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疯狂专练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疯狂专练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命令在广东香山张贴告示:“查英夷再三顽抗,实属自韬法网,吾民自应同仇敌忾,歼彼丑类。渔民、船户、兵勇、庶民,凡能将夷人斩首者均为勇武之士。”这说明林则徐()A.决心走群众战争路线B.认识到中华民族力量C.已突破夷夏之辨观念D.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因此,洋务运动中的好些人,觉察到桎梏与荆棘,寝寝乎要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作者意在说明()A.“中体”和“西用”互不侵犯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C.戊戌维新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D.“体用”言论为引进“西体”开路3.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已习惯于用现代学术的范畴和标准来衡量一切学术。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这反映出()高考导航疯狂刷题2A.西学对近代中学发展的冲击B.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C.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D.中国传统儒学发展陷入困境4.甲午战败后,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物”的层面上升到“智”的层次,传统知识分子群体转向对近代人文主义和启蒙精神的觉悟,从而引起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开始了思想引领中国社会变革的时期。材料表明()A.知识分子完全传承了西方的启蒙思想B.维新思想承载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使命C.近代中国进入全方位社会变革的时期D.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反思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中国,胡适是实用主义的主将,他不遗余力地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地改善中国。李大钊与在他之后不久的陈独秀,则主张效仿苏俄的形式,进行直接和彻底的政治社会转型。”二者的争论()A.使得近代中国社会完成了转型B.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条件D.消除了救亡方式上的分歧6.1920年蔡元培在《我的新生活观》中指出:“什么叫新生活?是丰富的,是进步的。……学问虽然与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学了以后,眼光一日一日的远大起来,心地一日一日的平和起来。生活上无形中增进许多幸福。”蔡元培上述有关学问与新生活的观点()A.为国民开启了生活新篇章B.摆正了生活与工作的关系C.促进了求真务实学风形成D.有益于学术旨趣的多元化7.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角度矛头政治层面批判孔子为帝王专制的“护符”思想层面批判孔子为思想专制的权威个人层面批判孔子之礼为伦理专制的先导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3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8.下图为杨清馨在1920年创作的一幅漫画《靠不住的人》,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代表传统价值的“三从四德”已摇摇欲坠,难以支撑人们的生活。作者意在说明()A.传统伦理受到冲击B.男女地位趋向平等C.思想解放任重道远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9.1923年11月,孙中山在演说中强调,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要向俄国学习。俄国革命,原来只有民权、民生两大内容,但在十月革命后六年间,俄国都在为民族主义奋斗。因此,俄主义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实在暗相符合。孙中山的上述观点表明他()A.巧妙地将中俄两国革命理论联系在一起B.找到了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相同之处C.密切关注中俄两国革命理论的不同之处D.在某种程度上仍排斥苏联的革命思想10.1919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指出:“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须研究对于将来之资本家加以如何之限制”。由此反映孙中山主张()A.由私人资本主义全面进行实业建设B.国家全面干预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C.国家保障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D.使资本主义在国家调控下健康发展11.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4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A.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识一致C.并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D.通过平均财富来保障民众生活12.孙中山认为: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孙中山的观点()A.突出强调民权,却无视国民教育B.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获得广泛认同C.使得革命派在思想论战中战胜了保皇派D.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政治变革的迫切要求13.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梁启超极力抵制民主革命B.近代民族意识已经觉醒C.梁启超主张加强民族融合D.文化的近代化转型加速14.“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B.表明了“崇洋”思想的盛行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15.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輶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该书的意义在于()A.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B.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C.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D.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516.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传,说:“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下列材料体现“惜李之识”的是()A.“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B.“是役也,李鸿章之事,记者不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兴盛之理”C.“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D.“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外之策,故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17.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A.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B.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D.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18.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9.“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重大缺陷是()A.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B.对权威的蔑视与挑战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D.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20.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A.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B.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C.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D.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21.出版于19世纪末的《西学大成》是当时中国全面介绍西学的代表作之一,其介绍的“西学门径”包括算学、天学、地学、史学、兵学、化学、矿学、重学、汽学、电学、光学、声学等12门。“史学”门所收录的书有《大英国志》《列国岁计政要》《列国海战记》《万国公法》等。编者把史学纳入“西学门径”是基于()6A.“富国强兵”的需要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需要C.“史学革命”的需要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22.1906年,清学部指出历史教科书编写必须坚持“忠君尊孔”的原则,因此对太平天国运动给予了否定性评价。1933年,国定中国史教科书采纳了当时学界的主流观点,认定太平天国运动为民族革命运动。这反映了()A.历史教科书编写体现时代特色B.清末历史教科书不具有研究价值C.社会性质决定了编者史观变化D.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23.1909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出版,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和北欧东欧弱小民族国家的作品。在鲁迅等人的带动下,俄罗斯文学在五四时期呈现出一种声势浩大的局面。这说明()A.译书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方式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翻译活动深受政治形势的影响D.俄罗斯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24.19世纪中期,清政府曾有三次临时性遣使,即1866年斌椿随赫德前往欧洲的观光性访问,1868—1870年蒲安臣使团的“世界性出使”,1870—1871年崇厚因“天津教案”而进行的法国之行。这些举措()A.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B.是主动融入世界的尝试C.增强了对外交往的信心D.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25.图7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图7这说明当时A.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B.革命派思想宣传方式需调整C.政权变更对民众观念的影响D.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7参考答案1.【解析】“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专用称谓,“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可见具有普遍性,故选D项;“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可见不一定特指知识界,排除A项;“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不涉及经济理念的概念,排除C项。【答案】D2.【解析】“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重点不是强调个人之自由,而是强调从思想上打倒封建伦理,故选B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强调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而非国家至上,排除A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体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排除C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还停留在西方民主的范畴,没有上升为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答案】B1.【解析】“凡能将夷人斩首者均为勇武之士”表明林则徐仍然把西方国家当成低人一等的“夷人”,仍然存在着传统的华夷观,故其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中的主张并不能代表其决心要走群众路线,林则徐仍然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渔民、船户、兵勇、庶民”,也不能体现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故AB项错误。【答案】D2.【解析】据材料“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可知,随着“西用”的引进,洋务派中的一些人认识到只有引进“西体”才能改变中国的困境,这反映出“中体西用”的言论客观上有利于引进“西体”,故D项正确;材料反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疯狂专练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34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