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溜索课件 新人教版
7溜索明确目标•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2.体会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散文化的特点。•3.揣摩语言,感受作家独特的语言风格。把握内容•1.这是一篇小说,小说在情节上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明确答案第一部分(第1~2段),小说开端,马帮抵达江边,准备过江。第二部分(第3~6段),小说发展,渲染溜索前的紧张气氛,牛不敢前,人腿子抖。第三部分(第7~24段),小说高潮,马帮在首领的带领下溜索。第四部分(第25段),全队抵达对岸。把握内容•2.小组合作,讨论、思考完成下面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这篇小说写了很多人物,你觉得着力描写的是谁?明确答案(1)马帮在首领的带领下溜索渡江的经过。(2)小说着力描写的首领这一形象。落实重点•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马帮首领。那么你觉得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句子,选择一个角度做一下旁批。明确答案他是一位性格沉稳、大胆、心细、认真、身手不凡、有爱心、具有领袖气质的首领。把握主题•1.除了人物描写,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也很有特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笔标画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明确答案小说对对怒江峡谷的描写,以及对鹰的描写和对牛的描写应该都属于环境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环境的险恶,这样就从侧面烘托出溜索汉子们的勇敢、坚毅与果断。把握主题•2.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或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这篇小说究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生活或个人生活呢?请大家思考并讨论。明确答案这篇小说通过描述马帮一次溜索的不凡经历,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非凡勇气,表达了对生命力与美的赞美。突破难点•词语之妙•(1)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了一下马。•(“磕”是什么意思?改为“抽”“打”行不行?为什么?)•(2)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这里用一个“扎”字,你能体会到什么?)•(3)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这两句话里,一个“细”,一个“扯”,与我们通常的用法有很大的不同。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明确答案这些词语反映出阿城作品语言用词精妙传神的特点。写马,用一个“磕”字,而不用“打”“抽”等字,就准确地写出了首领对马的熟练驾驭和埋在心底的怜爱。写鹰用一个“扎”字,写出了鹰飞得急速迅猛的特点。写人,一个“细”字,活画出首领的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特点;一个“扯”字,也更能体现出汉子们笑看“我”的怯懦时的神态。突破难点•修辞之美•朗读下面两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1)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2)首领与两个汉子走到绝壁前,扯下裤腰,弯弯地撒出一道尿,落下不到几尺,就被风吹得散开,顺峡向东南飘走。万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细细流着。明确答案这两个比喻句。第一句把马帮比喻成稠粥,稠粥流淌得很慢,就像黏住一样,与马帮行走得慢的样子非常相似。特别是第二个比喻,把怒江比喻成一股尿,就把马帮汉子那种粗野、那种豪放、那种自信、那种胆量生动地体现了出来,新奇,有趣。突破难点•句式之简•这篇小说人物对白极简洁,试以下面一句为例,分析其作用。•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道:“不消。”明确答案这一段对话,再不能多一字,也再不能少一字,就把汉子们之间的那种默契,那种自信准确地表现了出来。布置作业•课外阅读阿城《峡谷》,然后与课文作比较,看看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溜索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7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