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61∕T 991.2-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2部分土地平整
ICS65.020B00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991.2—2015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第2部分:土地平整LandreclamationconstructionofhighstandardfarmlandPart2:Landlevelling2015-11-24发布2016-01-01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1/T991.2—2015I目次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一般规定..........................................................................1 4耕作田块修筑工程..................................................................2 5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5 表1土壤物理、养分、环境质量指标标准................................................5 表1土壤物理、养分、环境质量指标标准(续).........................................6 DB61/T991.2—2015II前言DB61/T991分为7个部分,每个部分可单独使用:——第1部分:规划与建设;——第2部分:土地平整;——第3部分:灌溉与排水;——第4部分:农田输配电;——第5部分:田间道路;——第6部分: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第7部分:辅助工程。本部分为DB61/T991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陕西省土地整理中心、陕西诚业土地勘测规划设计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正秋、陈悦、史鉴、张镝、丁天寿、崔耀武、魏宏安、张晖、叶伟。本部分由陕西省土地整理中心负责解释。本部分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土地整理中心电话:029-88450992地址:西安市雁塔区高新路52号高科大厦邮编:710075DB61/T991.2—20151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第2部分:土地平整1范围DB61/T991的本部分规定了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有关土地平整工程的一般规定、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等要求。本部分适用于陕西省内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建设的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作为项目设计、建设管理、施工监理和主管部门对项目审查、审批、竣工验收的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1645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3006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TD/T1007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DB61/T966农田土壤培肥技术规范3一般规定3.1耕作田块布置3.1.1布置要求3.1.1.1应根据不同工程类型项目区地形、地貌,因地制宜进行耕作田块布置。渭河河谷冲积平原、渭北黄土台塬及汉中盆地川道内灌区宜修建方田;秦巴山地、汉中盆地川道内水田宜布设格田;渭北黄土台塬、陕北及陕南山地丘陵区坡耕地上宜布设梯田。3.1.1.2耕作田块应与灌溉、排水工程、道路、农田林网布局相协调。3.1.1.3耕作田块布置应有利于机械作业、生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3.1.1.4耕作田块布置应尽量保持土地权属不变,方便规模化经营。3.1.2各类型耕作田块布置3.1.2.1方田应以村庄定路,以地形定渠,以渠、路作骨架划块定方。主干路与干、支渠(沟)应划大方,田间路和斗、农渠应划生产方,并在方田内布置田、水、路、林。应沿渠、路植树绿化,以实现方田林网化。生产方内一般不设固定渠道和道路,只设临时渠道。坡度大的耕作田块,原则上应沿等高线平行布设。DB61/T991.2—201523.1.2.2格田应在生产方内布设格田。3.1.2.3梯田3.1.2.4梯田原则上应布置在25°以下的坡耕地上,25°以上的连片坡耕地一般不应纳入项目区范围。若项目区内一个较为完整的低坡度坡面上夹杂有少量25°以上坡地,为使农耕地连条、连片,方便耕作,也可修成梯田。3.1.2.5梯田应修筑在土质好、坡度缓、距离村庄较近、交通方便、位置较低、邻近水源的地带。秦巴山区应将梯田优先布置在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带。3.1.2.6对需修建梯田的区域,应兼顾梁、峁、弯等各种微地貌,宜沿等高线集中连片布置,当等高线弯曲过大时,可大弯就势,小弯取直予以顺直。3.2土地平整单元3.2.1方田区方田区以生产方为平整单元,每块生产方控制面积一般为3hm2~15hm2,以6.5hm2左右为宜。渭河河谷冲积平原与汉中盆地川道区,每方面积可达6hm2~24hm2。井灌或渠井双灌区,一般一眼井控制1个~2个生产方。3.2.2水田区水田区以格田为平整单元,每块格田面积宜为0.2hm2~0.7hm2。丘陵区地形复杂,每块格田面积宜为0.06hm2~0.07hm2。3.2.3梯田区梯田区以一块梯田为平整单元,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梯田大多修筑在15°以上的坡耕地上,每块梯田面积宜为0.10hm2~0.15hm2,最小不应小于0.03hm2;渭北台塬区每块梯田面积宜为0.3hm2~0.9hm2。3.3平整度3.3.1方田生产方的平整度,在施工时应控制在±6cm以内,通过耕作后应达到±3cm以内。3.3.2格田平整度应达到±3cm以内;旱作田块平整度在施工时应控制在±15cm以内,通过耕作后应达到±5cm以内。3.3.3喷微灌田面平整度宜在满足管道布设情况下适当降低。3.4田面坡度3.4.1对于灌溉生产方,平整后应具有均一田面坡降,顺灌水方向应控制在1/800~1/400以内,土壤透水性强取大值。3.4.2格田内田面应近乎水平。3.4.3灌溉梯田(条田)的田面坡度应控制在1/500~1/300;旱作梯田田边1m左右处,应保留6°左右的反坡,做到外高内低。4耕作田块修筑工程4.1方田DB61/T991.2—201534.1.1田块长度、宽度生产方田块长度与末级固定渠道长度相当,宽度是相邻的两个末级固定渠道之间的距离。田块长度宜为300m~400m,宽度宜为100m~200m。4.1.2田块高程应运用数学模型方法或划分小方格的方法,测算出平整田块平均高程。平整后田块内所有高程,均应低于引水口渠底高程,否则应调整地面坡降,适当降低田块设计高程。4.1.3田块形状田块形状应力求规整,长边与短边交角宜为直角或接近直角;应避免不规则的三角形与多边形;田块长宽比不宜小于4︰1。4.2格田格田田块一般长为80m~150m,宽为20m~30m。地形复杂的丘陵区的田块长应为25m~50m,宽应为7m~15m。4.3梯田(条田)4.3.1梯田分类梯田根据地面坡度不同,分为陡坡区梯田与缓坡区梯田;根据田坎建筑材料不同,分为土坎梯田、石坎梯田和植物坎梯田;根据断面形式不同,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和反坡梯田;根据梯田用途不同,分为旱作物梯田、水稻梯田、果园梯田、茶园梯田等。4.3.2防御暴雨标准梯田的防御暴雨标准一般采用10年一遇3h~6h最大降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或其他少雨地区,可采用20年一遇3h~6h最大降雨。4.3.3类型选用与布置4.3.3.1一般土质丘陵或塬、台地区宜修筑土坎梯田;在土石山区和石质山区,坡耕地中夹杂有大量石块、石砾的,宜就地取材修筑石坎梯田。4.3.3.2丘陵区或山区坡耕地坡度一般为15°~25°,宜按陡坡梯田设计;黄土台塬塬面以及零星分布于河谷川台地上的缓坡耕地坡度一般为5°~15°左右,宜按缓坡梯田设计。4.3.3.3梯田区应有与田间道连通的生产路,当地面坡度较陡时,生产路盘绕而上修筑,纵向坡度最大不应超过7°。生产路可结合梯田田坎修筑。4.3.3.4在降雨较少的黄土塬区,可根据坡面来水量,在梯田内侧布设一定数量的水窖,用以拦蓄道路径流和梯田内排出雨水,发展集雨灌溉;在降雨量多的秦巴山区,应在梯田内、外配置小型蓄、引、排工程,就近拦蓄坡面径流用于灌溉,并保证梯田安全。4.3.4田面长度15°以下缓坡梯田长宜为150m~300m,15°以上陡坡梯田长宜为100m左右,最短不应小于20m。4.3.5田面宽度4.3.5.1土坎梯田:田面宽度应满足灌溉和机耕要求,缓坡区宜为30m~50m,陡坡区宜为8m~15m。DB61/T991.2—201544.3.5.2石坎梯田:土石山区土层一般较薄,平整后的梯田土层厚度应不小于0.5m。当地面坡度小于10°时,田面宽度应为10m~12m;当地面坡度在10°~15°时,田面宽度应为8m~10m;当地面坡度在15°~20°时,田面宽度应为6m~8m。4.3.6田坎设计4.3.6.1土坎梯田4.3.6.1.1田坎高度:应根据梯田断面要素、田坎修筑工程量和稳定性综合考虑确定。新修田坎高度经验值为:陕南不宜超过2m,关中不宜超过3m,陕北不宜超过4m;整修田坎可维持原有高度。4.3.6.1.2田坎侧坡:田坎侧坡坡比宜为1:0.25~1:0.5。4.3.6.1.3田边埂:土坎梯田的临坎田边应修筑田边埂,田边埂的内坡比宜为1:1;外坡比随田坎侧坡比;田边埂应高出田面0.3m~0.5m,顶宽应为0.3m~0.5m。4.3.6.1.4植物护埂:田坎外侧应因地制宜栽植桑树、花椒等经济灌木或苜蓿等草本植物,以保护埂坎,增加经济收入。4.3.6.2石坎梯田4.3.6.2.1田坎高度:应根据梯田断面要素、田坎修筑工程量和稳定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一般不宜超过3m。当地面坡度小于10°时,田坎高度宜为2.0m左右;当地面坡度在10°~15°时,田坎高度宜为2.5m左右;当地面坡度在15°~20°时,田坎高度宜为2.8m左右;当地面坡度在20°~25°时,田坎高度宜为3.0m。4.3.6.2.2田坎侧坡:田坎外侧坡比一般为1:0.2,当地面坡度小于15°时,其值可加大至1:0.1;内侧为直墙。4.3.6.2.3田边埂:石坎梯田的临坎田边应修筑田边埂,田边埂的内坡比宜为1:1;外坡比随田坎侧坡比;田边埂应高出田面0.3m~0.5m,顶宽应为0.3m~0.5m。4.3.7田坎修筑4.3.7.1土坎修筑4.3.7.1.1清基4.3.7.1.1.1应以各台梯田施工线为中心,上下各划出50cm~60cm宽,作为清基线。4.3.7.1.1.2在清基线范围内清除表土厚约30cm,临时堆放在清基线附近,施工时与整个田面保留表土结合处理。4.3.7.1.1.3将清基线内的地面翻松10cm,清除石砾等杂物,整平、夯实。4.3.7.1.2修筑田坎4.3.7.1.2.1田坎应用生土填筑,土中不应夹杂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4.3.7.1.2.2修筑时应分层夯实,每层铺土厚约20cm,夯实后厚约15cm。4.3.7.1.2.3修筑时整道田坎应全面均匀地同时升高,不应出现参差不齐,影响接茬处质量。4.3.7.1.2.4田坎升高过程中应根据设计田坎坡度,逐层向内收缩,并将坎面拍光。4.3.7.1.2.5随着田坎升高,田坎后的田面也应相应升
本文标题:DB61∕T 991.2-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2部分土地平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0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