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61∕T 324.5-2012 枣树桃小食心虫监测和防治技术规程
ICS65.020B61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324.5—2012枣树桃小食心虫监测和防治技术规程2012-04-11发布2012-05-10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1/T324.5—2012I前言本标准是为DB61/T324.1~6—2012的第5部分本标准由陕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新岗、王长柱、高文海、张学武、宋晓斌、鲁周民。本标准首次发布。DB61/T324.5—20121枣树桃小食心虫监测和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枣园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nsisWalsingham)监测与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全省枣园桃小食心虫监测与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8288─87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卵果率以枣果附近3片枣叶背面叶脉基部有卵为准,一个枣吊只调查一个枣果。卵果率是调查枣果中卵果所占的百分率。3.2虫果率指在枣果脆熟期,虫果数占调查总果数的百分率。4虫情调查4.1成虫发生期调查4.1.1诱捕器的选择采用人工合成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水碗诱捕器(口径为25cm)诱蛾,每个诱捕器使用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500µg诱芯(橡胶或塑料管为载体)1枚。4.1.2诱捕器的田间设置枣盛花初期开始,在枣园设置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器悬挂于背阴处的树枝上,距地面1.5m处。每个区域选择30亩~50亩的枣园作为监测点,共设置5个诱捕器,以五点式布点,每点设置1个诱捕器。DB61/T324.5—201224.1.3虫情调查自设置诱捕器之日起,至田间诱捕到第一头桃小食心虫成虫之日起,每3天检查1次诱捕到的成虫数。直至连续3次检查不到成虫为止,监测结束。4.2卵果率调查4.2.1卵的识别特征桃小食心虫卵呈椭圆形,顶端排列“Y”形刺2~3圈,多产于枣果附近3片枣叶背面叶脉基部。初产卵黄白色,2~3天后红色,接近孵化时卵面出现黑点(为幼虫暗色头壳)。4.2.2田间卵果率调查结合田间成虫监测结果,从幼果期开始,调查桃小食心虫卵果率,每3天调查1次。选择30~50亩枣园作为调查地,随机调查10株树,每次选择150个枣果,检查桃小食心虫卵果数和无卵果数(枣果及其附近3片枣叶为一个查卵单位)。卵果率计算公式如下:卵果率(%)=〔b/(c+b)〕×100式中:b──总卵果数,个;c──无卵果数,个。4.3虫果率调查在枣果脆熟期,选择30~50亩枣园作为调查地,随机调查10株树,共调查500个枣果,解剖检查虫果数。虫果率计算公式如下:虫果率(%)=〔A/(A+B)〕×100式中:A──虫果数,个;B──无虫果数,个。5防治阈值5.1虫果率阈值前一年虫果率高于7%时,可于成虫出土前和成虫期进行药剂防治;多年虫果率低于3%时,可在成虫期进行性诱剂迷向法防治或药剂防治。5.2监测阈值在幼果期,性诱剂单芯每天诱蛾量平均达到30头,3日后卵果率达到0.5%,2天后采取树冠化学防治。6防治措施与指标6.1地面防治DB61/T324.5—20123枣树发芽前后,结合深翻土壤,枣园地面喷药防治越冬幼虫,控制其出土羽化,间隔15天后再喷施第二次。地面防治用药量应大于树冠喷雾用药量1倍。6.2树冠防治田间桃小食心虫卵果率达到防治指标值时,采用树冠喷雾防治,可选用0.3%苦参碱生物制剂、或灭幼脲、或20%杀灭菊酯、或20%联苯菊酯,两次用药间隔15天。喷药后如遇降雨,应及时补喷。6.3迷向法防治在低密度下,根据性诱剂迷向干扰技术的要求,进行迷向法防治。6.4防治指标制干品种防治后脆熟期虫果率应低于5%。由于脆熟到完熟期,虫果容易落地,完熟采收期虫果率控制在3%以内。鲜食品种防治后脆熟期虫果率应低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61∕T 324.5-2012 枣树桃小食心虫监测和防治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7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