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61∕T 1158.5-2018 桑黄标准综合体 第5部分桑黄栽培技术规程
ICS65.020.01B39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1158.5—2018桑黄标准综合体第5部分:桑黄栽培技术规程IntegratedStandardsofPhellinusspp.—Part5:TechnicalRulesforCultivationofPhellinusspp.2018-05-01发布2018-06-01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1/T1158.5—2018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栽培场地..........................................................................14栽培环境..........................................................................15栽培设施..........................................................................2附录A(规范性附录)食用菌生产场所处理方法..........................................3DB61/T1158.5—2018II前言DB61/T1158—2018《桑黄标准综合体》分为六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环境;——第2部分:菌种;——第3部分: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第4部分: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第5部分:桑黄栽培技术规程;——第6部分:子实体干品质量要求。本部分为DB61/T1158—2018的第5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陕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杨凌康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园艺蚕桑工作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亚召、雷萍、张文隽、渠敬峰、王周平、杜芳、王磊、贾静、钱磊、雷丽。本部分由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负责解释。本部分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地址: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76号邮编:710043电话:029-82357027DB61/T1158.5—20181桑黄标准综合体第5部分:桑黄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DB61/T1158的本部分规定了桑黄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与采收。本部分适用于陕西省桑黄栽培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806.7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栽培技术3.1栽培季节晚春和早秋可栽培。在陕西地区自然条件下适宜在2月至9月生产出黄。3.2生产工艺流程栽培袋培养→菌丝满袋→入棚(菇房)→出黄管理→采收。3.3培养基质3.3.1一般要求应符合NY5099中对于食用菌栽培基质的要求。3.3.2主料选择新鲜、洁净、无虫、无霉、无异味的桑树木屑、杂木屑、棉籽壳、稻壳等。3.3.3辅料选择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的白砂糖、麸皮、玉米粉、硫酸镁、石灰、石膏、磷酸二氢钾等。用量标准见附录A。3.3.4菌袋材料与规格选用符合GB4806.7要求的耐高温聚乙烯塑料袋或耐高温聚丙烯塑料袋。规格为17cm×35cm×0.005cm。DB61/T1158.5—201823.4培养料配制3.4.1培养料配方按照附录A规定的栽培袋培养料配方配制。3.4.2配制方法按附录A配方准确称量,并混合均匀,糖、石灰、磷酸二氢钾先溶于水后再加入混合料中,搅拌4次~5次,调节培养料含水量在62%~65%,pH值7.0~7.5,应当天配料当天装袋。3.4.3装袋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17cm×35cm×0.005cm的聚乙烯袋中,每袋装料1100g~1200g。料面压平后在中部打直径2cm的洞,直到料底,紧贴料面收紧袋口,套塑料环和封口盖。防水无棉盖规格为3.2cm~3.4cm。3.4.4灭菌在压力0.14MPa~0.18MPa,温度121℃~126℃条件下高压灭菌2h~3h。灭菌结束,待压力降至“0”后,打开排气阀,排出水蒸汽,余热烘烤菌袋2h~3h,取出放置预冷室或接种室。在温度98℃~100℃常压灭菌20h~30h。灭菌结束后经自然冷却至50℃左右出锅,搬运至清洁、干燥的冷却场地。袋温降到30℃以下时,转入接种箱或接种室内。3.5接种3.5.1菌种选择品种选择应符合NY/T1742的规定。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要求菌种纯正,发菌快,菌丝淡黄色至黄褐色、粗壮,匍匐状,生长势强,无杂菌,无萎缩离壁现象。3.5.2接种室(箱)消毒料袋转入前用75%的酒精进行接种室(箱)喷雾消毒。3.5.3接种方法料袋转入后,接种工具及菌种容器表面用75%酒精消毒,接种空间用烟雾消毒剂进行熏蒸(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烟雾剂点燃后40min揭膜散烟,1h后接种。1袋栽培种(17cm×35cm×0.005cm)接30袋~50袋栽培袋。3.6菌丝生长期管理3.6.1菌丝培养培养室避光,环境温度最适(27±2)℃,不宜低于24℃或高于30℃,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培养时间35d~45d。3.6.2剔除杂菌接种3d~5d、10d~12d各进行1次检查,将污染的菌袋检出,远离培养室深埋。3.7出黄管理DB61/T1158.5—201833.7.1排袋将长满菌丝的菌袋搬入大棚(菇房)里,适当见光促进菌丝转色。菌袋表面出现凸起、菌丝浅黄色至深黄色或出现颜色较深的瘤状突起时,进行出黄管理。将菌袋移至小拱棚内,竖立摆放在地面,袋间距10cm左右,在栽培袋肩部两边错开划4cm×1cm的2个小口。3.7.2管理按照《桑黄标准综合体产地环境》要求合理调控菇棚温度、湿度、光照,每天向小拱棚内喷水3次~4次,地面始终保持潮湿。每天间歇通风换气2次,换气时间可根据外界环境温度调节,温度低时中午换气,温度高时早晚换气。出黄期间棚内温度超过35℃应及时通风降温。原基膨大3d~5d,增加喷水保湿,保持棚内地面土壤湿润。4病虫害防治4.1病虫害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把有害生物控制在最低程度,保持产品的环境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水平。化学防治使用药品种类及用量应符合NY/T393的要求。原基形成后至采收期禁止使用任何农药。4.2非化学防治措施4.2.1严格检查和选用菌种,防止菌种携带病菌。4.2.2对菇棚内外环境、场地及各种用具进行消毒灭虫处理。4.2.3选用新鲜、无霉变、无有害物质残留原材料,配制无公害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4.2.4利用杀虫灯、粘虫板、防虫网等防治蕈蚊类虫害。4.3药剂防治4.3.1青霉、木霉出黄初期子实体表面发生青霉、木霉时,喷洒0.1%的甲基硫菌灵药液,连喷3次~5次。4.3.2虫害防治4.3.2.1烟灰虫:用2.5%氯氟氰菊脂乳油1000倍液喷雾,连喷2次~3次。4.3.2.2螨类:用20%甲氰菊脂乳油1000倍液,或1.8%齐墩螨1000倍液,或20%螨死净胶悬剂2000倍~3000倍液喷雾。4.3.2.3菇蝇:用2.5%溴氰菊脂乳油1000~1500倍液,或5%氯氰菊脂乳油1000倍~1500倍液喷雾。5采收子实体周围不再有浅黄色生长点即可采集。采收尽量选择晴天进行,手握菌袋,用刀片轻轻将桑黄沿着菌袋割下,清理表面残留的培养基,轻放在容器内。然后立即将桑黄在(78±2)℃条件下烘干,冷却后用食品级塑料袋密封保存。DB61/T1158.5—20184AA附录A(规范性附录)常用桑黄栽培培养基A.1常用桑黄栽培培养基A.1.1桑木屑83%,麸皮15%,白砂糖0.5%,石膏1%,石灰0.5%。料水比1︰1.2~1.3。A.1.2桑木屑77%,稻草壳10%,麸皮10%,石膏1%,石灰1%,磷酸二氢钾1%。料水比1︰1.3~1.5。A.1.3桑木屑86%,麸皮10%,石膏1%,白砂糖1%,石灰1%,磷酸二氢钾1%。料水比1︰1.3~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61∕T 1158.5-2018 桑黄标准综合体 第5部分桑黄栽培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9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