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3在绿荫掩映的小院里(二)阅读散文,回答问题(16分)在绿荫掩映的小院里韩少华①我的中学时代,是在母校——北京二中度过的。每当我回忆起那段生活,就想起学校的那个绿荫掩映的小院来了。②那是住校同学的“家”,我的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是在那儿度过的;而只要我回忆起怎么学语文来,话头就离不开那个小院。③小时候曾立志当个建筑师,经常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建筑学方面的普及读物和一些画册,但也喜欢读点儿文学书籍,以至跟管理图书的一位姓刘的老师(可惜我已记不起他的名字)很熟悉。我所谓的“读”,有时候是认真的,有时候却无非是翻一翻,看看有趣的故事而已。可我总忘不了那一天,图书馆的刘老师,在路过我的宿舍窗前的时候,发现我正病在床上,就进来看我,还留给我留下一本《现代中国散文抄》,让我在病读读,可以少一点儿寂寞。他还说:“要是觉得特别喜欢哪篇,你就轻声念一念;念的时候,脑子里还要做两件事:一件是按着文章里写的样子,去想你自己也在文章里头,如同亲临其境似的;另一件是想你的面前坐着一个好朋友,正在听你读文章,要尽力读得让人家好懂,就像跟他说心里话一样。这么试一试,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④没想到,那就是我跟文学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新的开端。⑤当时,我随手翻开那本书,看到了巴金的一篇《繁星》。于是,我试着轻声地读起来,并同时想象着──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⑥初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几天以后,我的病好了,在一个周末的夜晚,我斜倚着小院里的一棵老树,无意中望见满天繁星的时候,我竟不觉轻声诵读起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⑦我读着,好像那繁星更亮了,离我更近了,似乎在倾听着我的诵读,如同好朋友那样;我读着,特别是读到“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船在动,星也在动”的时候,我真觉得地上那斑驳的树影,就是起伏的浪涛;而头顶上方那躲在枝叶空隙里眨着眼的星星,离我越来越近,越觉得“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仿佛已经走进书里去,去亲身感受里面所描述的情景和氛围。„„⑧我记得,那正是1948年的夏天。⑨到了那年寒假,我竟有机会接触到了一批解放区的文学作品:《地雷阵》《吕梁英雄传》《白毛女》……当时我正在读初三。那是解放前最阴暗的时期。一位在二中任历史课的老师,姓荣,把一口袋书籍存在我家。许是由于我的家庭当时还有些保护色彩吧──那些口袋里的书,竟顿时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每当我展开书页,不知不觉地用起那种随读随想象的法子来,在我的眼前,便真的活跃着李勇、王大春等这样一些生龙活虎的人物形象,甚至随着他们的命运而悲欢,既落过泪,也笑出过声。也就在那时候,我一下子觉得文学真是美妙极了,它可以让我的心向着现实与历史敞开,又把整个世界都拥抱到我的胸前„„⑩解放以后,我依然在那小院出出进进。不过,我已不再是学生,而是一名语文教师了。我也把昔日老师教给我的那种读书方法,再教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也在那绿阴掩映的小院里去轻声诵读,去大胆想象和联想,让自己的心灵更充实,更开阔。„„⑾至于我自己拿起笔来给读者写东西的时候,也还是一直在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我写的,都是在我眼前浮现着的;我写的,都是为着那些如与我促膝而对的读者。他们正期望着我,2那目光,也如闪闪的星。1988年初冬,抄于北京。20.本文生动地叙述了作者学会读书,爱上阅读的三个阶段经历,请结合文章概括。(6分)(一)无非是翻一翻,看一看有趣的故事而已;(二)仿佛已经走进书里去亲身感受里面所描述的情景和氛围;(三)觉得文字美妙极了,心灵向着历史和现实敞开并拥抱整个世界21.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4分)含义:指作者求学和教书的校园(1分);这个小院让自己爱上了读书(1分),从此,拥有了心灵的绿荫(或:一个美妙的世界)(1分)。作用:富于诗意,激发读者的联想(吸引读者)(各0.5,共1分)2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⑥段划线句的理解。(3分)生动的表现了书中的情景已经不知不觉地走进“我”的心灵(1分),引发了我丰富联想和想象(1分),并学会了用书中的文字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1分)。23..这篇文章对你的阅读有何启示?结合文章简要谈谈。(3分)方法的角度:阅读要走进文本,体验感受;要调动联想和想象才能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收获的角度;阅读能丰富我们的心灵,开阔我们的视野,获得美的享受(两个角度各谈一点即可。各1.5)
本文标题:(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在绿荫掩映的小院里练习 鄂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78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