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成就(部分),划线处所填内容正确的是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①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秦汉②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隋唐筒车③控制耕土的深浅A.①刀耕火种②耧车③二牛抬杠B.①铁犁牛耕②大镰③风力水车C.①刀耕火种②大镰③风力水车D.①铁犁牛耕②耧车③曲辕犁【答案】D【解析】【详解】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成就的还有铁犁牛耕,属于秦汉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成就的还有耧车,属于隋唐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成就的还有曲辕犁。故答案为D项。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风力水车是明清时期的农业技术成就,其他三项说法错误,排除A、B、C项。2.中国古化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A.形式多样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个体经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可知,材料体现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反映的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正确;A、B、D都与材料无关,排除。3.编户齐民是汉代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由此可得知A.平民可以随意迁徙B.政府借此保障收入C.农业要求精耕细作D.汉代禁止土地兼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汉代的这一政策保证了农户户数的稳定,而小农户是中国古代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故B项正确。被编入户籍的农民是不能随意迁徙的,故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的信息无关,故排除。点睛: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代政府实行极严密的户籍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编户齐民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提供稳定的兵源。但这些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4.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记述出处天下诸郡逃户,有田宅产业,妄被人破除,并缘欠负租庸,先以亲邻买卖。《唐会要》寺院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唐大诏令集》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田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全唐文》A.土地的交易活动受到法律保障B.赋税沉重加剧了土地买卖行为C.唐代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下诸郡逃户,有田宅产业,妄被人破除,并缘欠负租庸,先以亲邻买卖。”可知天下所有郡县,被人非法破坏损毁,并因此而拖欠租税的逃户的田产地业,亲邻有优先购买权;根据材料“寺院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可知唐朝寺院广占土地;根据材料“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田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可知王公百官和富豪之家大量兼并土地;综合上述信息可知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量有限,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法律是限制土地兼并的,并不是土地的交易活动受到法律保障,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沉重赋税带来的影响,而是强调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排除B。由材料可知,政府并不是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而是强调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排除C。5.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收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A.加速了土地私有化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抑制了土地的兼并D.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的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因此其主要影响是加速了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故A正确;“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是其历史影响之一,但非主要历史影响,排除B;“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的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土地私有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故C错误;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封建制度还未建立,豪强地主还没出现,排除D。6.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北宋北方人数北方所占比例南方人数南方所占比例前期27884.5%5115.5%中期27463.9%15536.1%后期12140.3%17959.7%A.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C.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D.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答案】C【解析】表格“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显示北方人数比例逐渐下降,南方人数比例逐渐上升,主要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之后导致南方政治文化等影响力的增强,故C项正确;A中决定性因素错误;B中政治重心并没有转移;D不符合材料主旨。【点睛】表格材料型选择题一般是以表格为呈现形式,通过定量分析数字或相关数值,从而得出结论,所以此类试题解题的方法一定要抓住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常用的解题方法有:1.要看表头及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2.要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或数据中的文字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3.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7.唐朝中后期,位于运河枢纽的扬州,成为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代诗人在其作品中就有“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佳句。这说明①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②政府对城市中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已经被打破③市内商贾可以采用纸币做买卖④市内有徽商、晋商等商会会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唐朝中后期,位于运河枢纽的扬州,成为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①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②政府对城市中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已经被打破,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唐朝【名师点睛】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东晋南朝:趋向平衡。隋唐五代:开始南移。两宋时期:最终完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8.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C.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棉布、丝绸业、瓷器”等反映新兴工商业市镇专业化明显,故选B项;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是唐朝时期,排除A项;明清时期农业占经济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市镇的专业分工,没有反映规模,排除D项。9.有西方人曾经说,中国人太聪明了,他们用两种最简单的东西赚了全世界无数的钱,一是树叶(茶叶),二是泥土(瓷器)因此,也有人把中国的瓷器称为“变土为金”。下列陶瓷器的生产工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白瓷②青花瓷③唐三彩④粉彩瓷器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②④①【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白瓷出现于魏晋时期,青花瓷出现于元朝,唐三彩出现于唐代,粉彩瓷器出现于明朝。由此可知①③②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点睛:排序类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最早和最晚的项目,然后排除即可。10.北宋发行纸币,每次的发行总量限定在1256340贯,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每印发一次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其直接目的是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保证货币信用稳定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保障商人基本利益【答案】B【解析】纸币的发行必须以国内金属货币为基准,否则会导致通货膨胀,材料中北宋政府发行交子“备有一定的准备金”的目的就是保证货币信用稳定,故B项正确;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不是发行纸币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的目的显然是保证货币发行信誉度,不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不是保障商人的基本利益,故C项和D项错误。11.史识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是以科学的史现作指导,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的科学的结论和认识。下列属于“史识的是A.“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B.“明代织工曰:吾业虽践,日佣为钱二百缗,”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苏州织造是“江南三织造”之一,主要任务是为皇家提供织绣产品D.“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高峰,最远到达红海地区”【答案】B【解析】“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AC是史实,B是史识,D是史论,故选B。12.雍正五年(1727年),湖南巡抚布兰泰泰请开采湖南会同县金矿,雍正帝下旨道:“开采(矿)……人聚众多。从来矿徒,率皆五方匪类,乌合于深山穷谷之中,决不允许“逐此末利,为国阎之忧累’。”雍正帝的这一做法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迅速成长B.维护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意在提高采矿部门的生产效率D.保护了私营矿冶业的合法经营【答案】A【解析】清朝皇帝认为开采矿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是对农业发展的破坏,这种举措属于保护农业措施,显然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A正确;材料不是保护手工业措施,B错误;材料中反对开矿,C和D错误。13.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品种传入中国时期玉蜀黍(玉米)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落花生(花生)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烟草(烟)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番薯(红薯)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A.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D.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大致是在晚清时期,故排除A项;明清厉行海禁,限制中外交往,所以外来植物传入中国不是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故排除B项;世界市场的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D项。玉米、花生、烟草和红薯这些植物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向外传播,所以这些植物传入中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故选C。14.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A.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B.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C.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D.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造成靠地租剥削的封建地主阶级实力下降,工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故答案为C。A是工业革命的影响;B题干没有体现;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15.“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拥有“机会”是因为率先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B.英国的“意愿
本文标题: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4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