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李应祖历史综合实践案例教案
九(3)班《追寻身边的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李应祖一、课题的提出初中历史学习的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在六册历史课本中,系统介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大国的发展历程,对乡土历史涉及较少。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乡土历史,身边发生的历史往事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作为青海人,只有更好的了解、认识家乡才能更好的爱家乡、建设家乡,促进家乡的发展与进步。经过思考与讨论,我们最终选定《追寻身边的历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题。二、活动目标1、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关于家乡的历史知识,了解家乡经济及社会的发展。2、通过分组活动与组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通过实地采访与调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与想象力。3、通过活动,了解家乡、身边社会的发展,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三、活动的内容与步骤1、确定子课题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少有出远门、基本没进过图书馆、博物院),为便于学生进行操作,我们在召集学生讨论后,把《追寻身边的历史》这一课题进行分解,细化成4个学生易于理解和执行的小课题。①人物访谈访问身边老人或其他人士,搜集各项有关家乡发展的历史知识。②绘画摄影用画笔和摄像机来反映家乡的历史人文古迹。③实物搜集搜集过去年代所使用的用具(如旧照片、钱币、旧书等)④网络查找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家乡的历史知识2、学生分组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研究的内容,成立四个研究小组,并选出组长,如下图所示。组别子课题组长一人物访谈宋海玉二绘画摄影祁琴信三实物搜集李红霞四网络查找吕瑶小组成立后,各小组由组长召集本小组开会,确定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组长还负责协调本小组的活动和收集整理本小组资料。3、制定活动计划时间活动内容指导教师第10周讲解开展本次活动课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的内容,宣传、动员全体同学积极参加;成立各活动小组并准备活动用具。李应祖第11、12周各小组在统一安排部署下,开展各种调查走访活动。李应祖第13周活动后的总结与反思,各小组整理出活动成果李应祖第14周汇报展示李应祖4、活动的实施(1)第一组:人物访谈组全班同学按居住地分成7个小队,准备好访谈提纲后,各小队成员利用假期在家时间询问老人或访问其他社会人士,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家乡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内战、抗日战争、人民公社时期);家族的迁徙情况;地名的来历,并以书面文字的形式整理成材料。组长收集好材料后再挑选质量较好的稿子,编成小册子作为活动成果发给全体同学。(2)第二组:绘画摄影组根据学生自愿报名和学生专长,成立本小组,共10位同学:宋海玉、祁琴新、李红霞、陈良、李菲、祁静、祁靖、夏元明、甄延庆、祁芳、这10位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好参访对象,集体组织乘车前往参观,选择有意义、有代表的地方拍照,并询问老师或当地居民,了解访问地的情况。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须上交一份作品,最后把作品加以整理,做成一个PPT课件展示。(3)第三组:实物搜集组本小组活动发动全员参加,小组成员回家搜集旧钱币、旧书、旧用具(粮票、油票)、老照片、旧单据等,返校后再上交这些成果。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好这些成果,并一一弄清每件成果的时代背景,写好解说词,模仿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活动形式在展示课上展示。(4)、第四组:网络查找组小组组长宣读本小组的活动总结报告后,根据自愿报名,本小组共6位同学:吕瑶、马小东、刘红、尤其宏、高文浩、李斐。小组成员利用网络资源,输入各个关键词,查找有关本镇的各项历史知识,做好笔记,组长牵头,拟定一份知识竞赛题目,展示课上进行知识竞赛。5、活动的展示与交流第一组:人物访谈组组长宣读本小组的活动总结报告,读完后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成果——作品集,发给每位同学,并选择其中的精彩部分现场用大屏幕呈现出来。第二组:绘画摄影组小组组长宣读本小组的活动总结报告后,现场演示利用PPT制成的电子相册并加以说明。第三组:实物搜集组小组组长宣读本小组的活动总结报告后,再以鉴宝大会的形式展示收集到的实物。第四组:网络查找组小组组长宣读本小组的活动总结报告后,再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成果。四、活动的总结与反思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实践活动,我们许多同学完全被调查所带来的历史氛围感染了,他们纷纷以笔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夏勇同学这样说:“现在听老师、当地的人讲那一些过去的事,是那么的有情感,是那么的动人,如果这一切不是回忆那该多好啊!就让这一切永远的留在我们记忆深处吧!到我们孩子那一代,我们也将这一切以故事的形式告诉他们,让他们也了解一下当年的情形吧!那一刻,他们也许会说:‘你们太伟大了!我为你们而感到骄傲!’”;高纪同学说:“美丽的家乡,美丽的历史,感谢您,是您独有的历史文化熏陶我,伴我成长,愿您在美好的未来更加美丽!”学生们用他们的话,表达了一种真实的情感,看到这些情感的流露,我觉得本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学生不仅收集了大量的家乡资料,而且在认识家乡的基础上激发出爱家乡的热情,学生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在亲自调查探究的基础上,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内和小组间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得到教育。八年级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李应祖远古先民祭天敬祖,形成了融歌、舞、乐一体的乐舞;撼山震地的劳动号子,吆喝出了朴实的节奏和韵律;革命志士、先烈们铿锵有力的誓言,辅以动人心脾的旋律,成为久唱不衰的经典;一幕幕雄浑壮观的历史画卷,升腾出时代的交响乐曲。音乐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歌声能激昂人们的斗志。黄河在怒吼,长江在放歌。让我们学会聆听,学会欣赏,学会在历史的音乐中徜徉。一、活动内容这一目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教学活动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建议教师在让学生阅读课文前言的基础上,说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搜集、视听和演唱两个程序。搜集历史歌曲的过程,也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文化熏陶的过程。每找到一首好的历史歌曲,就触摸了一次历史的躯体,每读一遍那激情四溢的歌词,仿佛又置身到那久已忘怀的时代。视听和演唱歌曲的过程,是陶冶情操、感受历史大潮的过程。歌曲中演绎着历史,历史也在吟奏着旋律。二、活动目标1.通过搜集历史歌曲,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与音乐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通过为搜集到的历史歌曲配写说明和串联词,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和表达能力。2.通过视听和演唱历史歌曲,使学生在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去体验真、善、美,进而促进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3.在分组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养成合作意识。三、活动步骤1.课代表布置各小组搜集历史歌曲。首先,教师应与课代表、各组组长一道确定活动主题,各小组依据班级活动主题确定本组搜集歌曲的专题。其次,提出搜集歌曲要求:要有历史性和时代性;是久经传唱的歌曲。2.配写背景介绍词和歌曲串联词。背景介绍词可参照教材提示,包括“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歌曲表达的中心内容”等。“时代背景”包括歌曲创作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等项内容。鼓励学生尝试写出“歌曲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歌曲串联词应注意前后歌曲之间的转承的呼应关系,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写出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串联词,展现学生的才华和智慧.3.召开演示演唱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应事先制定出活动计划和程序,参照课文的提示“注意起始、结尾和中间高潮节目的安排”。如果采取记分方式,要制定出统一的评分标准和选定评分员。选出一名或多名主持人。为烘托活动气氛,拉近“演员”与“观众”距离,应重新布置座位。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制作一些简易的装扮道具。各小组演出时,注意把背景音乐、词曲介绍、歌唱表演、伴舞烘托等多种表演手段调配好,以求最佳效果。建议各小组在设计自己的表演节目时,针对歌曲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表演过程中请同学回答,以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学生参与程度。整个活动的历史味要足,要歌唱历史、展现历史、感受历史、回归历史。四、活动延伸这一目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兴趣和爱好的拓展,加深学生的体验:“历史”不仅在书本中、在课堂上,“历史”更在活动中、在课堂外。五、学生活动评价学生参与活动课程的态度、过程和效果是评判活动课开展成效的重要指标。课文中仅从活动结果和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教学设计,谈不上是教学评价。这里附上一个从学生参与活动课过程的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既可供教师参考,也可择其简便易行者由学生自评。学生参与活动评价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标准班或组集体活动情况组织管理1.活动计划制定是否具体、合理;分工是否明确。2.小组长有无责任感,能否团结协调组内关系。活动情况1.活动中能否团结合作,各尽其责,共同解决问题。2.活动成果总结如何,有无新知识、新技能获得。集体进步1.学生精神面貌有否改善,学习主动性有否增强,能迁移(主体性、实践性)情况如何。2.班、组集体荣誉感有无增强,凝聚力是否加强。学生个体活动情况表现1.态度:能否主动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2.知识:是否具备参加活动的基本知识。3.能力:有无独立查找、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有无与他人沟通和表达能力;有无想象力。学生个体活动情况收获1.态度:关心他人和集体的责任感有否提高;自信心和独立性、竞争意识和成功欲望是否加强。2.知识:能否综合运用各种(包括各科)知识;能否主动接受、理解新知识。3.能力:独立完成任务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是否改善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否进步;是否具备领导和被领导能力;搜集资料及动手制作能力有否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否提高。
本文标题:李应祖历史综合实践案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1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