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21)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21)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60分)1.《春江花月夜》从体裁上说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孤篇压全唐”,作者张若虚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吴中四士”。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题目中的“春”“江”“月”“夜”等内容,意境阔大,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盛唐是诗歌的全盛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盛唐时期诗歌的主旋律。唐诗自此“声律风骨始备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开始登上诗坛。3.《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喧衬幽描绘生活美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燕歌行》中用对比手法尖锐地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征人和思妇错综相对,写出离别之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积累运用(12分)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栗..。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迷人的武夷山是我国仅有的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有特色的保护地区之一。B.各级政府特别是有关部门应当很好地履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责,要依法规范和引导其经营行为,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C.为了配合美国政府全面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英国将大力打击非法洗钱活动。D.国家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资金,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7.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的推理方式,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6分)例句:“虚心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取得不断的进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19分)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令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肤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惊直,曰:“彭公,真君子也。”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雪。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尅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牧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情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节选自《明史•彭时传》)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B.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C.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D.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修撰是指翰林院的修撰官,明清时一般在殿试揭晓后,授予一甲进士第一名为修撰。B.明清时期各级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一的人常称为“元”,其中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C.入阁是指明清时翰林院的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衔,进入内阁草拟诏谕,参与朝廷大政。D.视事是指封建官吏到职办公,与“致仕”含义基本一致,都是指受职官员到任理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彭时真诚坦率,没有地域偏见。李贤对他曾有抵触,但相处久了也称赞他是“君子”;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B.彭时为人正直,力挺被诬同僚。门达构陷李贤时,他认为李贤有经世济民的才能,不应去职;他不仅尽力为李贤伸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贤共进退。C.彭时敢于谏言,处处为民着想。他曾上疏指出光禄寺和城门官盘剥百姓,进献宝物之人虚抬价格,搜刮国库;当发生旱灾时,他又请求开仓平抑粮价。D.彭时持正修身,有古大臣之风。他勤勉奉国多年,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绝不懒散,日常生活也十分俭朴。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2)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利州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1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江景,交代了地点和时间。诗歌写的是渡江时的情景,因而首联从眼前江景着笔,就显得非常自然。B.颔联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以渡船上马的反应和未渡之人在柳树下休息的情形,衬托作者渡江的急切心情。C.前两联描写了江水、斜晖、江岛、青山、渡客等对象,写景由远及近,由静转动,由江中至岸上,井然有序。D.前三联展现了一幅利州南渡图,尾联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情感。这四联无不与水有关,但内容上无堆砌之弊。13.这首诗与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诚中学高二年级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语文周测答案一、1.乐府诗(乐府旧题)贺知章张旭包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4.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5.【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A项,“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反戈一击”指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所给语境是蓝军对另一方的行为,用词不当。C项,“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是上级对下级而言,句意是代表们积极发言,应该是会议组织者广开言路,而不是代表。D项,“各有千秋”意思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用在此处恰当。6.答案:B.(A.成分残缺,在“保留地”后加“的风景区”。C.表义重复,去掉“非法”二字。D.缺宾语,在“监督”后加“……的制度”、“……的作用”。)7.(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肯定会犯错。(2)“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将取得胜利。(写出一句得3分,写出两句得6分)8.C9.D10.A11.(1)李贤向来敬重彭时,退朝后一定和他商议。彭时引用义理争辩可行与否,有时甚至变了脸色。(2)而这时皇帝在政事上懒惰松懈,大臣很少能见到他,彭时深感忧虑。【解析】8.试题分析:“释褐逾年参大政”是后文的“此”,不要断开,“服除”事件变化中间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释褐逾年参大政”是后文的“此”,不要断开,“服除”事件变化中间断开。9.试题分析:D项,“致仕”指官员退休。10.试题分析:原文“命贤尽用北人”,选项“皇帝要求他选用北方人任庶吉士”错误。11.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雅”“咨”“失色”“怠”“希”“怀忧”的翻译。参考译文: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中第一名进士,被授予修撰。第二年,令彭时入阁参预机务。得知继母去世,彭时极力推辞,皇上不允,他这才受命。当官一年多即参预大政,这还是前所未有的事。景泰元年,因战事略微停止,得以请准服完三年之丧。但也因此忤逆了皇上。服丧期满后,命令在翰林院供职,不再参与内阁事务。天顺元年,皇上坐在文华殿召见彭时,说:“你不是朕所提拔的状元吗?”彭时叩头。第二天皇上仍命他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皇上正倾向于任用李贤,多次单独召见李贤谈话。李贤推重彭时,退朝后一定向他咨询。彭时常常引用义理争辩可行与否,有时甚至变了脸色。李贤刚开始时有点不高兴,时间长了也就佩服他的诚恳正直,说:“彭公是真正的君子呀。”皇上喜欢彭时的风度,选他为庶吉士,命令李贤全部任用北方人,南方人一定要像彭时那样,才可任用。李贤对彭时说起这事。不久宦官牛玉宣读圣旨,彭时对牛玉说:“南方士人中超过我的不少,怎能压制他们?”不久,选了十五人,南方人有六个在其中。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困惑,说:“罢免李贤,那将专用彭时了。”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很吃惊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可罢去?”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去,彭时不能独留。”皇上听到这话,罢免李贤的想法就消除了。五年,他因患病请假。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办公,免去他上朝参拜。这年冬,没有下雪。
本文标题: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2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6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