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61∕T 1175-2018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公路应用设计规范
ICS93.080.20P66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1175—2018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公路应用设计规范Designspecificationsforhighwayapplicationofconstructionwasterecycledmaterials2018-10-11发布2018-11-11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1/T1175—2018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基本规定..........................................................................25地基处理..........................................................................36路基填筑..........................................................................57路面基层、底基层..................................................................68再生集料混凝土....................................................................9附录A(规范性附录)轻质杂物含量试验方法...........................................12附录B(规范性附录)杂物含量及混凝土块含量试验方法.................................14DB61/T1175—2018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生高、李超、赵昕、李展望、伍发茂、雷甲、高震、时伟、蔡同俊、宁军、王文生、陈志超。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解释。本标准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电话:029—68718902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六路37号邮编:710065DB61/T1175—20181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公路应用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以下简称“再生材料”)用于公路工程中的地基处理、路基填筑及路面基层、底基层和再生集料混凝土的设计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新建、改(扩)建公路,市政道路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7431.2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GB/T20316.1普通磨料堆积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粗磨粒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E3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TD31-05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DB61/T529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DB61/T951垂直振动法二灰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DB61/T1160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加工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3.1建筑垃圾constructionwaste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在建设、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3.2再生粗集料recycledcoarseaggregateDB61/T1175—20182建筑垃圾采用专用设备破碎、筛分、分拣后形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再生集料。3.3再生细集料recycledfineaggregate建筑垃圾采用专用设备破碎、筛分、分拣后形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再生集料。3.4混凝土块含量concretecontent建筑垃圾再生粗集料中混凝土块质量占集料总质量的百分比。3.5杂物impurities砖、石、砂浆和混凝土块之外不能加工再生集料的物质(如金属、塑料、沥青、木头、玻璃、陶瓷、草根、树叶、树枝、纸张、石灰、石膏、毛皮、煤块和炉渣等)。3.6轻质杂物lightweightimpurities不适宜于路基填筑的密度较小的杂质材料(如塑料、木块、布片、纸屑、泡沫颗粒等)。3.7掺配集料blendedaggregate在普通集料中掺配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混合集料。3.8再生集料混凝土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在集料中掺配部分建筑垃圾再生粗集料的混凝土。4基本规定4.1再生材料的道路设计,应收集道路沿线气候、水文、地质和筑路材料等资料,做好道路沿线工程地质勘察试验工作,查明沿线水文、地质条件,获取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4.2应对道路沿线的建筑垃圾料源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察,对选用的建筑垃圾材料进行取样试验。4.3建筑垃圾原材料使用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建筑垃圾原材料使用规定分类>4.75mm颗粒含量%<0.075mm颗粒含量%说明Ⅰ≥20<50可应用Ⅱ≥2050~80处理后可用Ⅲ—80~100不得用于集料加工4.4再生材料的加工应符合DB61/T1160的要求。4.5利用再生材料填筑的道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DB61/T1175—201835地基处理5.1一般规定5.1.1本规范所指地基为黄土地区地基,包括湿陷性黄土地基、地表易积水或地下水位较高的表层处于软塑状的黄土状土地基。5.1.2地基处理应按照JTGC20的要求查明的地基岩土性质、物理力学参数和水文条件,结合地形、路堤填土高度进行设计。5.1.3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处理深度:a)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的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墙高>6m的挡土墙和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与桥台距离25m范围内路基,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b)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基路段地基最小处理深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湿陷性黄土地基最小处理厚度单位为m路基类型湿陷等级与特征经常积水或浸湿可能性大季节性积水或浸湿可能性小ⅠⅡⅢⅣⅠⅡⅢⅣ高度>4m的路堤23461235零填、高度≤4m的路堤11.52311.522.55.1.4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宽度,在路堤段应处理至坡脚排水沟外侧≥1m,且距离坡脚≥3m。5.1.5地基处理用再生材料的最小承载比(CBR值)≥8%。5.2换填垫层5.2.1换填垫层适用于处理厚度<3m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及表层湿软地基,厚度宜为0.5m~3.0m。5.2.2用于换填表层湿软黄土状土地基的垫层,宽出路堤坡脚的宽度,≥垫层的厚度,且≥1m。5.2.3换填垫层用再生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换填垫层用再生材料技术指标表技术指标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不均匀系数Cu≥5JTGE40(T0115)>4.75mm颗粒含量%≥40JTGE40(T0115)最大粒径mm≤100mmJTGE40(T0115)有机质含量%≤5JTGE40(T0151)轻质杂物含量%≤0.3附录A含泥量%≤5JTGE42(T0310)5.2.4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换填垫层,上部40cm~60cm应采用石灰土或水泥土封闭。石灰土垫层的石灰剂量宜为6%~8%;水泥土垫层的水泥剂量宜为4%~5%。DB61/T1175—201845.2.5换填垫层用作小型构造物的基础时,垫层厚度宜根据构造物应按照JTG/TD31-05的要求执行。5.2.6构造物底部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荷载试验确定,并应进行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5.2.7换填垫层的压实度应与路堤相同层位的路堤压实度要求相同,且≥93%。5.3再生材料挤密桩5.3.1再生材料挤密桩适用于处理深度>5m,不宜采用强夯处理的湿陷等级为Ⅱ~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土层饱和度Sr≤65%。5.3.2再生材料挤密桩适宜处理层厚为5m~12m的湿陷性黄土,桩长一般≥4m。5.3.3用于处理挡土墙地基时,宽度应≥处理土层厚度的1/2,且≥3m。5.3.4用于消除黄土湿陷性时,再生材料挤密桩桩孔直径宜为0.4m~0.5m,桩孔宜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之间的中心距离,应以消除桩间土湿陷性标准确定,一般宜为2.0倍~2.5倍桩径。5.3.5挤密桩桩体材料采用石灰土或水泥土稳定再生材料混合料。5.3.6石灰土或水泥土中石灰宜采用Ⅲ级以上钙质消石灰,水泥宜选用强度等级为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采用可饮用水。5.3.7石灰土或水泥土掺量宜为26%~30%,石灰土中石灰剂量宜为12%~18%;水泥土的水泥剂量宜为6%~10%。5.3.8用于挤密桩的再生材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和表5的规定。表4挤密桩用再生材料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堆积密度kg/m3≥1000GB/T20316.1杂质含量a%≤0.1附录A混凝土块含量%≥55附录B压碎值%≤30JTGE42(T0316)不均匀系数≥4JTGE40(T0115)a杂质是指塑料、木材、织物、泡沫等轻物质。表5挤密桩用再生材料颗粒组成范围项目通过以下筛孔百分率%试验方法筛孔尺寸mm31.5199.54.752.36再生材料10065~10010~180~100~7JTGE40(T0115)5.3.9桩体填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Rd≥1.2MPa。5.3.10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宜按照JTGE51的重型击实方法确定。5.3.11用于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挤密桩,成孔宜采用振动沉管法或锤击沉管法。5.3.12再生材料挤密桩桩体材料应分层夯填,桩体压实度≥93%。5.3.13再生材料挤密桩桩顶,应设置厚度为40cm~60cm的垫层。DB61/T1175—201856路基填筑6.1一般规定6.1.1路床、路堤用再生材料应分层铺筑,均匀碾压。压实度及承载比(CBR)应符合JTGD30的要求。6.1.2再生材料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应满足设计要求。6.1.3填筑路床的再生材料粒径应≤60mm,填筑路堤的再生材料粒径应≤150mm。6.2路床6.2.1路床填筑用再生材料应均匀,其粒径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路床用再生材料级配要求应用部位>4.75mm颗粒含量%>0.075mm颗粒含量%路床50~7090~1006.2.2填方高度小于路床厚度的路堤及零填的土质地基路段,应超挖至路床底面后采用再生材料换填。6.3路堤6.3.1路堤填筑用再生材料粒径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路堤用再生材料级配要求应用部位>4.75mm颗粒含量%>0.075mm颗粒含量%路堤40~6090~1006.3.2路堤边坡坡率应符合JTGD30的要求。6.3.3路基边坡高度>20m时,边坡形式应采用台阶式,坡率需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填料性质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并进行工点设计。6.3.4台背连接过渡段应符合JTGD30的要求,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路床材料要求。6.3.5再
本文标题:DB61∕T 1175-2018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公路应用设计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9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