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十三课内古文阅读贵阳中考命题规律近三年贵阳中考考情分析2019年贵阳中考命题预测年份考查篇目考查知识点题型题号分值①从近3年的中考题来看,课内古文阅读是贵阳中考的必考考点。题型多样,题量为4小题,分值为12分。②所选课内古文主要来自九年级教材,考查知识点主要有一词多义、句子翻译、内容理解、比较阅读。一词多义考查实词、虚词,考查内容会涉及到七、八年级的课内古文,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句子翻译由简答题变为选择题,要求从四句文言句子的翻译中选出有误的一项;比较阅读涉及与九年级其他古文的对比。③预测2019年课内古文阅读的考查形式没有明显变化。备考时,要熟记课内古文重点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与观点等,加强课内比较阅读的训练。2018《鱼我所欲也》一词多义选择题192句子翻译选择题202内容理解填空题214比较阅读填表题2242017《公输》一词多义选择题192句子翻译选择题202内容理解填空题214比较阅读填表题2242016《得助,失道寡助》词语解释填空题194句子翻译简答题202内容理解填空题214比较阅读选择题222贵阳中考备考攻略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一、知识清单1.通假字(1)百废具.兴(同“俱”,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2.一词多义(1)之①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这件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结构助词,的)(2)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来)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3)或①而或.长烟一空(有时)②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4)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风光)2(5)通①政通.人和(顺利)②然则北通.巫峡(通向)(6)极①南极.潇湘(至、到达)②此乐何极.(尽头)③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7)开①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②开.我东阁门(打开)(8)一①而或长烟一.空(全)②在洞庭一.湖(整个)(9)空①浊浪排空.(天空)②而或长烟一空.(消散)3.古今异义(1)越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3)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今义:丈夫,夫人)(4)气象..万千(古义:景象,景致;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5)前人之述备.矣(古义:详尽;今义:准备)(6)浊浪排空..(古义:冲向天空;今义:全部去除掉)(7)则有去国.怀乡(古义:国都;今义:国家)(8)至若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景色)(9)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4.词类活用(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动词作名词,指做州郡的官)(2)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5.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3)倒装句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3④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二、常见考点1.重点句子翻译(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明月照耀千里,(湖面)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5)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2.内容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4段):写作者在岳阳楼上的所见所感。第一层(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写洞庭湖全景,并由景入情,提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第二层(第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写作记的时间,照应开头。3.中心思想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三、古文翻译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4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B.连月不开.诚宜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C.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欧阳修《醉翁亭记》)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趋百里外(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解析】A.在/到;B.天气放晴/扩大;C.日光/景色、景物;D.都是“曾经”的意思。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C)A.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B.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而高兴,不因自己而悲伤D.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解析】C.应翻译为: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3.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化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用原文回答)的高尚情操,歌颂古仁人__以天下为己任__的博大胸襟。4.(2018云南中考第17题)本文“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__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二者的不同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一、知识清单1.一词多义(1)而①而.年又最高(表递进,并且)②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③朝而.往(连词,表顺承)④泉香而.酒洌(连词,表并列)⑤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2)其①其.西南诸峰(那)②太守之乐其.乐也(他们的)③醉能同其.乐(人们)(3)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茂盛)5(4)归①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5)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②太守谓.谁(为,是)(6)乐①山水之乐.(名词,乐趣)②太守之乐.其乐也(动词,以……为乐)③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形容词,欢乐)(7)临①临.溪而渔(到)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8)名①名.之者谁(给……命名)②卷卷有爷名.(名字)(9)得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②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③卖炭得.钱何所营(得到)(10)高①而年又最高.(大)②风霜高.洁(高爽)(11)开①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散开)2.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意趣,情趣;今义:意思;意向)(2)射.者中(古义:投壶;今义:用推力送出或受到压力挤出)(3)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精神不振的样子)3.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4)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别号)(5)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4.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环滁皆山也(“也”表判断)6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表判断)(2)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寓之酒”中间省略“于”)(3)倒装句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状语后置)②醒能述以文者(状语后置)二、常见考点1.重点句子翻译(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内容分析第1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第2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第3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第4段:写日暮醉归。有描写,有叙事,更融入抒情和议论,点出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3.中心思想通过对琅琊山优美风景及太守宴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三、古文翻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
本文标题:(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阅读 专题13 课内古文阅读习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73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