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校本课程活动方案(案例)
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校本课程活动方案(案例)第一篇范文:校本课程方案陆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根据县教育局的工作意见,结合我校地处偏远农村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封闭,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差;社会活动少,学生交际能力低等实际情况,经教代会研究决定:以校本课程《绿色教育》的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本校建成人民满意的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二、课程目标1、力争用一年的时间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初具雏形。2、使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掌握保护环境的知识;具有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具有一定人际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教师群体。4、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三、课程要求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开发课程内容。2、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3、同年级学生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4、实施课程的教师以各班班主任为主,学校根据需要统一安排全校人力物力资源。四、实施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与操作技能的训练。2、分层递进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并按教育逻辑进行序列化。3、自主性原则:同一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课题或活动方案进行学习。4、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开发为本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5、创新性原则: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技术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五、课程管理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组长:韩丙新副组长:徐会敏赵金峰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组长:徐会敏副组长:赵金峰组员:王玉霞、刘金艳、郭荣华、韩国华六、具体操作(一)、需求论证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2、将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上报县教研室审议,经同意后定稿。3、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喜欢,是否需要,确定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规模。(二)、培训师资对实施本课程的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定期理论学习,集体教研讨论。(三)、组织实施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由学校一安排课表、课时,相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本课程的各层次课程的实施。七、课程保障1、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和监督实施。2、建立课程实施阶段汇报制度,及时观察课程的实施动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3、保证课程开发、实施经费。4、力争上级领导、家长、社区、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八、课程评价构建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承认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评价内容上,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活动和体验、经历;在评价形式上,注重多样性,即可以是表演式、竞赛式、汇报式等;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多元性,即可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形式;在评价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注重学生的发展发现;评价的结果多样,可定量,也可定性。第二篇范文:校本课程方案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设计理念活动生经验,经验促思维二、基本定位以通俗易懂、激发兴趣、拓展视野、补充教材、升华思维为基本要求,以挖掘数学文化中的教育功能为研究方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方式为基本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完善学生的数学人格(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精神追求理想)为我们的核心宗旨。三、框架结构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活动展开的,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课程按活动实施的途径共分为课内活动,课外活动两部分。课内活动:结合平日教学,深入发掘教材所蕴含的生活实践素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配合教材所安排的实践活动,认真创设情境,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切实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实践探索的乐趣、综合应用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外活动:突破教师,突破书本,突破课堂,拓宽学习领域,开阔视野。学校、家庭、社区、大自然等都是学生数学实践的空间。这些活动都是贴近学生、符合实际、利用学生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生活实例。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对这些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四、具体要求1.暑假完成校本课程初稿。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2.秋季开学实践、修改,再实践、再修改,完成校本课程定稿。3.每位数学教师自选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4.每位数学教师每个月向课题组开设一节研究课。5.每位数学教师都要撰写研究论文。6.下学期末构建完成课堂教学模式。7.下学期末完成“学校经验材料汇编”。8.开发校本课程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付出艰辛的努力。9.布置好学生的暑假作业,积累活动开展的过程性的材料,完成对学生活动的评价。10初教1班蔡宏祥第三篇范文:校本课程方案“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与意义:诵读古诗词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内容。学生诵读古诗词,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而诗歌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枝奇葩。它不仅体现着我们民族的审美理念,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闪耀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之光,是我们民族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奋发图强的重要精神支柱。“诵读古诗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文思敏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捷,言谈儒雅,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小学生处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古诗诵读顺应了儿童喜动的天性,让他们在大声诵读中得到愉快和喜悦,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开发我校小学生古诗词诵读为校本课程,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补充和深化。2、让学生汲取文化精华,培养求知乐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3、通过诵读体会古诗词的诗韵、写作技巧等浅显的写作手法。4、通过对古诗文的吟诵,使小学生能大量积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提高想象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初步形成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健康心理,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5、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6、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三、开发古诗诵读校本课程的原则:1、人文性原则以学生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3、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4、科学性原则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古诗诵读活动。四、校本课程的评价:1、每学期举行一次古诗词诵读比赛。2、教导处加强各班平时实施情况的检查,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统一检测。3、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好教材、好课,学生好的作品等进行展示评价。4、语文教师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成长记录册的相关栏目内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该学生的兴趣、需求、效果等。五、课程管理:1、成立课程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主任参加。其主要职责是策划和实施古诗文诵读课程建设,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条例。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负责对各年级古诗文诵读课程的落实、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以及资料积累等。2、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程的意识。学校为广大教师提供制度支持和资源保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践能力。3、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凸显课程特色效果。通过宣传、校园建设、展示活动,各类教育活动的渗透,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进一步形成办学特色。实验小学教导处“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方案凌海市实验小学第四篇范文:校本课程方案校本课程方案“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一、需求分析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校为农村蒙古族九年制学校,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二、总体目标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办农村学校。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三、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包括具有民族特色的蒙语文教学和自编的《国学经典》教材。四、课程开发操作措施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
本文标题:校本课程活动方案(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8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