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 文言文基础过关19 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19.桃花源记一、通假字便要还家(同“邀”,邀请)二、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食物味道好2.豁然开朗古义:开阔敞亮今义:乐观,畅快3.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4.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各种运输事业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性的配偶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7.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8.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9.便扶向路古义:沿着、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10.寻向所志古义:先前的今义:方向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向前)2.名词活用为动词2(1)处处志之(做记号)(2)未果(实现)(3)此中人语云(告诉)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林尽水源(尽头)(2)欲穷其林(尽)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四、一词多义1.志处处志之做记号寻向所志标记的记号2.中中无杂树中间晋太元中年间其中往来种作里面3.舍便舍船丢弃,舍弃屋舍俨然房屋4.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5.遂遂迷终于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6.得便得一山出现得其船找到7.闻鸡犬相闻听见村中闻有此人听说38.复复前行副词,又不复出焉副词,再五、重点实词1.缘溪行(沿着、顺着)2.初极狭,才通人(仅仅、只)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4.阡陌交通(田间小路)5.黄发垂髫(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6.并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7.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8.咸来问讯(都)9.停数日(停留,引申为居住)1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11.便扶向路(沿着、顺着)12.诣太守(拜访)13.欣然规往(打算,计划)14.后遂无问津者(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六、虚词意义及用法1.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当作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介词,给,替2.乃乃大惊副词,于是,就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居然七、特殊句式1.省略句(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4(“仿佛”前省略主语“小口”)(2)便舍船,从口入(“便”前省略主语“渔人”)(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往来”前省略主语“人们”)(4)问所从来[“所”前省略兼语(宾语部分的主语)“渔人”]2.倒装句乃大惊,问所从来(“所从”,宾语前置的介宾短语,即“问从所来”)八、重点句子翻译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这类的景物。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九、问题探究1.(2018·威海)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2.(2017·苏州)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简要分析。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第一句反映桃花源中人的祖先为避乱而出走,名曰“秦时”,实为东晋,战乱频繁,不堪重税,民不聊生;第二句是渔人就桃花源中人的“问今”而答,而且是“具言”,怎一个“乱”字了得,听者的“皆叹惋”既与“秦时乱”相呼应,又可反映出“具言”内容的沉重;第三句是一种嘱咐,如与“外人道”,这块净土何以独存,再一次表现出桃花源中人们对桃花源外时局的恐慌。4.(2018·甘肃)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甲】阅读《桃花源记》“晋太元中……不足为外人道也。”【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唐太宗论止盗》)1.解释下列加点词。(1)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2)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3)或.请重法以禁之(有的人)(4)故.不暇顾廉耻耳(所以)2.下列与乙文“或请重法以禁之”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皆以.美于徐公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以.光先帝遗德D.策之不以.其道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以盗,安用重法邪?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甲】【乙】两文都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请说出两者的区别。【甲】文是作者虚构的大同社会,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乙】文是唐太宗实行仁政后实现的真实的大同社会。
本文标题:(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 文言文基础过关19 桃花源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73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