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入新课这是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南城村辽中京遗址内的大明塔。辽中京是辽代五京之一,是辽代鼎盛时期的都城,也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探究新知一、契丹族与党项族探究新知1.契丹族的兴起材料一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北宋·苏颂材料二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廛市,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新五代史·四夷附录》通过材料,契丹族发生什么变化?原来过的是游牧生活,后来过上了定居生活。探究新知《北宋形势图》请在《北宋形势图》标注契丹族建立政权名称、都城,说出契丹族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政权:辽;都城:上京;时间:10世纪前期;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上京探究新知从上述图片看,阿保机建国后,契丹族又有哪些发展?契丹鸡冠壶契丹货币契丹文字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国力不断增强。探究新知2.党项族材料一不知稼穑,土无五谷。气候多风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党项族生活在什么地理位置?“不知稼穑,土无五谷”得知他们以什么为生?西北地区;游牧。探究新知材料二西夏买牛契约西夏符牌西夏货币西夏人(2)根据材料二说明了西夏的社会生活情况。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村经济,创制了西夏文字。探究新知二、辽与北宋的和战探究新知北宋建立后,辽与北宋的关系发展如何?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后晋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燕云十六州一直是辽与北宋的战争导火线。探究新知澶渊之战示意图寇准画像宋真宗画像澶渊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结束了唐朝以来百余年来的动乱局面。宋方向辽提供银、绢等岁币达成协议,从此双方结束军事对峙状态,宋辽之间维持着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探究新知材料有人说,澶渊之盟规定宋要给辽岁币,这加重宋朝百姓的负担。所以,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也有人说,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发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你是如何看待澶渊之盟呢?利:换来了宋辽边境长久的和平安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为中原人民提供了不同的物质文化,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弊:北宋送给辽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探究新知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探究新知辽上京西夏兴庆政权:西夏;都城:兴庆府;建立者:元昊;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请在《北宋形势图》标注党项族建立政权名称、都城,并说出其建立时间、建立者。探究新知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但是在1044年与西夏签订了宋夏和约。问题:西夏节节胜利,为什么后来夏向宋称臣?西夏建国不久,经常与北宋交战,而且还有强敌吐蕃。北宋与辽作战本就吃力,后来又与西夏交战更为吃力,双方均认为再打下去不行,于是停战。西夏称臣,宋每年给他们岁币,开放两国通商城市。停战是双方都觉得有利的事情。探究新知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毗邻而居,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紧密,隋唐以来逐步接触、接受、学习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并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壮大。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交融的表现有哪些?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交融的表现:(1)学会农耕;(2)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3)模仿汉字的结构创造西夏文;(4)翻译、印刷中原典籍、佛经;(5)用汉文铸币;(6)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7)任用汉人为官。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讲了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了解了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以及辽和西夏的建立、澶渊之盟、宋夏和议等内容。这一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因此,我们对这种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各民族在开发祖国的边疆,扩展中国的国土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为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力。板书提纲板书提纲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辽(契丹)澶渊之盟北宋(汉族)西夏(党项)战和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2 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5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