改变了命运。C.原有的选官原则正在被抛弃,导致唐朝必须依靠新生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D.在唐代,应募从军、立功沙场是很多文人士子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的一种选择。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列举薛元超一例,论证了非科举及第的人生是不成功的,分析具体,有说服力。B.文章论证“四杰”心胸旷达,引用了骆宾王的诗句,分析紧扣第一段,结构严谨。C.文章从多方面分析了“初唐四杰”产生壮志豪情的原因,论证结构十分清晰。D.文章没有否定评论家们对“四杰”缺少浑融意蕴和秀美风神的评价,分析客观中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朝代的文化环境宽松,有利于文人士子追求理想,实现价值,改变命运。B.科举制度在唐代对选拔官吏起了积极作用,因此它是一种进步的选拔制度。C.王勃的文才、杜审言的诗名被文士看重,门阀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已受冲击。D.盛唐时代的到来,与文学史上初唐士人的壮志豪情、无所畏惧密切相关。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流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B.这首诗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5.颈联运用了什么写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注】“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膦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骏马如疾风奔驰,写骏马实际上是突出驾驭骏马的健儿们威武雄壮。B.“渭桥”代指长安,“鸣”突出了快马加鞭,渲染了军务紧迫和士气旺盛。C.“弯弓”“插羽”指开弓射箭,两个动作就描绘出从出发到克敌制胜的场面。D.在作战的过程中,汉军的阵型被冲散了,军营成空,反映出战争的惨烈。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秋浦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注】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B.三、四两句直接抒发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悲情感慨,凄婉动人。C.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来。D.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致的回味。9、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6分)三、经典名句默写:(本题共34小题,34分)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珠帘暮卷西山雨。11、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阁中帝子今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_________________,风多杂鼓声。14、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樽对绮筵。16、明月隐高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______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18、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皎皎空中孤月轮。20、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__________。23、昨夜闲潭梦落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不堪盈手赠,______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枫浦上不胜愁。27、江水流春去欲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碣石潇湘无限路。29、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31、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成古今。33、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________。34、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35、边庭飘飖那可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将辞家破残贼。37、摐金伐鼓下榆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骑凭陵杂风雨。39、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城落日斗兵稀。41、铁衣远戍辛勤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___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声一夜传刁斗。4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39题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教育部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指出,仅在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其中八年级学生重度不良比例超过30%,这组数据令人。近视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近视比例中国学生的上升了将近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其中,家长。据调查,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近视毫不在意,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防控学生近视,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努力,過制并扭转学生近视高发、低龄化趋势。4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将近50%。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B.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C.中国学生的近枧比例上升了将近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D.近视比例中国学生的上升了将近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4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心灵的窗户蒙了尘,甚至被“关”上了,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B.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因为他们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D.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因为他们心灵的窗户蒙了尘,或者被“关”上了。4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骇人听闻触目惊心责无旁贷当务之急B.骇人听闻胆战心惊难辞其咎迫在眉睫C.危言耸听触目惊心难辞其咎迫在眉睫D.危言耸听胆战心惊责无旁贷当务之急48、下面是某同学
本文标题: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2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