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观点new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学主要观点2018年10月18日序言:为什么要学习《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自1867年出版以来一直在世界广为流传,并被称作“工人阶级的圣经”•当人类社会进入第二个千年的时候,主要由于《资本论》和《宣言》的影响,马克思被西方世界评为千年思想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论》作为分析危机产生原因的重要著作,在西方世界又被抢购一空•2010年习近平同志提出学“经典”,他列出的18本书中有3本直接与《资本论》有关……习近平总书记论学习《资本论》-2012年6月19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讲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追本溯源,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指导之下取得的。《资本论》作为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要学以致用,切实发挥理论的现实指导作用,进一步深化、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提要一、《资本论》写作过程及其历史背景二、马克思《资本论》的主要观点三、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观点引发的思考工人阶级的圣经“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得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89页一《资本论》写作过程及其历史背景(1)书名的来龙去脉源起于现实经济问题。由《政治经济学批判》到《资本论》。(一)《资本论》写作过程(2)完成与出版过程马克思:第一卷(1867.9)和其他各卷手稿。恩格斯:1885年和1894年整理出版二、三卷。考茨基:对第四卷”手稿结构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作了安排,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作为与《资本论》平行的独立著作,分三卷四册1904、1905、1910出版。前苏联:1954-1961年重新整理出版了第四卷手稿,命名为《剩余价值论》,列为《资本论》第四卷。1962-1964年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3)恩格斯、沃尔弗与《资本论》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支持者:经济资助和理论支持。继承者:整理出版第二、三卷。传播者:冲破“沉默”的围墙。捍卫者:回击对《资本论》的诋毁。威廉·沃尔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密战友。1846-1847年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委员。参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建。曾任《共产主义杂志》主编。1848年3月在巴黎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成员。非常关心《资本论》的写作与出版。特别是在逝世前将八百二十英镑积蓄全部赠送给马克思。(4)研究对象“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第1卷第8页)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制度。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研究。以英国为典型。(5)核心范畴商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必须从商品开始。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二)历史背景是时代的产物是斗争的结果是经验的总结自己内在动因一、基本概述工业革命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矛盾突出一、基本概述(1)时代的产物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斗争的结果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一、基本概述(3)经验的总结马克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对认为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特别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为写作了《资本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基本概述(4)内在的动因是对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转向经济关系的研究,并走向社会主义。“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因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基本概述批判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提出:“财产就是盗窃”“对于蒲的智慧的作品,则不能根据肤浅的、片刻的想象去批判,只有在不断的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加以批判”一、基本概述解剖“市民社会”——社会经济制度。“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样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称之市民社会。一、基本概述(三)人们对《资本论》的评价书的不同命运•“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做了科学的说明……”。恩格斯的评价这部著作尽管发表很久了,它不但没有被遗忘,没有被埋葬,相反,今天它闻名于全世界,并比任何时候都更有生命力,这对于科学书籍是十分罕见的。外国学者评价我国学者的评价“历史上对社会进步起过重要作用,为人们所珍惜的科学巨著是不少见的,但是,就其对人类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而言,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与《资本论》相提并论,也没有任何一部著作像《资本论》这样,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一直为亿万人所关注,受到人们如此广泛的研究,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带着爱和恨,希望和恐惧两种相反的情感激烈争论着这部著作所揭示的理论。”马克思重新走红美国《外交政策》2009年5-6月号文章指出:《资本论》在全球销量一路飙升。仅德国一个出版商在2008年就出售了上万册,而前一年仅出售百余册。网上资料显示: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成了马克思的粉丝,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在翻阅马克思的著作。许多银行家和经理们开始读《资本论》,就是许多西方普通民众也开始青睐起了《资本论》,他们试图从中弄懂自己多年来所作所为的真实意义。很显然,马克思再度成了时髦人物;英国媒体开玩笑称,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资本论》的巨额版税收入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资本论》之所以“重新走红”,不仅因为它直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还在于它创建了联系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研究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在追求人的解放和富裕的过程中如何认识经济(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思路。二、《资本论》的主要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写道:“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列宁说:“研究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没落,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学的内容”。理论部分史论部分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剩余价值的分配。第一册第四卷第二册剩余价值学说发展的历史第三册全书共4卷,300多万字,围绕剩余价值中心,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史论部分。(一)《资本论》理论框架二主要框架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股份公司土地所有权和地租三种收入和三大阶级“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整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35页。《资本论》的主题思想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流通剩余价值分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论》的理论创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刚出版后(1868.1.18)给恩格斯的信中提出了他的《资本论》中有三个崭新因素:(一)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末,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实际上,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二)工资第一次被描写为隐藏在它后面的一种关系的不合理的表现形式,这一点通过工资的两种形式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得到了确切的说明;(三)过去的一切经济学一开始就把表现为地租、利润、利息等固定形式的剩余价值特殊部分当作已知的东西来加以研究,与此相反,我首先研究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见《资本论》书信集第250页)以这三个崭新因素为内核,形成了《资本论》的创新体系。商品价值旧价值新价值工资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第一个崭新因素劳动二重性第三个崭新因素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和它的各种特殊形式第二个崭新因素工资的本质《资本论》中的三个崭新因素(1)《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剩余价值的生产,共有七篇,25章,分为三大理论。劳动价值论,第一篇,第1—3章。剩余价值论,第二——六篇,第4—20章。资本积累论,第七篇,第21—25章。(二)基本结构《资本论》第一卷研究主线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内容商品劳动价值规律形式价值————抽象劳动作用衡量创造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剩余价值方法规律财富积累——基本矛盾尖锐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灭亡贫困积累——主要矛盾激化(二)基本结构(2)《资本论》第二卷理论框架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剩余价值的实现,共有三篇,21章,分为三大理论。资本循环论,第一篇,第1—6章。资本周转论,第二篇,第7—17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论,第三篇,第18—21章。(二)基本结构《资本论》第二卷研究主线资本循环(购产销)资本周转(反复循环)两种构成(宏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两个补偿两种类型单个资本再生产(微观)(二)基本结构两个补偿两个补偿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价值补偿实物补偿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通过交换收回相等的价值。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买回来,得到替换。(二)基本结构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剩余价值的分配,7篇,52章,分为三大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第一—三篇,共15章剩余价值分割具体形式。第四—六篇,共32章批判“三位一体”的公式,揭示各种收入的真正的源泉。第七篇共5章。(3)《资本论》第三卷理论框架(二)基本结构《资本论》第三卷研究主线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产业利润论各种收入职能资本家及其源泉商业利润论总论利息论生产关系地租论与分配关系(二)基本结构主要是史论部分,剩余价值学说发展的历史,共3册,24章,研究经济学说。有关生产劳动的经济学说,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魁奈和斯密的,第一篇,共7章有关剩余价值分配的经济学说,第二篇共11章有关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及其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产生。第三篇共6章(4)《资本论》第四卷理论框架(二)基本结构(二)主要观点(第一卷)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1)劳动价值论使用价值与价值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二因素入手分析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是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人类的抽象劳动则是形成价值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者的一定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则是构成价值的实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二)讲解内容劳动价值论价值源泉人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是指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而各种生产资料不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却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二)讲解内容劳动价值论价值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即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以及科技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概念是一个整体工人的总劳动;资本家的管理也是一种劳动;劳动既有简单劳动也有复杂劳动。(二)讲解内容劳动价值论价值转化为价格价值的创造是在生产过程进行的,商品的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价格则必须要依靠市场,在流通过程中得于实现,从而使商品的本质形态转化为现象形态。因此,就出现了价格与价值、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甚至出现现象掩盖本质的假象。价值的本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和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二)讲解内容劳动价值论示意图•(二)讲解内容劳动价值论主要纷争自从劳动价值论诞生以来,对劳动价值论的思考和讨论就从未停息。关于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构成理论的争论中,主要有这样的几
本文标题: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观点new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1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