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词四首课件 新人教版
12词四首渔家傲范仲淹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曾任参知政事,诗文俱佳,散文《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也是一位优秀词人。词仅存五首,但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其边塞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限制,开一代之风气。范仲淹背景介绍宋仁宗时,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边塞词就作于此时。塞下sài嶂zhàng浊酒zhuó燕然未勒yānlè羌管qiāng寐mèi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上阕下阕1、上阕写了何时何地的景色?2、可以用词中哪个字来概括这景色的特点?3、边地风光之异具体体现在哪里呢?——感受词之景塞下秋来风景异统领景色的特点“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衡阳雁去无留意1、雁为何“无留意”?2、人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荒凉艰苦四面边声连角起1、边声,会有哪些声音?2、连同角声,透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肃杀、紧张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千嶂,长烟,落日,表现出苍凉壮阔的景状,然而“孤城闭”,又是何种情形,暗示了什么?戒备森严气氛紧张整个上阕描绘出怎样的景致?渲染出怎样的气氛?塞下秋景图:荒凉萧瑟下阕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领会词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一杯浊酒,万里家园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一种怎样情绪?“浊酒”表明边塞生活的艰苦,“家万里”表现了思乡之切,“未勒”、“归无计”慨叹功业未建,归乡无期。体现出了诗人的矛盾心理。羌管悠悠霜满地什么时间?听到悠怨的羌笛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何感受?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为何不寐?其中蕴含着哪些情感?1、“不寐”的是功业未成,将士归乡无期2、流下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下阕表达出守城将士怎样的情感?壮志难酬的感慨忧国思家的情怀塞下秋景异衡阳雁去边声连起千嶂孤城长烟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渔家傲范仲淹(抒情)(写景)将士秋思家万里-归无计燕然未勒羌管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思乡报国之情苍凉悲壮沉郁雄浑词的上阕中,作者围绕塞下秋景总的特点“异”,描写了一系列的景物,渲染了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下阕中,作者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他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战士们又是如何来实现自己报国理想的?•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学,无比璀璨。说起中国文学,不得不说古代文学;说起古代文学,不得不说唐诗宋词元曲;说起宋词,不得不说苏轼;说起苏轼,必说豪放词;说起豪放词,就要说一说中国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知人论世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背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由于政见不合,苏轼连续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见无效果,苏轼乃自请外任。先在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又从杭州来到密州任知州。他虽在地方任官,却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中央任职,以便大用于世。熙宁八年(1075年)冬,密州久旱,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密州知州苏轼到常山祭祀祈雨。回来的路上,与同官梅户曹在铁沟会猎,随后写了这首出猎词,抒发自己的志向。擎(qíng)锦帽貂(diāo)裘(qiú)鬓微霜(bìn)酣(hān)妨(fáng)遣(qiǎn)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朗读指导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上阕叙事密州出猎亲射虎下阕抒情盼遣冯唐射天狼保卫国家的豪情渴望建功立业读懂词意上阕赏析1、你在上阕都看到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2、用一句话来概括上阕内容?3、在上阕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太守,用一个字来概括。读懂词意上阕赏析1、你在上阕都看到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2、用一句话来概括上阕内容?3、在上阕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太守,用一个字来概括。读懂词意(二)下阕赏析1、下阕那句话紧承上阕而写?2、在下阕中,作者连用两个典故,分别有何用意?3、在下阕中,你又看到怎样的一位太守,试用一个字来概括?体悟情感(二)下阕赏析1、词的上阕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4、本词运用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明确: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开张——豪壮他豪壮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威风凛凛上下阕中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是什么?“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年愈长志弥坚本词作者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太忧郁太伤感太悲壮太缠绵柳宗元白居易屈原柳永面对厄运,我们更乐于选择苏东坡的潇洒飘逸、超拔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周国平拓展升华【教师活动】自古英雄多磨难,但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豪情万丈、催人奋进的脍炙人口诗篇,请你说出你所知道的一组的诗句。•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学海拾贝品思题目这首《破阵子》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陈同甫是陈亮的字。史称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在政治上始终坚持抗战;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多所唱和。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对抗金军旅生活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向往,以激励陈亮,表现了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热情。“壮词”意思是壮怀激烈之词。《破阵子》,本为唐教坊曲名,又名《破阵乐》,后用作词牌。在唐代为舞曲,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帜,威武壮观,有军队“破阵”之意。本以七言绝句入乐,后因旧曲另度新声。双调六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平韵。■走近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历城人(现在山东省济南市)人。他少有大志,曾在家乡进行抗金斗争。南渡后历任湖南、江西、福建安抚使等职。他多次上书朝廷,力陈北伐大计,坚持收复中原,实现国家的统一。但由于投降派当权,屡遭弹劾贬谪。他在晚年重被起用,任浙江安抚使和镇江知府,但不久又被弹劾落职,最后忧愤国事而死。著有《稼轩长短句》等。■探寻背景•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壮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计划全部落空。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研读赏析:“醉”表达了此人此时内心的愁闷,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他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剑”,是一种兵器,可见他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1、“醉里挑灯看剑”是一种怎样的心境?梦回吹角连营……赢得生前身后名。2、这种愿望在词中表现在哪些诗句上?3、这几句写了哪些内容?A、军营生活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几句,从分食牛肉、翻奏战歌、检阅军队具体描绘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表现了官兵们昂扬的斗志。沙场秋点兵•“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们出征增添了萧杀的气氛。此句仅用五个字就把雄壮威武的阅兵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B、战斗场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弓、马都是则面描写,意在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C、雄心壮志完成大业、赢取功名,这里洋溢着作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壮4.这些情景可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的军营生活、的战斗场面、的雄心壮志雄壮壮烈豪壮材料: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骑长驱直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托在所写的词里。5、可是,这样的“壮志豪情”在现实中作者体会到了吗?可怜白发生!这一切,只是梦中的回想,现实中,仍然是壮志难酬,无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何等悲愤!何等苍凉!结句感情从刚才的豪壮中陡然跌落,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千古绝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秋瑾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词四首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7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