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企业战略-(后过渡期(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外贸环境的变化
★★★文档资源★★★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型企业超过1000万家,占我国全部工商注册登记企业的99%,其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左右。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与60%的出口额。然而,在我国进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之时,如何开拓国际贸易,已成为我国所有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这不仅对中小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关键词:中小企业后过渡期国际贸易挑战应对2004年,我国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达到了约11000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三。2005年,中国开始进入入世的“后过渡期”。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将会如何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出现的贸易壁垒增多和普惠制取消的双重障碍;如何使中国从贸易大国变成贸易强国,从经济大国成为经济强国,已成为每一个与贸易有关的中国人正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就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入世后过渡期如何开展国际贸易进行更进一步地阐述。“后过渡期”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中的挑战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对承诺的履行和过渡时期的结束,从2005年起我国正式进入了“后过渡时期”。我国相关产业受到的影响会逐渐加深,在经济结构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将逐渐显示出来。特别是关税将接近最终减让水平,非关税壁垒即将全面取消、服务市场进一步扩大的形势下,如果不认真地对待和及早准备后过渡期的挑战,将有可能给国内相关产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带来严重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日益严重。在入世后的三年中,各国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案件就有120多起。一些发达国家为遏制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将会更频繁地利用反倾销措施、特殊保障措施和纺织品的****性措施等作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从而对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造成威胁。就在去年西班牙发生了焚烧我国鞋类事件不久,今年年初又在莫斯科发生了扣押、没收1000多个温州鞋集装箱事件。另外中国的纺织业由于受到了欧美对我部分纺织品取消出口配额****的刺激,投资迅速增长,国内纺织厂生产能力由压锭后的3000万锭扩张到了目前的5000万锭,出口也快速增长,但不时地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目前,美国已对中国的三种纺织品如胸衣、浴袍和针织布采取了纺织品特别****措施,实施了临时配额****。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所受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公正待遇对中小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设置了不小的障碍。国家对中小型企业经济政策的支持体系还很不足。首先是税收政策的倾斜不够。我国新税制的有关规定,对中小型企业实行的“不征不退”的退税政策,即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其“抵扣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或退税。第二,是融资政策的不足。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贷款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0%。中小型企业因资产和信誉等方面的原因难以取得贷款。只能置身于利率高、风险大的民间金融市场。第三,是缺乏支持中小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专项政策。国家在出口融资、出口保险、信息、海外市场调查、促销等方面都没有给中小型企业必要的扶持政策。我国产品标准低,认证制度不健全。我国长期以来重产量轻质量,目前,我国还没有比较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现有的产品标准也比较落后,认证标准和制度不健全,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已达到80%,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有90%以上是采用国际标准,而中国的国家标准只有约40%采用国家标准。由此可见,在国际标准的采用方面,我国明显滞后。我国中小型企业出口产品经常因达不到发达国家的产品质量标准而遭受技术壁垒甚至被退货或销毁。缺乏先进的开拓国际市场的手段。据调查,78.7%的中小型企业认为在开拓国际市场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市场供求信息。由于受经营理念、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中小型企业开拓市场的手段比较单一而落后,开拓思路比较狭隘。尤其突出表现在从事一般商品贸易居多,劳务输出、承包工程、引进外资等开拓的形式少;在一般商品贸易中,间接出口的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少;在与国外企业联合上,单独经营的多,与国外参股、控股合作的少;以一般商品交易赚取差额利润为目标的多;在更高级的国际贸易比如实现电子商务进行交易的少。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在技术市场上,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越是希望通过知识产权来保护新技术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企业,并尽量把高附加值的技术企业留在其境内。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发达国家通过技术性贸易措施、知识产权等来保护本国相关产品和企业。同时在全球性贸易谈判过程中,也在运用双重标准,为本国的产品和企业赢得发展空间,这就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落后,较弱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制约产品和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提高的根本,技术创新能力是每个企业发展的潜在源泉。对中小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而言,技术创新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缺乏外贸、法律、管理等专门人才。很多中小型企业管理和业务人才短缺,因而出现对我国的政策和法规了解不够,有些企业对我国实行多年的退税政策都不太清楚。大部分业务人员基本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业务不熟,程序不清,工作效率低下,从而难以充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后过渡期”中小企业拓展国际贸易的对策政府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出口融资的政策和服务,进行税制改革。建立促进中小型企业出口的金融机构,切实解决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融资问题,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作用,对中小型企业出口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对于向中小型企业办理出口的金融机构,可考虑由政府拨款,解决资金问题。除了直接向中小型企业提供出口信贷外,还可向商业银行提供低利率贷款或给予贷款补贴,以资助他们办理中小型企业的出口信贷业务。同时政府应在税制方面进行改革,对于那些不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小型企业,也应享受出口产品“先征后退”的政策,以鼓励小企业积极参加到出口贸易活动中来。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要想在国际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中小型企业必须改变目前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低的现状,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产业优化提升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中小型企业可采取联合、参与、合作等手段,改善投资质量,加强技术创新,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回避国际市场的经营风险。其次,合资合作不仅可促进技术进步,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使产品质量升级,成本降低,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学习新的游戏规则。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义务,也要掌握不公平贸易的投诉等应享有的权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学会“与狼共舞”。新经济的出现将导致国际规则发生巨大变化,一些新的规则如电子贸易、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国际知识产权及有关新产品的纯粹技术性规则等将陆续制定出来并付诸实施。因此,我国中小型企业要研究和跟踪这些规则和变化,采取积极措施,适应新的规则,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会利用互联网开展国际贸易。通过互联网获得与大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利用电子商务,中小型企业可以拥有和大企业一样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增强市场分析、决策支持以及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利用互联网可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利用互联网可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中小型企业通过网络采购原材料,可以节省采购成本,缩短采购时间;通过与供应商的在线沟通,就可减少库存,降低成本;电子化交易减少了营销人员的数量,减少了营销开支;客户通过因特网订购产品,即可实现付货之前的电子结算,为企业增加了现金流,缓解中小型企业的资金困难;通过因特网,中小型企业还可以更快地获取竞争对手有价值的信息,使自己处于更有力的地位,做到游刃有余。积极探求多元化营销渠道。可通过中介开展国际贸易。委托专业外贸公司代理出口,依托中介或代理商进入国际市场可以直接降低开拓市场的成本,也可选择当地有名的代销商,利用他们对本地社会、市场和政界熟悉,有市场方面的优势,从而使产品迅速占领当地市场。主动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在商品贸易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再在境外投资建厂,这不仅可以带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的出口,实现已有适用技术和设备的二次升值,还可以借生产加工的产品来扩大和占领当地市场以及国际市场,同时也避免了有关配额和关税的****。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企业经营活动涉及面广、业务强,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国际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小型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想尽办法招纳人才,努力培养或聘请一大批技术业务过硬、外语好、懂法律、懂经济、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管理和外贸的人才,培养或聘请一批学有专长、勇于开拓和精通国际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的人来充实到工作中来。才能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在产品出口上,出口增长不能一味依靠数量上的扩展和价格上的走低,而应向“专、精、新、特、优”方向发展规律,提高中小型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档次,增加产品品种,不断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小型企业本身要积极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开发出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构筑优势,以应对各种贸易壁垒,提高竞争能力。创立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品牌是企业长期投资和诚信经营的结晶,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在市场上的价值和影响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品牌产品,利用核心产品创立企业品牌形象,最终提高中小型企业整体形象是许多大公司用来取得竞争优势和扩大市场份额的一种手段。世界知名企业往往都是把品牌发展看成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先战略。在世界约8.5万种名牌商品中,90%以上的品牌所有权归属美、德、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目前我国拥有自己品牌的产品寥寥无几,因此,中小型企业必须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来获取和保卫国际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建立和健全我国的质量认证制度。为适应国际通行规则,增强我国中小型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质量认证标准必需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目前我国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ISO9000、ISO14000、OHS18000、HACCP等国际标准的认证,3C认证,QS认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联合携手、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除了国家、政府的支持外,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要更多地团结合作,依靠自己,通过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和联合会来解决中小型企业发展难题,加强行业自律,坚决制止互相压价等不正当手段的竞争行为,维持良好的出口秩序。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贡献极大、发展速度惊人。在“后过渡期”内只有正确认识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更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标题:企业战略-(后过渡期(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外贸环境的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