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SNT 2447.2-2010 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专业通用要求 第2部分风险评价
书书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专业通用要求第!部分!风险评价$%&%’()’%*+,’%-%&./01,&/2%3.,0&0&%)%3.’,3()(&4-%35(&,3()2’04+3./10’,-20’.(&4%620’.7(’.!!8,/9(//%//-%&.!$%$:%%:$%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书书书前 言 SN/T2447分为以下几部分:———第1部分:标准体系;———第2部分:风险评价。本部分为SN/T2447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蓓蓓、刘泽华、陈钊鹏、李辉、鹿文军。本部分为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Ⅰ犛犖/犜2447.2—2010引 言 《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专业通用要求 第2部分:风险评价》属检验检疫标准体系的第二层(机电检验专业标准体系第一层)———专业通用。本部分可以作为检验风险评价的工作指引,为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风险管理的实施和政策制定提供信息和基础。在起草本部分时假定,由取得适当资格并富有经验的人使用本指南。Ⅱ犛犖/犜2447.2—2010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专业通用要求第2部分:风险评价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对各类进出口机电产品的检验风险进行分析和评定的原则和程序。本部分适用于对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的风险评价,为相关风险管理活动提供信息和依据。2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2.1风险 狉犻狊犽进出口机电产品的检验活动中,影响产品安全、卫生、环保、反欺诈等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组合。应综合考虑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注:本指南基于风险管理人员和实施检验人员称职的前提,不考虑上述人员引起的风险。2.2风险管理 狉犻狊犽犿犪狀犪犵犲犿犲狀狋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交流、处理、监视及评审,以调整风险的系统过程,通常由决策机构进行。在本部分意义内,风险管理及其各基本环节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 风险管理基本环节关系图注:风险处理是采取相应措施以调整风险的过程;风险交流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及相关各方之间对风险有关信息的交流。风险处理以及风险交流和监测不属于本部分的范畴。1犛犖/犜2447.2—20102.3风险评价 狉犻狊犽犪狊狊犲狊狊犿犲狀狋以系统方法对与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有关的各种风险进行考察的活动,包括风险分析(2.4)和风险评定(2.7)。2.4风险分析 狉犻狊犽犪狀犪犾狔狊犻狊对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描述和评估的过程。2.5风险识别 狉犻狊犽犻犱犲狀狋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风险识别是基于历史和经验的活动,同时依赖于对预期问题的预测和分析。2.6风险评估 狉犻狊犽犲狊狋犻犿犪狋犻狅狀对风险出现的概率及其后果的严重性进行估计的过程,通常是定性或半定量的。2.7风险评定 狉犻狊犽犲狏犪犾狌犪狋犻狅狀风险分析后,将风险评估的结果与风险准则相比较,以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2.8风险准则 狉犻狊犽犮狉犻狋犲狉犻犪用于判定风险大小或可接受程度的准则。注: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要求、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以及相关各方利益,允许时也应考虑实施检验的成本及与收效或收益的适应性。2.9风险等级 狉犻狊犽犾犲狏犲犾按照风险准则对风险可接受程度划分的级别。注:为将风险调整至可接受的程度,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 总则风险评价的过程如图2所示。图2 风险评价过程2犛犖/犜2447.2—2010对于不同产品或处于不同时期,风险识别的内容、对风险的描述及各项风险对于检验目标的影响程度都有可能不同。因此风险评价应是一个开放式的动态体系,不断校正和调整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4 风险分析4.1 风险识别与描述4.1.1 总则有效的风险管理始于准确的风险识别。在多数情况下,风险识别依赖于对预期问题的经验积累、预测和分析。风险识别有多种途径及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头脑风暴法;———专家意见;———问卷调查;———历史数据;———核查表;———经验。风险识别应考虑对检验风险的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4.1.2 产品风险4.1.2.1 概要产品风险指该类产品固有的风险,如产品结构性危害,产品预定的使用者、使用环境引起的风险;以及同类产品的历史信息所显示的风险,包括召回、投诉、媒体报道等。4.1.2.2 结构性风险产品的结构性危害包括自身内在因素产生的危险和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危险;应考虑按预期使用的潜在危险和可预见的误使用发生的危险。示例:电气设备的结构性风险一般应考虑火灾或灼伤危险、电击危险、机械危险、辐射危险和卫生环保危险等。4.1.2.3 使用者风险根据产品的预定使用者,按风险由小至大排列,将产品大致分成四类:———专业人员,他们一般在经过培训后才使用该产品,因此误使用的机会很小;———普通用户,但不可能进行维护;———普通用户使用,并有可能自行修理或维护产品;———有可能被儿童使用或者被普通用户滥用的情况。注:这种情况在大多数标准里不被考虑。例如,在IEC60335系列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中,明确指出不涉及儿童或残疾人使用器具的情况。但是在检验工作中,有时也应考虑这种情况带来的风险。4.1.2.4 用途风险主要指产品的使用范围或场合,例如工业用或民用、室外或室内使用、潮湿或粉尘环境使用等。4.1.2.5 历史数据指产品的质量状况、销售状况、售后反应、是否发生过消费者投诉、媒体报道甚至生产商或政府召回等情况。如果有这类的负面信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3犛犖/犜2447.2—2010考虑产品历史数据时,不应仅局限于被分析的某个产品,而是指对于这一类产品的经验积累。4.1.3 企业风险企业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质量管理引起的风险,包括质量体系的运行、企业设计人员和质保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产品质量风险的认识和企业规模等;———工厂信誉的相关风险,应综合考虑企业获得的荣誉、资质,以及企业过往的逃漏检情况、变更申报、对不合格品的整改和跟进等;———质量历史的相关风险,指该企业在过往的检查或检验中出现过不合格、退货、产品安全事故、以及通报、召回等情况。考虑企业风险时,不应仅局限于被分析的该类产品。例如,企业的某类产品曾经出现过安全问题,在分析该企业生产的其他产品的检验风险时,也应该予以适当考虑。4.1.4 与输入国家或地区相关的风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输入国法规、标准要求,主要指产品输入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对该类产品的技术要求或市场监督抽查的松紧程度以及标准的差异程度(如美国或日本的技术要求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某些国家的市场监管比较严格等);———输入国历史数据,主要指输入国或地区所发生的与类似产品安全、卫生、环保有关的贸易事件,例如召回、索赔、媒体报道、政府交涉等事件。4.1.5 法规、社会、经济等因素主要指国家或行业的法律、规章、制度等对机电产品检验活动的要求或限制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对机电产品检验活动的影响等。这一类因素往往在风险评价过程中起关键甚至是决定作用。4.1.6 其他关键因素根据进出口商品或检验活动的具体特征,还可能存在其他关键风险因素,例如贸易方式、成新度等。4.2 风险评估4.2.1 风险要素风险识别并描述后,对每种风险都应按照风险要素逐一进行评估。风险评估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要素:———风险严重程度,即某项风险的危害程度;———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因素权重,即某项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检验活动面临的风险通常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多个风险因素组成的复合风险。这些风险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亦即权重分配,将直接影响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确定权重的方法及示例参见附录A的A.2.3。4.2.2 评估方法4.2.2.1 总则风险评估可以选择以下方法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准确的评估结果并不取决于方法的选择,而是风4犛犖/犜2447.2—2010险的正确识别以及评估规则的正确制定和运用。4.2.2.2 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用于将风险排列等级,可以简单、迅速、有效地确定风险的高低。这种方法趋于主观,依赖于进行风险评价的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这种方法应由熟知业务、经验丰富的一组人员共同使用。图3 风险矩阵4.2.2.3 风险树法风险树法是将风险的各要素逐层分解并画成树状,进行多种可能性分析,最终得出风险的具体形态。这种方法可以清晰、准确地判明风险的性质。图4 风险树图4.2.2.4 计分法这种方法运用犔犈犆法分析单个风险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整体风险中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可以比较系统、客观地反映风险大小,是一种半定量的评估方法。参见附录A。5犛犖/犜2447.2—20105 风险评定5.1 风险准则的制定5.1.1 总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立风险评定的准则。风险准则体现了检验检疫工作的目标和意义,并受法律法规等政策因素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风险准则应根据风险管理的效果及法律法规的变化持续调整。风险准则的制定应与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相适应。5.1.2 定性的风险准则用列举法制定出评价风险大小或可接受程度的依据,即风险准则,并利用这些规则进行风险等级的转移。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穷尽地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虽然直观,但容易出现遗漏。示例:———当出现因素A时,则风险等级为高;———当因素A和因素B同时出现时,风险等级为极高;———当因素A和因素C同时出现时,风险等级可降至中。5.1.3 半定量的风险准则将风险的大小或可接受程度以数字表示,例如高分数表示高风险,低分数表示低风险。确定一组阈值,将风险得分与阈值相比较,用于评定风险的等级。附录A给出了一个理论模型和示例。在实际工作中,应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践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风险准则。5.2 特殊风险准则当整体风险包含多个风险因素时,有可能存在一个或几个决定性风险。一旦出现这些风险,则无论其他风险的大小,直接将整体风险定为较高级别。半定量的风险准则有可能忽视这类风险的作用,因此应特别注意半定量的风险准则与特殊风险规则相结合的应用方法。6 风险管理风险评价与风险处理、风险交流和风险监测一起,构成风险管理,见图1。风险评价的结果作为风险处理的输入,用于决定是否采取措施或采取何种措施调整风险;而风险处理的结果又通过风险交流和监测反馈成为风险评价的输入信息,以保证风险持续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进口旧机电设备的检验风险管理示例参见附录B。6犛犖/犜2447.2—2010附 录 犃(资料性附录)应用计分法进行风险评价的示例1)犃.1 风险识别表A.1是一个出口电气产品危害因素识别表的例子。结合产品的特点,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列在表格中。表犃.1 风险识别及描述表风险因素说 明产品风险结构性危害火灾 是指外壳、电源线及产品内部非金属材料发生火灾的可能性灼伤 是指外壳、开关、手柄温度过高,甚至对人员引起灼伤的可能性机械伤害 是指产品中的运动部件对人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触电 是指产品因绝缘防护或保护措施不足,对人员造成电击危险的可能性辐射 是指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射频等电离和非电离辐射使用者 产品的预定使用者,包括专业人士、普通用户、儿童、残疾人士等使用环境 产品的预定使用环境,如室内家用、户外、工业环境、潮湿或粉尘环境等历史 是指对于这一类产品的经验积累,并不局限于被分析的某个产品,包括该类产品的质量状况、销售状况、售后反应、是否发生过消费者投诉、媒体报道甚至生产商或政府召回等情况企业信用风险质量体系 包括工厂规模,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和体系运行情况等材料 主要指采购过程控制和原料优劣工艺 主要指产品设计、组装和自检等关键工序的控制工厂信誉 包括工厂产品的一致性情况、变更申报情况、逃漏检情况、对不合格品的整改和跟进等历史 主要指该工厂在过往的检查或检验中是否有不合格,出口是否有退货等,不专指该类产品输入国风险法规标准 主要指输入国家或地区的安卫环法规标准要求的松紧程度历史经验 主要指
本文标题:SNT 2447.2-2010 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专业通用要求 第2部分风险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5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