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自然的尺度及物质的组成1.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身边的物质有水、空气(合理即可)(请列举两种)。2.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到达1026m的宇宙深处;科学家的研究已深入到了10-15m的微观领域。3.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B.分子能用肉眼直接看到,而原子不能C.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D.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识点2微观粒子4.二十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学生查德威克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是(A)A.质子和中子B.质子和电子C.电子和中子D.核子和电子5.下列各种粒子中,带负电的是(C)A.质子B.原子核C.电子D.中子6.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A)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B.分子、质子、电子、原子核C.电子、质子、夸克、分子D.原子核、电子、原子、分子7.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是(C)A.103mB.10-6mC.10-9mD.10-15m综合能力提升练8.移动物质表面的原子可以拼出图案或文字,如图是用铁原子拼成的“原子”字样,一个铁原子的直径为0.125nm,合1.25×10-8cm,若要用铁原子紧密排列成长为1cm的汉字“一”,则需要8×107个铁原子。9.请将原子、病毒、质子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入微观世界尺度图中:①病毒、②原子、③质子。10.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锂原子内有3个质子,电子带负(选填“正”或“负”)电荷。11.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如图所示是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12.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D)A.巨大的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灰尘不是由分子组成的B.把一块铜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C.纳米技术研究的都是1mm左右大小的分子D.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13.由于肉眼无法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的结构带来了困难,科学家们采取的办法是(D)A.凭自己的想象来定义物质的内部结构B.把物质不断分割,分到物质看不见为止C.利用数学公式和物理理论来推理得出D.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14.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A)15.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按照这一模型,原子的结构与如图所示各物体的结构最接近的是(D)16.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比如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由于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的影响导致了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可以排除其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是(C)A.电子B.质子C.中子D.氦核17.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孙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B)A.甲B.乙C.丙D.丁18.物理学家杰拉德·杰克逊和史蒂芬·霍维曾试图就反物质湮灭释放巨大的能量来制造宇宙飞船的推进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如图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B)拓展探究突破练19.卢瑟福用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孙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奠定了基础,但通过该实验的下述三种现象(如图)不能得到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现象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1)现象1的原因: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2)现象2的原因: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
本文标题:2020年春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进微观分层精炼 (新版)沪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1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