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复兴之路第六课依法治国6.3公民的责任课前预习典例精析课后训练学习目标目录知识结构情境导入疑难解答情境导入•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法律信仰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备要件。•你对卢梭的话是怎样理解的?学习目标•1、了解依法治国的要求。•2、了解公民的法律责任,逐渐把守法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3、积极参与立法,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4、树立起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课前预习•1、公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_______和______。增强法制观念,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具体行为习惯做起,把法律作为衡量个人行为的______,真正把守法作为一种_______和_______。•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的形成,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听取人民意见、反映人民愿望、汲取人民智慧的_____。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立法,通过有序参与立法,体现出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_______。拓展人民有序参与_______,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______。每个公民尤其是有________的公民参与立法,可以增强________和_______。•3、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的_______,法律的生命在于______,法律实施的基础是人民发自内心的崇尚法律、信仰法律,愿意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是建设法治中国的_____。要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成为一种______,自觉抵制______,自觉维护法治权威。•4、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公民还要积极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______,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_______。答案•1.内在动力精神支撑标准生活习惯生活态度•2.法律体系结果主体地位立法途径必然要求能力和条件公民意识法治观念•3.真诚信仰实施基石习惯违法行为•4.监督权监督疑难解答•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立法通常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执法亦称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司法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守法是法的实施的一种基本形式。立法者制定法的目的,就是要使法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实施。如果法制定出来了,却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遵守和执行,那必将失去立法的目的,也失去了法的权威和尊严。问题探究1、依法治国的要求有哪些?•指导学生分组结合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答案解析•依法治国,不仅需要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还需要公民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作为公民,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问题探究2、为什么要遵守宪法和法律?•指导学生分组结合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答案解析•公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增强法制观念,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具体行为习惯做起,把法律作为衡量个人行为的标准,真正把守法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问题探究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立法?•指导学生分组结合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共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听取人民意见、反映人民愿望、汲取人民智慧的结果。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立法,通过有序参与立法,体现出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必然要求。每个公民尤其是有能力和条件的公民参与立法,可以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问题探究4、公民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指导学生分组结合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共同总结•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的真诚信仰,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实施的基础是人民发自内心的崇尚法律、信仰法律,愿意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石。要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成为一种习惯,自觉抵制违法行为,自觉维护法治权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公民还要积极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知识结构典例精析•例1、(2018年陕西省中考)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有效破解,“巡回法庭”开在了百姓家门口,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今天的中国,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这()•①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②表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③有助于公民依法履行监督义务④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满意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题文中我国司法部门采取的各种措施中体现了时时刻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推进了依法治国的进程,①②观点正确;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有利于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满意度,④观点正确;有助于公民依法履行监督的权利,而不是义务,③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例2、(2018年吉林省中考)我国公民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A.法律•B.诉讼手段•C.道德•D.非诉讼手段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调解、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A观点正确;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习惯和信念的力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C观点错误;诉讼手段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B观点错误;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常用的有效手段,D观点错误,所以本题A答案。•例3、(2018年四川乐山中考)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这是()•①党在履行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职能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表现③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然要求④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然要求,②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与题意不符。故选B。课后训练•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离不开()•①听取人民意见②反映人民愿望③汲取人民智慧④全国的每一个成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A•2.下列关于公民参与立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任何公民都可以直接参与立法②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立法,通过有序参与立法,体现出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③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必然要求④每个公民尤其是有能力和条件的公民参与立法,可以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B•3.依法治国,需要()•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②政府坚持依法行政③未成年人参加投票选举④公民承担起应有的责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A•4.对下面漫画《假冒伪劣》理解正确的是()•A.要依法行使职权B.要重视科学立法•C.要认真学习法律B.要维护合法权益A•5.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此,我们每个公民应该()•①积极宣传法律②知法懂法③信法守法④敢于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D•6.明知燕隼是国家保护动物,河南在校大学生闫某和朋友在家乡捕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16只,并通过QQ、贴吧等网络渠道售卖。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猎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隼科十只以上,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院一审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闫某有期徒刑十年半。案件判决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网友甲:“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掏个鸟窝就被判刑十年半,量刑太重,应网开一面。”•网友乙:“偷猎可耻,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1)你怎样看待网友甲的观点?•(2)闫某的行为带给你哪些警示?答案•6.(1)这是法治意识淡薄的表现。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治社会里,任何人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①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②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治意识,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等。
本文标题: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复兴之路 第六课 依法治国 第3框《公民的责任》课件 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0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