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图一契丹族图二党项族我国现在有56个民族,但没有契丹族和党项族。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我国古代的两个少数民族。大辽帝国的灭亡,使得契丹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分化阶段,而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西夏时期的党项族文化、经济在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交流中逐渐发展,后被成吉思汗所灭,党项族也逐渐消失。探究新知一、契丹族与党项族探究新知北宋形势图(1111年)与北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辽、西夏、大理、吐蕃诸部、西州回鹘探究新知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民族契丹族汉族党项族建立政权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重大事件辽北宋西夏10世纪初960年11世纪前期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元昊上京临潢府开封兴庆澶渊之盟陈桥兵变重文轻武宋夏议和探究新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探究新知契丹文字契丹货币探究新知图中人物是李元昊。他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在何时建立了什么政权?都城在哪里?党项族;11世纪前期,大夏,史称西夏;兴庆府。探究新知西夏符牌西夏货币西夏文字探究新知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使国力不断增强。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探究新知二、辽与北宋的和战探究新知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最终宋真宗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订立合约。材料二北宋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1)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分别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探究新知答案提示:(1)背景:辽军攻宋,在宰相寇准力劝下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2)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探究新知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探究新知材料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响。结果: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辽宋、宋夏关系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板书提纲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国)2.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2.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3.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4.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西夏攻宋2.宋夏和约板书提纲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1 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52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