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课件 新人教版
第5课方案(一)教学设计说黄河,激发诗情请大家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颂黄河,读懂诗意1.背景介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本文即是第二章。2.音乐欣赏。播放音乐《黄河颂》。提示:①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注意停顿,以示区别。②“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掀”“奔”“劈”要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④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⑤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3.范读课文。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4.自由朗读。酝酿情感,体验情感。5.朗读交流。颂黄河,读懂诗意7.研读诗歌。(1)目标提示:①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呢?③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什么作用?④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颂黄河,读懂诗意6.美读课文。选取几个片段,美读体验。要求:①读出感情,气势;②语音清晰、准确。(2)合作探究。提示:①课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②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③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是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是屏障,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是臂膀,将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强调了战斗的决心,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我们必胜的信心。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④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8.师生齐诵。伴音齐诵,领悟诗意,再现美景,诵出诗情。(配乐诵读)颂黄河,读懂诗意绘黄河,拓展诗趣1.描绘黄河。展开想象,学写诵诗。例句:啊!黄河!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境升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多媒体播放《黄河颂》,师生齐唱)板书设计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光未然黄河颂方案(二)教学设计研读歌词一、扣住“颂”字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诗人在“朗诵词”部分写出了歌颂黄河的原因,从文中勾画出相应语句。2.文题“黄河颂”,显然,文章的重心——歌词部分是在“颂”,那么诗人是从哪两个大的方面颂黄河的呢?请画出相应起始句。提示:找标志不同感观的词语标志。明确:1.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2.一方面是视觉层面上的——有标志性词语“望;”另一方面是情感层面上的——有直接抒情的语言标志“啊,黄河!”。3.教师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颂扬黄河,不仅因为黄河自身的英雄气魄,更是因为黄河在传承文明中积淀下来的重大意义——民族精神的象征。那么,诗人又是怎样表现黄河自身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的?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的歌词部分。研读歌词二、扣住“英雄气魄”品味第一个层次上的“颂”——望中颂(9~19句)1.学生齐读“我”站在高山之巅所“望”到的黄河景象,并思考:你感受到诗人笔下黄河的自然景观有怎样的特点?明确:磅礴雄浑,恢弘壮观,一泻千里。2.我们感受到的黄河形象,照应着朗诵词中的哪个词语?明确:英雄气魄。3.再读望到的黄河的自然景象,思考:具体是哪些词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教师可通“删除比较法”引导学生找出下面具体词语)明确:奔向;掀起;结成;劈成。4.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学生畅所欲言。明确:拟人化,动词,让黄河化身为一个主动的有力量、有气势的施动者。研读歌词5.教师出示“黄河”挂图,还原对比,引导学生思索如此描写的好处。(1)引导学生据文思考:歌词中诗人都选择了和黄河相关的哪些地理特征来写。(2)把歌词中描写的黄河的自然地理特性还原成介绍黄河的说明性文字。明确:黄河的色彩、水势(奔腾的气势、汹涌的力度)、走势、形态、长度等。【参考资料】黄河河水呈黄色,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大河。研读歌词(3)朗读·比较——体会歌词的表现力。一生读还原后的说明性文字,一生再读歌词的文字进行比较,体会风格不同的文字的不同表达效果。比较哪一个更能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4)总结体会两种文字的特点。①说明性文字——客观的介绍,感染力不足。②歌词语言(文学语言)——带着主观的情绪、情感去描写其地理特性,不仅写出黄河的自然特点,而且“扣”住了朗诵词部分提到的“英雄气魄”。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语言直观可感,朗朗上口,便于传唱,符合歌词特点。研读歌词6.逆向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散文诗歌中,如何去歌颂某一事物的自然特点(或是抒发对某一事物的情感)?明确:带着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存在。本文是借助一系列的动词,把黄河放在主动的施动者的位置。(2)诗人为什么选择这动词?明确:这些动词符合作品要表现的黄河自然“壮美”的特点。(3)得出结论:如何带着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存在?明确:要能体现出诗人从自然中感受到的特点。得“扣”住这一特点去选择词语。我们把这一原则称为“扣”字原则。这一点下文也有所体现。(4)我们把这一思想总结成一下“扣”字原则歌,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模仿借鉴。总结规律——“扣”字原则歌:文字要有表现力,扣字原则定牢记。写作目的是扣点,主观情感选词句。小结黄河的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壮美,感受到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这壮美,这气魄,让人振奋,让人激情满怀。然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的美绝不仅不于此,让我们感受黄河另一方面的美。研读歌词三、从架构方法入手,品味第二个层次的颂——抒情中颂黄河(21~39句)研读歌词1.迅速浏览这部分颂扬内容,找出反复出现的语句,理清这部分是分几个板块歌颂黄河的。提示:抓住反复出现的词语。明确:反复出现语句“啊,黄河!”。三个板块。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并勾画出每个板块显示诗人歌颂黄河原因的词语。明确:起止关键词语(一):啊!黄河!……在你的身边扮演!摇篮(二):啊!黄河!……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屏障(三):啊!黄河!……发扬滋长!哺育3.“摇篮、屏障、哺育”三个词语是从哪个角度来歌颂黄河的?明确: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4.由此,黄河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景美”,而且“情美”。这三方面的贡献,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摇篮、屏障——比喻;哺育——拟人。四、理解“象征意象和地理特性”的关系,感悟写作技巧研读歌词1.出示“摇篮、屏障、哺育”词语解释,思考:如此比喻拟人的原因。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哺育:喂养,通过教育培养。明确:(1)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2)屏障——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提醒学生注意歌词创作时间是1939年。学生可结合抗日战争的具体战事来谈。点到及可,不做深入挖掘。)(3)哺育——建立在把黄河喻为母亲的基础之上的拟人。把黄河喻为母亲和喻为“摇篮”的依据一样。2.总结概括:这些具体意象是如何产生的?明确:黄河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内涵都是从其地理特性中衍生出来的,自然地理特性与被赋予的历史、文化,政治内涵有“相近”“相似”点,有了这些“相似”点,其衍生的联想,具体的意象才有依据,其象征的精神才是自然的。也就是得“扣”住地理特点联想符合黄河对于中国重大贡献的意象,自然地理特点是作者选择意象的基础。3.如此颂扬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有什么好处?明确:这些象征意象让抽象的抒情变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这些具体的意象使歌词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4.教师总结规律。《黄河颂》把抽象的抒情具体化采用了什么方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的?明确: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把这些事物统称为“相似事物”。研读歌词教师总结规律:——“扣”字原则歌文字要有表现力,扣字原则定牢记。写作目的是扣点,主观情感选词句。扣住扣点别放弃,还可抽象化具体。具体事物可选择,相关相似象征义。上述自然是基础,否则文章白费力。研读歌词五、完善对歌词主旨的理解(40~43句)研读歌词1.了解背景。(写作时间)明确:1939年。2.1939年的中华大地处于怎样的一个环境中?明确:学生结合历史知识,介绍中国难苦而卓绝的抗日战争。3.在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在民族危亡之时,诗人给我们描绘黄河的伟大、坚强,气势磅礴、势不可档的气势仅仅是颂黄河、颂祖国吗?诗人还要表达怎样的内涵?明确:在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在民族危亡之时,以黄河磅礴的力量激励我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4.诗歌借助赞颂黄河了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明确:颂扬祖国的伟大坚强,抒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及学习黄河精神的决心。5.了解《黄河大合唱》的相关内容。6.再次朗读诗歌: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补充。板书设计黄河颂光未然标志特点自然景象:望——壮美奔向黄河(景美)扣字原则掀起主动基础结成的施劈成动者抽象具体民族精神—伟大坚强队对中华民族啊!摇篮相似事物的贡献:黄屏障(情美)河!哺育相关事物知识链接黄河,是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归纳中心思想主要有三点要求:1.确切,即能准确、恰当地找出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2.完整,即用恰如其分的句子把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主要思想感情不遗漏地表达出来。3.简洁,即在确切、完整的前提下,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来表达。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呢?首先,对一篇文章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全文写了什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诗人的写作意图。其次,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具体分析,运用不同的方法,掌握诗人写这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3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