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检测卷(六) 实验
1专题专项检测卷(六)实验一、选择题1.(2019·苏锡常镇四市调研)生物学实验中,对实验材料或试剂进行适当处理,可更有利于实验的开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取煮熟的鸡蛋白作检测蛋白质的材料,有利于实验后试管的清洗B.取研磨的花生种子匀浆做检测脂肪的材料,有利于直接观察细胞中的脂肪粒C.用添加了适量石蜡油液封的酵母菌培养液,有利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D.添加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利于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解析:选B取煮熟的鸡蛋白作检测蛋白质的材料,有利于实验后试管的清洗;取研磨的花生种子匀浆做检测脂肪的材料,有利于直接观察花生种子中是否存在脂肪;用添加了适量石蜡油液封的酵母菌培养液,隔绝了空气,有利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用添加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利于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2.(2019·无锡一模)下图甲~戊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显微照片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图甲所示状态到图乙所示状态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B.图丙中的染色单体数和染色体DNA含量均与图戊相同C.图丁中的染色体比图戊更为分散,更便于观察D.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从甲依次进入丙、戊、丁、乙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解析:选B图甲所示状态为间期,图乙为末期,图丙为前期,图丁为后期,图戊为中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不能确定图甲、图乙细胞分裂是否完成,因此从图甲所示状态到图乙所示状态所经历的时间不一定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丙与图戊中的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图戊中的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最清晰,更便于观察;制作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过程中,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连续动态变化过程。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用台盼蓝溶液染色可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B.加大初始接种数量可以缩短达到K值的时间C.培养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冷却到适宜温度才能接种D.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对酵母种群的K值没有影响,因为酵母呼吸方式是兼性厌氧型2解析:选D实验只对活酵母菌进行计数,台盼蓝可将死酵母菌染成蓝色,所以可以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K值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初始接种数量,可以缩短达到K值的时间;培养液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后,需冷却到适宜温度才能接种,否则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pH、溶氧量等都会影响酵母菌种群的K值。4.如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测定的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酸性条件能促使淀粉分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pH为11时,淀粉酶的活性完全丧失B.pH为3和9时,淀粉酶的活性不同C.试管中溶液的pH由13调为7后,淀粉含量明显减少D.先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混合后,再调节各组混合液的pH解析:选BpH为11时,1h后淀粉剩余量相对值小于1.0,说明淀粉酶的活性没有完全丧失;由题图可知,pH为3时与pH为9时,1h后淀粉剩余量相对值相同,又由于酸能促使淀粉分解,所以两组中淀粉酶的活性不同;分析题图可知,pH为13时,淀粉酶已经完全丧失活性,将pH由13调为7后,淀粉酶的活性不会恢复,淀粉含量不会明显减少;若先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混合后,再调节各组混合液的pH,会导致每组实验的淀粉酶在没有达到设定的pH之前都已经开始进行催化反应了,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5.下列有关临时装片的制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分别滴加清水和生理盐水B.盖盖玻片时,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盖玻片,使其一侧接触载玻片上液滴,缓缓放平C.洋葱表皮细胞显微视野中,边缘很黑、内为空白的圆形结构是未经染色的细胞核D.观察用健那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看到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该结构称为嵴解析:选A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使其一侧接触载玻片上液滴,缓缓放平;洋葱表皮细胞显微视野中,边缘很黑、内为空白的圆形结构是气泡;观察用健那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只能看到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看不到线粒体内部结构。6.(2019·姜堰高级中学诊断)下列实验过程中,生物材料不需要始终保持活性的是()A.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B.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解析:选C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时,细胞必须保持生活状态。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酵母菌必须要保持活性,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解离时盐酸会杀死根尖细胞,故此实验的生物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3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酵母菌必须要保持活性,才能进行正常的增殖。7.(2019·苏州一模)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不相符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建立了细胞学说B.达尔文通过构建概念模型解释了自然选择学说C.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恩格尔曼通过水绵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解析:选A虎克发现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8.洋葱是中学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有关以紫色洋葱为材料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0.3g·mL-1蔗糖溶液处理鳞茎叶外表皮,视野下的每个细胞质壁分离程度相同B.以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的分布C.以根尖为材料,利用苯酚品红溶液染色可观察到每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D.以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在高倍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液泡、核糖体等结构解析:选B鳞茎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用0.3g·mL-1蔗糖溶液处理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不一样;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液泡无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利用苯酚品红溶液染色后,只有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才能观察到染色体;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核糖体等结构。9.(2019·泰州中学段考)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B.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C.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D.枝条的生根数量可作为实验的测量指标解析:选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进行预实验时,设置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较大,且需要蒸馏水处理组作为空白对照,以确定生长素类似物适宜的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正式实验时,缩小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的设置,可不设置空白对照;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除了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以外,其他实验条件适宜且相同;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的两侧,会找到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一个低浓度和一个高浓度;由于生长素类似物能够促进插条生根,因此因变量的测量指标可以是枝条的生根数量。10.下列化学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相同的是()A.酒精在“微生物培养”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探究pH对酶的活性”中的作用C.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4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利用鸡血粗提取DNA”中的作用解析:选D酒精在“微生物培养”中的作用是消毒,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是洗去浮色;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是解离,在“探究pH对酶的活性”中的作用是调节pH;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中的作用是形成Cu(OH)2,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是在碱性环境下与肽键形成紫色络合物;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利用鸡血粗提取DNA”中的作用都是使细胞吸水涨破。11.(2019·苏州一模)下图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以鸡血细胞液为实验材料)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图中装置可以进行该实验的多个步骤。若下列操作之前甲烧杯中已加入相应的实验材料或溶液,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向甲烧杯中倒入蒸馏水并快速搅拌,则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B.若向甲烧杯中加入2mol·L-1的NaCl溶液,则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C.若向甲烧杯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并轻缓搅拌,则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保留黏稠物D.若在甲烧杯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并轻轻搅拌,则玻璃棒上会出现丝状物解析:选A向甲烧杯中倒入蒸馏水并快速搅拌,目的是让甲烧杯中鸡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DNA,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若向甲烧杯中加入2mol·L-1的NaCl溶液,由于DNA溶于其中,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应保留滤液;若向甲烧杯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并轻缓搅拌,DNA析出,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保留黏稠物;若在甲烧杯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并轻轻搅拌,由于DNA不溶于酒精,蛋白质等溶于酒精,玻璃棒上会出现丝状物(DNA)。1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解析:选C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大肠杆菌)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中,不能寄生在肺炎双球菌中;T2噬菌体的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只能发生在其宿主细胞中,不能发生于病毒颗粒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酸是RNA,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且二者5的增殖过程不同。13.(多选)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用差速离心法将蓝藻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B.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C.林德曼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D.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解析:选B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一般用于分离真核生物的细胞器。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因设计的盲目性而造成的浪费。林德曼运用了定量分析法研究赛达伯格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达尔文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确实是某种刺激引起的。14.(多选)颜色变化是生物实验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2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1mL的斐林试剂,混匀后呈现蓝色B.向2mL豆浆中加入1mL质量浓度为0.01g/L的CuSO4溶液,混匀后出现紫色C.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后,可观察到原生质层紫色加深D.向2mL果酒中先后滴加适量的H2SO4和重铬酸钾溶液,振荡后显灰绿色解析:选AD向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溶液呈现Cu(OH)2的蓝色;豆浆中先加入0.1g/mL的NaOH造成碱性环境,再滴加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混匀后出现紫色;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失水,细胞液紫色加深;酒精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使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变为灰绿色。15.(2019·苏州调研,多选)实验或调查有时会因某些因素不能达到预期结果,但可通过及时调整来弥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检测蛋白质时,可用适当稀释的斐林试剂乙液替换双缩脲试剂B液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可用过氧化氢酶替换唾液淀粉酶进行研究C.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如发现样方内数量太少,应更换地点重新取样D.分离绿叶中色素实验时,如发现色素带颜色过浅,只要再多划几次滤液细线即可解析:选BCD斐林试剂中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的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g/mLCuSO4溶液,检测蛋白质时,可用适当稀释的斐林试剂乙液替换双缩脲试剂B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加热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替换唾液淀粉酶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检测卷(六) 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5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