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41∕T 1850-2019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
ICS07.060D14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1850—2019地下水监测站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2019-06-17发布2019-09-17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1/T1850—2019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35选址与设计........................................................................36地质勘探孔施工....................................................................87水文测井..........................................................................98监测井施工.......................................................................119站房及附属设施建设...............................................................1310工程质量检验验收................................................................15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下水监测站建设用表样式.......................................20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下水监测井设计书编写要求.....................................25附录C(资料性附录)井口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26附录D(资料性附录)地下水监测站验收用表...........................................27附录E(资料性附录)地下水监测站工程竣工报告书编写要求.............................30DB41/T1850—2019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奇峰、王刚、张建良、李利彬、景兆凯、秦国君、李洋、潘登、于丽、任胜伟、张梦瑶、李莹、豆敬峰、肖航、谢山立、张予强、燕青、郑栋材、宋高举、范志勇、赵建粮、张领、张秋冬、王盼盼、王欢、汪源典、李卫华、潘虹宇、焦宇洋、师永霞、夏飞雪、许一川、续常胜、张娅、朱玉娟、张硕、米付生、张静、王晓飞、荣富强、陈新、陆旭、王振宇。DB41/T1850—2019III引言为改变地下水监测在水资源评价管理和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相对滞后的局面,大幅度提高地下水监测与信息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2015年水利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16年河南省地下水监测工程开始实施。未来几年,我省将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为契机,带动地方地下水监测网的建设,构建国家、省、地市三级地下水监测网络。为提高河南省地下水监测工程质量,规范地下水监测站建设与验收工作,特制定本标准。DB41/T1850—20191地下水监测站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监测站建设与验收的术语和定义、总则、选址与设计、地质勘探孔施工、水文测井、监测井施工、站房及附属设施建设、工程质量检验验收。本标准适用于地下水监测站的建设与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296管井技术规范GB/T51040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CJJ/T13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DZ/T0064地下水质检验方法DZ/T0148水文水井钻探规程DZ/T018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270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DZ/T0288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DZ/T0308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规范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L6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360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51040、DZ/T0270、SL36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51040、DZ/T0270、SL360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1地下水监测站为获取地下水水位、开采量、泉流量、水质、水温等数据而设置的监测设施,包括:监测井、井口装置、站房、基本水准点和校核水准点水准标石以及自动监测系统。3.2地下水监测井DB41/T1850—20192为获取地下水水位、开采量、水质、水温等监测数据而设置的水井,根据监测对象分为水温监测井、水质监测井、水位监测井、开采量监测井等。3.3水位监测井以监测地下水水位为主要目的的地下水监测井。3.4水质监测井以监测地下水质量和污染状况为主要目的的地下水监测井。3.5水温监测井以监测地下水水温为主要目的的地下水监测井。3.6监测目的层指选定监测的一个特定含水层或含水层组或段。3.7单层监测井在一个钻孔中设施一个管井,对一个含水层或含水段进行监测。3.8多层监测井通过对各含水层的分层止水和安装特定设备,可在一个井中对多个含水层或含水段的地下水进行分层监测。3.9监测井结构监测井孔身结构和井管结构的总称。3.10水文测井在钻孔中研究地下水特点的各种物探方法。3.11成井工艺钻孔、采集岩土样、排管、换浆、清孔、安装井管、填充砾料、止水和固井以及洗井、抽水试验、采集水样等工序的总称。3.12抽水试验在水文钻孔或水井中进行抽水,取得含水层各种水文地质参数和各种水力联系等资料并检验止水和洗井效果的工序。3.13监测井井口保护装置在监测井井口安装的保护设施或装置。3.14主控项目地下水监测站建设与验收过程中对质量和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项目。3.15一般项目DB41/T1850—20193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4总则4.1地下水监测站建设与验收的内容包括:选址与设计、地质勘探孔施工、水文测井、监测井施工、抽水试验与水样采集、监测装置安装、站房及附属设施建设。4.2地下水监测站类别应根据监测井性质分类确定(泉流量监测站除外),监测井分类如下:a)根据所监测地下水含水层的介质类型分为松散层地下水监测井、基岩裂隙水监测井、岩溶水监测井;b)根据监测动态要素分为地下水水位监测井、水质监测井和水位水质水温监测井;c)根据监测方式分为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4.3地下水监测站建设应遵循先设计后实施的原则。4.4地下水监测站设计应执行审核、批准制度。监测站的设计一经批准,应严格遵照执行。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应经原设计审批机构批准。4.5地下水监测站设计应明确监测地下水类型、监测层位和监测要素。水文地质与成井资料应齐全,监测井坐标、高程准确,保护设施坚固,适宜水样采集、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与运行维护。4.6地下水监测站信息应按照统一格式进入地下水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监测站基本情况表可参照附录A中表A.1填写。4.7监测井根据监测含水层数量分为单层监测井和多层监测井。根据性质分为专用地下水监测井和非专用地下水监测井。4.8对于多层含水层地下水系统宜按含水层组实施分层监测。根据条件可采用分层监测井组或一孔多层监测技术。4.9地质勘探孔施工宜全孔取芯,取芯困难的地层可采用捞取岩屑样代替,但需要水文测井辅助,以准确鉴别、划分地层。4.10岩土分类描述按GB50027执行。4.11地下水监测站验收分为单井验收、野外验收、档案验收和合同验收。验收质量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三级。验收按下列规定执行:a)单井验收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监理和建设等单位的现场负责人参加,对单个监测站的地质勘探孔施工、监测井成井、功能性试验、站房及附属设施建设和原始资料等进行验收,验收比例为100%;b)野外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验收专家参加,对一个标段或多个标段的监测站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验收为抽查方式,抽查比例不低于30%;c)档案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参加,对原始资料、过程控制资料、影像资料和竣工资料等进行验收;d)合同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相关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验收专家参加,对合同完成情况和竣工资料等进行验收。5选址与设计5.1站址确定5.1.1地下水监测站选址应符合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的相关规划。DB41/T1850—201945.1.2地下水监测站选址应在充分收集区域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有关资料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进行比选,科学论证,选择能够代表区域地下水特性的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结合地面调查和物探方法确定站址。5.1.3地下水监测站选址要根据地形地貌、周边环境、道路交通、通讯、施工要求等条件,选取方便实施监测和运行维护的建设场地。5.1.4地下水监测站选址应考虑区域内已建和在建的监测站、监测泉点和其他监测点综合确定,合理布置,避免重复建设。5.1.5地下水监测站选址应广泛征求建设单位、项目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后确定。5.2地下水监测站密度5.2.1地下水监测站布置原则如下:a)地下水监测站密度的设计应在地下水调查及水文地质评价分区的基础上进行;b)密度应能控制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和区域主要含水层,并能够反映所在区域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的空间变化,并兼顾供水水源地;c)布设密度的原则为地下水开采强度大的地区密度大,一般地区密度小;城区密度大,农村密度小;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密度大,非污染区密度小;d)监测点应有代表性,兼顾实际采样的可行性、方便性,宜选取经常使用的民井、生产井附近场地以及泉水布设监测点;e)多层含水层区应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层监测;f)作为区域主要开采含水层监测点数量不低于总监测点数量的50%,区域主要开采含水层以下的监测点数量不高于总数量的10%;g)对于区域洪涝灾害具有重要影响的岩溶流域宜布设监测点,岩溶裂隙水监测点布设应考虑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裂隙水的类型及运动特征。5.2.2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平原区、盆地)监测密度参照以下推荐值:a)省级地下水监测站按照4.0点/1000km2~5.0点/1000km2布设;b)地市级地下水
本文标题:DB41∕T 1850-2019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73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