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17周易错题定时训练
和诚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语文周练知识清单+易错题型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8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B.于是相如前进..缻C.徒慕君之高义..也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2.下列各句的句式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何以汝为见B.作《师说》以贻之。C.求人可使报秦者。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3.下列句子都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君幸于赵王③效死于前④皆为陛下所成就⑤举孝廉不行⑥以勇气闻于诸侯⑦为降虏于蛮夷⑧幸蒙大恩⑨终不能加胜于赵A.①②④⑤⑥B.①③⑤⑦⑨C.②③④⑥⑧D.③⑥⑦⑧⑨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明年..,复攻赵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5.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死生,昼夜事也将以有为也B.籍何以至此大王来何操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求人可使报秦者D.若属皆且为所虏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题文)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舍相如广成传B.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C.而相如廷叱之D.左右欲刃相如二、句子默写(18分)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句子是:,。(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3)杜甫《望岳》中点化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30分)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王让李牧让:责备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起:起来C.李牧多为奇陈陈:通“阵”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探伺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B.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夫赵强而燕弱C.张左右翼击之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D.击秦军于宜安会于西河外渑池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②匈奴每来,出战③匈奴小入,详北不胜④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⑤匈奴不敢近赵边城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A.①⑤⑥B.③④⑤C.②⑤⑥D.①③④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打败匈奴。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1)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2)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3.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1)且相如素.贱人()(2)顾.吾念之()(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4)相如引.车避匿()1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3分)A.相如每朝.时B.大王必欲急.臣C.而相如廷.叱之D.乐.盘游15.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A.振之以威怒B.其制稍异于前C.相如闻,不肯与会D.拜送书于庭16.“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17.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1)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语文周练参考答案1.C【解析】A项“指示”,古义是“指出,给……看”;今义是上级机关对下级发布的指令性意见。B项“前进”,古义是上前进献;今义是上前,向前行进。D项“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为了说明自己的政治纲领或对某重大问题表明自己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公开发表的文件。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A是宾语前置句;B项定语后置;D项壮语后置句。【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题中A项属于宾语前置第二类。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句读”、“惑”前置到动词前面。“之”是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读,不解惑”。(四)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①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译文:“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臣子们,真是仁惠到极点。”句中“亡”,“群臣”分别是“恤”,“忧”的宾语,“是”“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该不会要责备你吧?”句中“尔”作“过”的宾语,借“是”把宾语前置,以示强调,即“过尔”,“过”在这里是“指责,责备”的意思。像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等等,就是这种格式,其中“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五)特殊情况: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①句“见”表被动,②句“于”表示被动,③句状语后置句,④句“为……所”表示被动,⑤句“举”表示被动,⑥句状语后置句,⑦⑧⑨无特殊句式。【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是各种语言的基本句式,在不同语言中被动句的语法有一些差别。常见类型:1.用“为”表被动2.用“被”表被动3.用“见”表被动4.用“于”表被动。如本题①句“见”表被动,②句“于”表示被动。4.D【解析】D项“恐惧”,古今义都是“害怕”。A项“指示”,古义,用手指给某人看;今义,是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或: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B项“亲戚”,古义,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C项“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学生要这些特殊句式了然于胸,平时要结合典型例句来理解记忆。解答本题要对选项逐一分析,最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A一个为判断句,一个没有句式;B都是宾语前置句;C都是定语后置句;D都是被动句。【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
本文标题:山西省平遥县和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17周易错题定时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5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