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刘凤真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摘要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发现与发展学生自己个性特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灌输新观念,新观点,变换课堂教学方式,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化学教育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化学教材的改革也给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重建教学方式,重改课堂教学以往的课堂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能力。新课程强调了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必将改革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具体如下1、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一旦知道新课程理念和宗旨,应深刻意识到: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解惑的学习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索者、发现者、成功者。陶行知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必须树立教育的使命感,以育人为使命的教师常常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改变教学观念,树立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树立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理念;树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将知识的传授过程、方法和结论并重的理念。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征,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既要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必须改革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主要是靠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展开,课堂教学必须鼓励创新,因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使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转为“探究知识”,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过去以“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要大力实施“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留出空间,教师应多提挑战性问题,为创新做出榜样。课堂上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洋溢着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国际合作精神。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活跃课堂,就成了课堂教学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首先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课堂上是严师,课下是朋友,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综合素质,除了对本学科知识研究深刻、透彻以外,还应该做到旁征博引,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科学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改变思维定式体现新教材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乏味,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授,教学效果不理想。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具有独力思考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前苏联教育家苏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一些化学知识,还要指导学生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在已有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引入一种寻求科学学习方法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科学探究之路。1、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用创设鼓动性情境,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加油鼓劲。使情境能帮助学生树立攻克知识疑难的勇气,能让学生充满自信,敢于迎接各种挑战。自主学习是各个环节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并归纳重要内容.以化学概念和原理为主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种自学方法。其次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最后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感知材料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加工信息获取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2、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包括师生合作学习和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新课程倡导建立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另外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的讨论,再把电子为什么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的关键性问题提到全班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这期间,同学们团结合作,学会了沟通交流,体验到了学习化学对生活的作用,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了终身学习的能力。3、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学科新教材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创造性开发的空间。如果教师再按照原先的思路进行习以为常的教学,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走教案,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只能误人子弟了。在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新栏目,“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其中“科学探究”是关于一些课堂上探究性试验的内容,化学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加强了探究力度,化学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结论,探究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学生自主地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实现了学生对基本的科学方法的体验,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切入点,实验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另外化学计算也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提倡一提多变,鼓励学生用创新、简捷的思路解题,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创新的价值。总之,新课程改革应该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对于以前的东西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但面对课改,我们有信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成就教育改革,造福社会。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2、《化学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3、《做成功的教师》,杭州出版社,2003.34、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2001.85、陶恒兵《新课程化学教学的转型》中学化学参考2006.8
本文标题: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72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