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湖北武汉专用)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6(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6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惊骇.(hài)伛偻提携.一碧万顷.(qǐng)附庸.风雅B.更.定(gèng)樯倾揖.摧朝.晖夕阴(zhāo)言不及意.C.金樽.(zūn)彬彬.有礼觥.筹交错(gōng)峰.回路转D.宽宥.(yòu)横无际涯.波澜.不惊(lán)雾凇沆砀.【答案】B【解析】B.“更”读“gēng”;樯倾揖摧——樯倾楫摧;言不及意——言不及义。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纵览古今中外,大凡功绩者,均能争朝夕,抢,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起来,这样就等于了自己的生命。A.卓越时间运用延伸B.卓著时间运用延长C.卓著分秒利用延长D.卓越分秒利用延伸【答案】C【解析】卓著:突出显著;卓越:杰出的,超出一般的,高超出众;“卓著”比“卓越”程度重;“分秒”比“时间”更合乎下文语境;延长:意思是向长的方面发展。延伸:是指在宽度、大小、范围上向外延长、伸展。故应该延长生命。故选C。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央视曾以“黄鹤楼里画鹤人”专题报道余楚民的鹤画创作,并因此成了黄鹤楼的一道风景,成为名楼文化的一部分。B.中考要考查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既要考查初中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考查学科水平和能力。C.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中国女排以十一场全胜的战绩获得世界杯冠军,兑现了她们“升国旗、奏国歌”的誓言。D.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确定并公布,武汉6处建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这反映了武汉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地位。【答案】A【解析】A项,主语不明,“并因此成了黄鹤楼的一道风景”改为“余楚民的作品因此成了黄鹤楼的一道风景”。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体育,总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总能一次又一次架起世界军人、赛场内外每一位参与者们共享友谊、同筑和平的桥梁。B.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国尤为突出,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C.只有书读得多,人的内心才能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不被流俗侵扰,不为势位所误。“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毛姆说。D.《水调歌头》的音乐曲调是极为经典的,在盛唐之际,还被大音乐家许合子演唱过。许合子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一代歌后,有关她的歌唱技艺在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里有描写,在当时极负盛名。【答案】B【解析】B项,“而在中国尤为突出”后逗号改为句号。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为什么妖怪抓到唐僧都要蒸着吃?①1582年,明神宗万历十年,大明首辅张居正去世。比较不为人知的是,这一年去世的还有吴承恩,他用一部《西游记》,给后世中国人留下了许多“达芬奇密码”式的难解之谜,我们可以称之为“吴承恩密码”。②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唐僧肉到底应该怎么吃?③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西游记》全书,大部分时候,妖魔们没有明确提出如何烹饪唐僧的方案,明确说了怎么吃的,一共只有7次,而在这七擒唐三藏事件中,不打算蒸了吃的,只有第92回《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里三个犀牛精,他们的打算是“洗剥了衣裳,汲湍中清水洗净,算计要细切细锉,着酥合香油煎吃”。④除此之外,其他的妖精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把唐僧蒸了吃。⑤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开这个吴承恩密码:为什么妖怪抓到唐僧,都喜欢蒸了吃?不仅妖怪们喜欢蒸了唐僧吃,作为取经路上最珍贵的食材,唐僧也很有被蒸了吃的觉悟。比如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唐僧道:“我命在天,该哪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可见,唐僧自己也认为,蒸了吃是第一方案,煮了吃是不如蒸了吃的。⑥蒸唐僧的可行性,在《齐民要术》里有记载。《齐民要术》第八卷中有“蒸缹法”,记载了多达26种蒸菜,除了蒸藕之外,全部都是肉菜,比如蒸熊、蒸豚、蒸鸡、蒸羊……其中引述的关于蒸熊的方法是这样的:取猪肉三升、熊一头,洗剥干净,煮到半熟,再用豆豉腌制一晚上,然后和糯米、葱、姜、盐一起,放到甑里蒸熟,就可以吃了。⑦连熊都可以蒸,唐三藏就更没问题了。⑧到了明代,烹饪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光种类就有炒、炖、煎、熬、烧、蒸、卤、爆、炙等十几种。但是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养生,以饮食清淡为时尚。比如万历年间成书的《菜根谭》中就说:“醉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⑨吴承恩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淮安市淮安区,一直到五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在北京混迹了两年,之后到浙江做了长兴县丞,不久又回老家。基本上,他是在南方度过了一生。而著名的淮扬菜,就发源于淮安、扬州一带。这个菜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清蒸是淮扬菜的主要烹饪方法之一。吴承恩的口味,显然跟他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蒸,才能保持顶级食材本来的“鲜肥”之味,得“天真”之趣,可以一口入魂。而唐僧,作为一个“白面胖和尚”“生得娇嫩”,又是鲜活,显然只有蒸才能达到最高境界。⑩也有妖怪提议把唐僧煮了吃,煮的好处是比蒸节省燃料。豹子精手下的小妖中,就有一个提议不如煮,原因很简单——省柴。⑪跟这个小妖有相同看法的还有孙悟空。⑫《西游记》第72回《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中,七个蜘蛛精抓住了唐僧,“后边的走向前来呼道:‘姐姐,我们洗了澡,来蒸那胖和尚吃去。’行者暗笑道:‘这怪物好没算计!煮还省些柴,怎么要蒸了吃!’”⑬这样一个细节,其实也是吴承恩日常生活的映照。古代城市,柴火需要靠专门的打柴人供应,普通人家只能花钱买柴。所以古语“柴米油盐酱醋茶”为“开门七件事”,柴居第一位,需要节省。⑭作为一个妖怪,得到了唐僧这样的顶级食材,在吃一块肉就可以长生不老的命运面前,还想着省柴,实在是没有格局,成不了大器。⑮豹子精团队头脑风暴,讨论怎么吃唐僧的时候,一个小妖说:“把唐僧拿出来,碎切碎剁,把些大料煎了,香喷喷的大家吃一块儿,也得个延年长寿。”又一个小妖拍着手道:“莫说莫说!还是蒸了吃的有味!”⑯这句话,我们认为,其实是吴承恩老先生自己忍不住跳出来发表的意见。他不得志的一生中,家乡风味和文人趣味铭刻在心里,成为唇齿之间的安慰。于是在《西游记》的设定里,唐僧应该蒸了吃,是妖界的基本共识。别的吃法都不是一个有追求的妖怪应该有的。(文/刘十九,节选自《雪花》有删改)5.下列作者对“蒸唐僧的可行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唐僧作为顶级食材,因为“生得娇嫩”,只有蒸才能保证滋味鲜活,体现出口味平和、清鲜,可以一口入魂。B.《齐民要术》中列举了各种蒸菜,即便是豚、羊,甚至连体格庞大的熊也在食材之列,所以蒸唐僧也不足为奇。C.《菜根谭》中强调“醉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所以蒸菜可以保证唐僧的“真味”。D.唐僧本身有被蒸了吃的觉悟,认为自己被妖怪抓去后“蒸了吃是第一方案,煮了吃是不如蒸了吃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唐僧的觉悟不属于“可行性”。故选D。6.下列对“只有蒸才能达到最高境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明代烹饪技术非常发达,种类繁多,其中尤以“蒸”备受推崇,名扬天下。B.民间百姓重视养生,以饮食清淡为时尚,蒸菜恰好体现了这种养生的理念。C.虽然耗费燃料,但是蒸菜能保持食材的“鲜肥”之味,得“天真”之趣。D.蒸菜通常口味平和、清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娇嫩、鲜活的特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正确理解。第⑧段中“到了明代,烹饪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光种类就有炒、炖、煎、熬、烧、蒸、卤、爆、炙等十几种”并没有介绍“以‘蒸’备受推崇,名扬天下”,并且也没叙述蒸的功效。故选A。7.下列对本文写作意图的表述,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对比分析众妖与唐僧师徒在“吃唐僧”问题上的分歧。B.破解“吴承恩密码”中的难解之谜——唐僧肉到底应该怎么吃?C.了解文学作品中对地域饮食文化的反映。D.唐僧应该蒸了吃,是妖界的基本共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写作意图的把握。通读全文找到能够表达主题和写作意图的关键句来分析答案即可。第⑨段中对吴承恩家乡介绍及家乡菜淮扬菜的介绍,第⑬段中“这样一个细节,其实也是吴承恩日常生活的映照”,第⑯段中“这句话,我们认为,其实是吴承恩老先生自己忍不住跳出来发表的意见。他不得志的一生中,家乡风味和文人趣味铭刻在心里,成为唇齿之间的安慰”等,作者介绍吴承恩以及淮扬菜意在体现作者生活所在地的饮食文化对写作的影响。故选C。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久乃别居。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不修常人之节,不为皎历之事,每欲容才长物,终不显人之短。性好骑射,著韦衣①。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又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②。宗党以舒无学业,恐不第,劝令不就,可为高名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③。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选自《晋书·魏舒传》有删改)【注】①韦衣:皮衣。②察孝廉:上级认为某人在孝廉方面有所作为,则提拔任用。③襆被而出:用包袱包裹上被子就出去了。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愿毕.矣毕:完毕,结束B.常振.其匮乏振:振作C.于是自课.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D.非其才者罢.之罢:罢免【答案】B【解析】B项,振:通“赈”,救济。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A.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B.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C.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D.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身高八尺二寸,仪态秀雅身材伟岸,能喝一石多酒,但外表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器重。故选C。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魏舒幼年丧父,被外祖父宁家抚养成人,外祖母认为他长大后能成为尊贵之人。B.魏舒不修常人之节,不做沽名钓誉之事,总是宽容他人,始终不揭别人的短处。C.太原王见魏舒没能让妻儿免于饥寒,经常帮助他,魏舒没有推辞就接受了。D.魏舒努力学习,一百天学习了一门儒家经典,因为出对了计策就升官了。【答案】D【解析】D项表述错误,应是:自己努力学习。一百天学习了一门儒家经典,然后去参加考试,考中了。做了尚书郎。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6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答案】若参加考试而没能考中,那责任在我,怎能窃取不参加考试的高名来作为自己的荣耀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负,责任;安,怎么;窃,窃取。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唐朝的目光①所有的情节都充满了意味,也许,就是因为发生在唐朝……②有一个人叫韩干,因为出生微贱,史书上
本文标题:(湖北武汉专用)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6(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70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