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主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拓展训练题组一、选择题1.一本书中说:“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此观念最早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期间B.辛亥革命期间C.新文化运动期间D.五四运动期间2.依据表格信息可获知以下人物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的共同原因是()陈独秀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蔡元培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胡适1910年赴美国留学李大钊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A.均生活于20世纪初B.均有留日经历C.均接受外国思想D.均是共产主义者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A.维新思想B.三民主义C.马克思主义D.毛泽东思想4.胡适给陈独秀的评价是“终身反对派”,陈独秀本人也深以为然。下列活动与该评价不符的是()A.创办《青年杂志》B.领导五四运动C.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D.指挥南昌起义25.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6.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了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推动以上情形出现的原因是()A.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设立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C.北伐战争的开展D.抗日战争的爆发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而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材料二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中。直到现在,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才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延燃烧的战线,才激动了我们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对“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的理解。这种觉醒取得了什么成果?(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3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C根据“人们发现,既然……土偶”,可判断出封建帝制已被推翻,这说明材料中提到的观念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出现的,而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所以此观念最早可能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故本题选C。2.C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由表格内容可知,这些历史人物均有留学经历,受到外国思想的影响,这才是表格中历史人物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的共同原因,故选C项,A项可排除。表格中历史人物并不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故排除B项。他们不都是共产主义者,故排除D项。3.C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材料中的“1923年”“五四运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故本题选C。从时间上也可排除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4.D陈独秀并没有指挥南昌起义,所以本题答案为D。5.B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叔衡、润之都是当时参会者之一,故选B。6.A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工人运动。故本题选A。二、非选择题7.答案(1)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影响更大。(2)理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如答国共合作、两个战场也可)成果:抗战胜利。(3)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意思相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及其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1)(2)(3)问。
本文标题:(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拓展训练题组)模拟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71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