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TB 10020-2009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非正式版)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TB10020-2009PJ-2009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CodeforDesignofHighSpeedRailway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二○○九年十一月1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关于印发2008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7〕1374号)的要求,在《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7号)等规范的基础上,吸纳京津、武广、郑西、合宁、合武、石太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运营经验以及京广、浙赣、胶济、郑徐等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工作经验编制而成。本规范的编制工作紧紧把握高速铁路总体技术路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路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本规范由22章组成,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总体设计、运输组织、线形、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站场、电力牵引供电、电力、通信、信号、信息、防灾安全监控、动车组设备、综合维修、给水排水、房屋建筑、综合接地、环境保护,另有5个附录。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1.对规范的目的意义、适用范围、设计理念、设计年度、设计活载等进行了规定。明确了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的高速铁路,设计最高行车速度按照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2.对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系统集成、综合选线设计、安全设计、工期安排、投资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原则性规定。明确了高速铁路总体设计应围绕旅行时间与运行速度、旅客舒适度、节能和环保、安全与防灾监控、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输组织五大要求,实现高速度、高舒适、高密度、高安全的目标。3.主要内容包括旅客列车开行的一般原则,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线路通过能力与输送能力等方面。根据我国的国情、路情,明确了采用不同速度等级列车共线运行的模式或相同速度等级列车共线运行的模式,给出了基本的运行图编制参数,提出了适应我国高速铁路的能力计算办法。4.根据研究确定的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规定了线路平面曲线半2径、缓和曲线长度、线路纵断面最大坡度、坡段长度、竖曲线半径等主要平纵断面设计标准。5.明确了路基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要求;优化了基床结构、基床填料及压实标准、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路基稳定及沉降控制标准;规定了过渡段设计方式、路基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水设施设置;路堤及路堑边坡防护和沉降观测及评估等相关要求。6.明确了桥梁结构变形、变位、梁端转角和自振频率、墩台刚度、墩台沉降的限值标准;完善了站区内桥梁制动力、牵引力的取值标准和动力系数的计算公式;规定了桥梁救援疏散通道的设计标准。7.明确了隧道断面内轮廓设计方法和消减空气动力学效应所采取的措施;规定了隧道防灾救援考虑的方式、规模、主要计算参数(如临界风速)等;增加了隧道接口设计有关标准。8.规定了有砟、无砟轨道及道岔平顺度铺设精度标准;明确了无砟轨道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60年以及不同轨道结构与线下工程、站后工程的接口设计要求。9.对车站采用的布置图型、车站到发线数量的确定、安全线设置、车站咽喉区布置、道岔号数的选择及道岔配列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规定了车站到发线及有关站线的平纵断面设计标准。纳入了对大型及特大型客运站线路编号及车站名称的有关规定。10.规定了接触网的供电电压技术指标和供电方式、牵引变电主接线方案、二次保护要求以及供电调度系统和接触网等内容。明确了越区供电能力、27.5kV专用电缆设计、接口设计等规定。11.明确了高速铁路供配电系统的构成,规定了供电可靠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特大型站房供电、箱式变电所、接口设计等规定,细化和完善了电力线路等方面的内容。12.明确了线路、传输及接入、数据网、GSM-R无线移动通信、综合视频监控、会议电视等14个业务子系统的技术制式、功能、构成、设置规定、接口等要求。313.规定了运输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车站计算机联锁、信号集中监测等子系统以及相关子系统的集成要求,明确了不同速度下的CTCS列控系统适用等级、道岔融雪、车站信号机、轨道电路、应答器和RBC、电源、信号电缆及防护等设计标准。14.规定了运营调度、动车组管理、综合维修管理、票务、旅客服务、市场营销策划、公安管理、办公自动化、呼叫中心等应用系统,明确了信息系统间的互联及信息交互的要求,明确了各系统的功能、层级结构、设置要求等方面的规定。15.明确了高速铁路防灾及安全监控系统风、雨、雪、地震等监控设备的设置原则,规定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与运调系统、CTC系统、供电调度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互联要求。16.规定了动车段(所、场)的工作范围、设置原则、总平面布置及运用整备和检修设施的配置等要求。并对修车库的设备配置分别按三、四、五级修分别进行了规定。17.规定了检测、维修的工作内容及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综合维修车间、综合工区的工作范围、构成层级、设计原则、设备配置、接口等要求。18.结合高速铁路列车运输组织特点,明确了旅客列车给水站设置标准,明确了旅客列车上水与卸污作业规定,增加了自建水源卫生防护、给水排水管道穿越铁路设置防护措施的规定。19.根据站房设计的“五性”原则,明确了高速铁路站房规模的确定应按最高聚集人数和高峰小时发送量综合确定的要求,明确了高速铁路站房的流线模式,提出了合理设置站房、布置内外流线的要求。20.明确了综合接地系统的构成,确定了综合接地系统接入范围和接地电阻值的规定,提出了利用建筑物内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的设计原则,描述了接地端子、接地连接及贯通地线敷设方式等规定。21.明确了环保选线、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噪声和振动污染治理、污水和废气治理、固体废物处置、电磁干扰防护等设计内容的基本原则。规定了高速铁路声屏障、垃圾转运设施、绿化及绿色通道建设的设计规定。4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0号,邮政编码:300142)及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和平大道745号,邮政编码:430063),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技术总负责人:何华武、郑健、耿志修、张曙光、安国栋。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定人:章节主要起草人主要审定人第1章总则吴彩兰、孙树礼、李树德、王玉泽、许克亮何华武、安国栋、苏全利、米隆、吴明友、倪光斌第2章术语和符号吴彩兰、黄小钢吴明友、王哲浩、桑翠江、尹福康、周诗广第3章总体设计吴彩兰、孙树礼、李树德、王玉泽、许克亮何华武、安国栋、苏全利、米隆、吴明友、康高亮、傅选义、张海军、苏顺虎、程先东、杨绍清、季学胜、张梅、周孝文第4章行车组织李鸿战、谢敏、赵长江、李庆生、闵国水张海军、傅选义、米隆、任润堂第5章线形白宝英、李秉涛、袁爱庆、杜通道何华武、米隆、吴明友、康高亮、吴克俭、任润堂、沈榕、倪光斌第6章路基崔维孝、吴连海、崔俊杰、王兴荣苏全利、吴明友、康高亮、张志方、周诗广5章节主要起草人主要审定人第7章桥涵苏伟、杜宝军、周四思、王召祜、田万俊、牛斌、胡所亭米隆、吴明友、康高亮、盛黎明、傅峰、薛吉岗、周诗广第8章隧道杨贵生、王立暖、马志富康高亮、张梅、钱征宇、倪光斌第9章轨道江成、闫红亮、曾树谷、孙立、管吉波、韩国兴何华武、康高亮、吴明友、付建斌、曾宪海、吴细水、胡华锋、周诗广第10章站场李庆生、赵斗、李荣华、郑子涛、黎家戎何华武、傅选义、吴明友、胡友生第11章电力牵引供电温建民、张华志、李丽雅、李红梅、张育明杨绍清、王哲浩、周伟、尹福康第12章电力孙建明王保国、王哲浩、周伟、尹福康第13章通信张健、刘子文刘朝英、王哲浩、程先东、马芳、尹福康第14章信号沈志凌、谢静高刘朝英、王哲浩、程先东、覃燕、张季良、莫志松、袁湘鄂第15章信息张健、孙峰谷晓明、苏顺虎、程先东、刘卫国、倪光斌、尹福康第16章防灾安全监控李伟、石先明季学胜、康高亮、程先东、张季良、周诗广第17章动车组设备黄小钢、傅八路、邱绍峰刘刚、杨京、桑翠江第18章综合维修陈萍、张浩任润堂、沈榕、傅峰、曾宪海、桑翠江第19章给水排水邹红、蒋金辉吴克俭、王哲浩、桑翠江第20章房屋建筑马小红周孝文、吴明友、桑翠江第21章综合接地黄荣、余颜丽程先东、王哲浩、薛吉岗、周诗广第22章环境保护龚平、王忠合杨忠民、吴明友、付建斌、桑翠江参加编写人员:刘向云、左峰、王祯、施威、李胜利、张千里、孙宏林、黄永柳、王应铭、魏永幸、王立军、蔡徳构、李成、李肖伦、魏峰、文望青、刘洋、罗照新、陈占、赵新益、陈梅、胡晓红6参加审定人员:蔡申夫、徐鹤寿、卢祖文、黄建冉、叶阳升、殷宁俊、冉理、李承根、薛新功、吴少海、朱颖、许佑顶、张雪才、顾湘生、崔庆生、吴麦奎、张立国、杜寅堂、王其昌、罗强、薛育秀、刘华、肖苹、朱飞雄、陈军、秦永平、俞祖法、景德炎、刘丽华、张锐、谭月仁、沈东升、辛维克、郝小亮、韩文雷、林传年1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42.1术语................................................................................................42.2缩略语............................................................................................62.3符号................................................................................................83总体设计..............................................................................................103.1一般规定......................................................................................103.2主要技术标准..............................................................................103.3系统集成设计..............................................................................113.4综合选线......................................................................................123.5其他.......................
本文标题:TB 10020-2009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非正式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56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