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世界地理(上)第1讲 地球课件
第一部分世界地理(上)第1讲地球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直觉)→球体或近似球体(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通过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2.大小: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特别提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2)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月食现象。(4)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地球仪和经纬网1.地球仪(1)定义: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也便于展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人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构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2.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经线(经度)纬线(纬度)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特点形状为半圆除两极点外其余为圆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相等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缩短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度数划分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东经:E,西经:W从0°纬线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南纬:S,北纬:N变化规律东增东经,西增西经北增北纬,南增南纬起点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赤道(即0°纬线)半球划分20°W和160°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赤道为南、北半球分界线中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特别提示事实上,地轴和经、纬线是人们假想的,在地球上并不存在。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考点二地球的自转1.自转的方向和周期(1)自转的定义:地球绕着地轴在不停地旋转,这叫作地球的自转。(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3)自转的周期:24小时,也就是一天。特别提示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的形式不同:(1)从侧面看是自左向右。(2)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3)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2.昼夜更替(1)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因此产生了昼夜现象。(2)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的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于是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考点二3.时间的差异(1)产生原因: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地球上的时间就有了早晚,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2)时区划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3)区时计算:每个时区采用其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该时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4)日界线:国际上规定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不完全与180°经线吻合。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考点二地球的公转1.公转特点: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其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太阳自西向东一年(约365天)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2.四季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考点二地球公转示意图我国节气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日期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昼夜等长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昼夜等长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北半球季节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考点二3.五带的划分: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考法一考法二经纬网地图的判读1.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1)一般经纬网。①确定经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的是纬线,南北方向延伸的是经线。②确定经度、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向南增加是南纬(S),向东增加是东经(E),向西增加是西经(W)。考法一考法二(2)极地经纬网。①以北极为中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以0°经线为界,顺着自转方向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以北极为中心,纬度就是北纬。②以南极为中心,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以0°经线为界,顺着自转方向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以南极为中心,纬度就是南纬。考法一考法二2.东、西经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1)东半球范围是20°W→0°→160°E,西半球范围是160°E→180°→20°W。20°W向东至0°经线虽是西经却在东半球,160°E向东至180°虽是东经却在西半球。(2)若已知地点为东经,则该度数与160°相比,比160°小属于东半球,比160°大属于西半球。若已知地点为西经,则该度数与20°相比,比20°小属于东半球,比20°大属于西半球。考法一考法二例1(2015·四川宜宾,4~6)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丁地的经纬度是()A.(20°S,150°W)B.(20°S,150°E)C.(20°N,150°W)D.(20°N,150°E)(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温带的是()A.甲地和丙地B.乙地和丙地C.甲地和乙地D.乙地和丁地(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考法一考法二解析:图中丁地所处经度向东增加,为东经,纬度向南增加,为南纬;温带地区的纬度范围是23.5°N(S)~66.5°N(S),因此甲、乙两地位于温带;160°E经线向东到20°W经线为西半球,图中甲地经度为170°E,因此位于西半球。答案:(1)B(2)C(3)A考法一考法二地球的运动1.图解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高,昼长夜短。北半球的夏半年,全球由南向北白昼渐长;北半球的冬半年,全球由北向南白昼渐长。考法一考法二2.夏至日光照图考法一考法二例2(2015·山东枣庄,1~2)读地球公转演示图(支架顶部的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完成下列各题。(1)移动地球仪,公转一周。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A.23.5°S~23.5°NB.66.5°S~66.5°NC.90°S~90°ND.始终直射赤道(2)为了保证演示成功,移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①使太阳光线正好对准地球仪的球心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③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④按照逆时针方向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考法一考法二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演示图的判读能力。第(1)题,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约成66.5°的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23.5°N是太阳光线能够直射的最北位置,23.5°S是太阳光线能够直射的最南位置。第(2)题,使太阳光线正好对准地球仪的球心才能保证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仪上的某点;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才符合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如图所示为逆时针方向。答案:(1)A(2)B解题误区昼夜现象、昼夜更替现象和昼夜长短的差异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与地球的运动无关;昼夜更替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形成的。考法一考法二本课结束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世界地理(上)第1讲 地球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79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