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理科综合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线粒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B.控制合成一个由6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中,嘌呤碱基数最少应是180个C.显微镜下观察同等直径的细胞,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布满视野中的20个完整的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10个完整细胞D.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16个肽键【答案】B【解析】【分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时,mRNA中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上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长度或宽度,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视野中的20个完整的细胞,则放大100倍时,相当于又放大了2倍,则看到的细胞数应为20÷22=5个;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可见,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它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有一个H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故根据多肽中N原子数量可推算出氨基酸数量和肽键数目。【详解】A.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线粒体结构照片属于实物图,不属于物理模型,A错误;B.一个氨基酸对应一个密码子,而一个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碱基组成,在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的情况下,决定60个氨基酸的mRNA上碱基数有180个,基因中碱基数目为180×2=360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所以基因中嘌呤碱基数最少应是180个,B正确;C.显微镜下观察同等直径的细胞,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视野中的20个完整的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20/(100÷50)2=5个完整细胞,C错误;D.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有17个氮原子,推测该多肽最多是由17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如果形成环肽,则该多肽中的肽键最多,为17个肽键,D错误。2.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和丙图分别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的基本单位B.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有所不同C.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初步水解,得到的化合物一定有6种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图表示氨基酸,乙图是水分散失的过程,丙图是核苷酸的结构,丁图是二糖的分子式,据此分析。【详解】A.甲图表示氨基酸,丙图是核苷酸的结构,甲图和丙图分别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和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的基本单位,A错误;B.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在烘烤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结合水,B正确;C.若a代表脱氧核糖,则b为脱氧核苷酸,由其构成的核酸是DNA,其初步水解后得到的化合物是4种脱氧核苷酸,C错误;D.蔗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不可能是蔗糖,D错误。3.细胞分泌物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以下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为抗体,则在抗原再次侵入时该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B.若为消化酶,则内容物被排出细胞后进入血液最终到达消化道C.若为神经递质,则神经递质作用的细胞就会产生兴奋D.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的受体【答案】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一般有抗体、消化酶和一些激素,其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都是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参与合成。【详解】A.若为抗体,则该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增殖,A错误;B.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但消化酶是在细胞内合成,通过导管排到消化道中的,B错误;C.若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故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C错误;D.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当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时,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据此可推知,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其表面有神经递质、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的受体,D正确。4.在光照恒定、温度最适条件下,某研究小组用下图一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小时内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绘成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段,叶绿体中AD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B.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真正光合速率平均为50ppmCO2/minC.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下降D.若第10min时突然黑暗,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在短时间内将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图一中实验装置测量一小时内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黑暗条件下测定的是呼吸作用强度,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图二中ab段有光照,故CO2的变化量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bc段是黑暗,故CO2的变化量表示的是呼吸作用,据此分析。【详解】A.a~b段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叶绿体中AD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A正确;B.真正的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ab段可以计算出净光合速率=(1680-180)÷30=50ppmCO2/min,由bc段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600-180)÷30=14ppmCO2/min,因此真正的光合速率平均为64ppmCO2/min,B错误;C.题干中提出,该实验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因此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因此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下降,C正确;D.若第10min时突然黑暗,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含量下降,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速率降低,导致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增加,D正确。5.下列各项描述符合图中变化规律的是A.适宜条件下,x——氧气的浓度与y——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率的关系B.x——细胞分化的过程与y细胞内染色体种类的关系C.底物浓度足够大时,x——酶的浓度与y——反应速率的关系D.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时,x——时间与y——种群增长率的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描述的是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率保持不变。【详解】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该过程不消耗能量,所以x-氧气的浓度与y-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速率不呈正相关,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种类不发生改变,所以x细胞分化的过程与y细胞内染色体种类不呈正相关,B错误;C.底物浓度足够大时,x-酶的浓度与y-反应速率呈正相关,C正确;D.种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时种群增长率不变,该过程x-时间与y-种群增长率不呈正相关,D错误。6.某自花传粉植物两对独立遗传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间均为完全显性。现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产生F1。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若此植物存在AA个体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6∶2∶3∶1B.若此植物存在bb个体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C.若此植物存在AA一半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15∶5∶6∶2D.若此植物存在a花粉有1/2不育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15∶5∶1∶1【答案】D【解析】【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可以确定此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的植物自交产生F1的基因组成及表现型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详解】根据上述F1的基因组成分析,若此植物存在AA个体致死现象,则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6:2:3:1,A正确。若此植物存在bb个体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A_bb和aabb死亡,因此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B正确。若此植物存在AA一半致死现象,则上述F1的A_B_中的2AABb和AABB中有一半死亡,A_bb中的AAbb一半死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6+3/2):(2+1/2):3:1=15:5:6:2,C正确。若此植物存在a花粉有1/2不育现象,则雌配子AB:Ab:aB:ab=1:1:1:1,而雄配子AB:Ab:aB:ab=1:1:1/2:1/2,,因此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15:5:3:1,D错误。【点睛】本题虽然是较为基础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题,但计算较为麻烦,需要根据选项的不同情况分别计算,特别是D选项a花粉有1/2不育,只是影响雄配子的比值,并不影响雌配子的比例。7.小球藻是一种真核单细胞绿藻,科学家利用小球藻做了相关实验。实验示意图如下:请回答:(1)在细胞结构上小球藻不同于蓝藻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甲乙两组同时置于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甲组中小球藻细胞内首先利用18O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乙组中能利用18O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时间后检测气体A、B中含18O的是___________(填“A”“B”或“A、B)(3)光照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均停止二氧化碳供应,再将其同时置于黑暗条件下,此时产生的气体A、B中含18O的是___________(填“A”“B”或“A、B)(4)相同时间内甲组小球藻的有机物干重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组小球藻的有机物干重。【答案】(1).小球藻细胞内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叶绿体基质(3).叶绿体(或为囊体薄膜)、线粒体(4).A、B(5).A、B(6).大于【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甲组中用18O标记二氧化碳中的氧,乙组中用18O标记水中的氧,水在光反应阶段分解产生氧气和[H],因此甲中产生的A是未被标记的氧气,乙中产生的是被18O标记的氧气。【详解】(1)小球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小球藻不同于蓝藻的主要区别是小球藻细胞内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甲组中用18O标记二氧化碳中的氧,在小球藻细胞内二氧化碳在叶绿体基质中与五碳化合物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因此首先利用18O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乙组中用18O标记水中的氧,水在光反应阶段分解产生氧气和[H],发生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供给C18O2较长时间后,通过光合作用18O转移到葡萄糖中和水中,最终A、B中都含有18O标记。(3)光照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均停止二氧化碳供应,再将其同时置于黑暗条件下,此时产生的气体A、B均是CO2。甲装置中C18O2中的18O在暗反应阶段最终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停止二氧化碳供应并置于黑暗条件下,此时小球藻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第一阶段被18O标记葡萄糖分解产生18O标记丙酮酸,第二阶段18O标记丙酮酸分解产生18O标记二氧化碳,即产生的气体A为18O标记二氧化碳;乙装置中H218O与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18O标记二氧化碳,即产生的B也为18O标记二氧化碳,因此产生的气体A、B均含18O。(4)甲组中C18O2中的1
本文标题: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3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