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广东省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课件2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梳理第十三章内能考点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考点2.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考点3.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考点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中考导航课程标准近年来广东中考主要考查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知道改变内能的方法;利用比热容的公式进行计算;由于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在各类考试中多出现联系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为主.考情分析知识结构考点梳理1.物质的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一、分子热运动(10年6考,2018、2017、2016、2014、2013、2010年考)分子原子2.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时,彼此.的现象.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例如:香气袭人等.(2)意义: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地做运动;越高,分子运动越.(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有关,所以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接触进入对方不停无规则温度剧烈温度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运动;分子间存在着..4.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较大很大无无有无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能和能的总和.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符号:.2.影响因素:物体的、、体积、状态等.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注意:温度是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二、内能(10年7考,2019、2018、2016、2014、2013、2012、2010年考)动分子势一切焦耳J质量温度大3.改变方法:(1)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界做功,本身内能.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例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等.(2)热传递:①热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的多少.物体吸收热量,内能;放出热量,内能.②条件:存在.增加减少相互转化热量增加减少温度差③规律:热量(内能)只能从物体传到物体.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④实质:能的,即能的形式在转移的前后没有改变.注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包含”热量,更不能去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多少,只能说物体“吸收”“放出”了热量.高温低温转移4.做功、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5.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和分子之间的情况有关.等效的机械热相互作用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值定义法)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或的本领的物理量.三、比热容(10年9考,除2013年外,每年都考)热量温度J/(kg·℃)吸热放热4.水的比热容:c水=J/(kg·℃),表示的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J.水的比热容在所有液态和固态物质中是的.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其他物质吸收的,因而可用水来降温(即可用来做);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比其他物质的热量多,因而可用水来取暖(即楼房“暖气”用水作为介质).4.2×1034.2×103最大热量多冷却剂放出注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质的质量、吸热或放热多少、升高的温度、体积、密度、形状等无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5.发生热传递时热量计算: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吸=cm△t(△t=t-t0)或Q吸=.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放=cm△t(△t=t0-t)或Q放=.以上公式中的物理量:Q吸表示,单位:;Q放表示,单位:.c表示物体的,单位:;t表示物体的末温,单位:.t0表示物体的,单位:.cm(t-t0)cm(t0-t)物体吸收的热量J物体放出的热量J比热容J/(kg·℃)℃初温℃例题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比热容,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剖析重点实验探究物体的吸热能力(1)该实验除了图示中的实验器材以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2)实验中,两烧杯内放入的电加热器,这样可以保证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通过比较..(3)由实验数据可知,的吸热能力强.(4)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天平温度计相同规格相同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大小水水大于(5)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除了转换法外还有.实验中(选填“能”或“不能”)用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来做实验,原因是.(6)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食用油的比热容为J/(kg·℃).控制变量法不能没有控制质量相同2.1×103(7)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J,若这些热量由酒精完全燃烧获得,则至少要消耗g酒精.(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8)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因为和其他物质相比,水的较大;寒冷的冬天水箱要加防冻液,这是为了降低水的.2.1×1040.7比热容凝固点重难点突破一、认识热运动例1(2018·淮安)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是()C【点拨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变式拓展1:(2019·咸宁)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D.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D二、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例2(2019·烟台)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点拨2】(1)在温度、热量、内能三个物理量的关系中,有一个“一定”,五个“不一定”:●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加(减少).●一个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其内能不一定增加(减少).如:物体吸收热量的同时对外做功.●一个物体内能增加(减少),其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一个物体内能增加(减少),其不一定吸收(放出)热量.如: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对外界做功).●一个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其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如:摩擦生热.(2)热量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说传递温度;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变式拓展2:(2019·南京)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B.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内能减小C.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D.电能可以使灯泡发光,同时产生内能,这些内能又可以自动地转化为电能B三、对比热容的理解例3(2019·武汉模拟)关于比热容及其公式c=Q/m△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特性,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是相同的B.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正比C.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小D.我国北方冬季暖气片中使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D【点拨3】(1)比热容用来反映物质的吸热(放热)能力.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温度的变化量相同时,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收(放出)的热量越多;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放出)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越大的物质,温度变化量越小.(2)比热容可以用公式c=Q/(m△t)进行计算,但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Q)、温度的变化量(△t)、质量的大小(m)都没有关系.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3)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如水和冰),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也可能相同(如冰和煤油).变式拓展3:(2019·福建)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C例4(2019·遂宁)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共建绿水青山的美好生态,遂宁市部分农村地区已经用上了天然气烧水煮饭,设天然气热值为4.2×107J/kg,完全燃烧0.2kg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J;若这些热量的25%被12.5kg、30℃的水吸收,能使水的温度升高到_________℃.(c水=4.2×103J/kg·℃)四、热量的相关计算8.4×10670【点拨4】吸热公式:Q吸=cm△t,温度变化:△t=Q吸/cm.变式拓展4:(2018·济宁)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2甲所示),通过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中乙是250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c牛奶=4.2×103J/(kg·℃)]热传递2.1×104回归课本1.(2019·淄博)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B.乙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C.丙图: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D.丁图: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A2.(2018·赤峰)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组是()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D3.(2018·黔南)如图4,提起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需要的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课堂精练1.(2019·怀化)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压紧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表明分子间有引力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D.桂花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考点一分子动理论C2.(2019·盐城)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整杯水变红,这一现象中()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水分子进入墨水分子间隙C3.(2018·福州)如图5所示的各种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①抽取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②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拉离水面③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④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吊住大钩码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A4.(2017·广东)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原子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选填“大”或“小”).5.(2018·广东)常见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_____构成;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原子扩散引6.(2014·广东)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0℃的冰没有内能C.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考点二内能及其改变方法C7.(2019·咸宁)如图所示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B8.(2019·绵阳)如图6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下列关于瓶内
本文标题:广东省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课件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1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