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3T 2073-2014 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要求
ICS07.060A47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2073—2014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要求Preventionrequirementsformeteorologicaldisasterinattraction2014-09-02发布2014-10-01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2073—2014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5防御准备..........................................................................35.1设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机构......................................................35.2开展气象灾害普查..............................................................35.3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与应急预案................................................35.4普及气象灾害预防知识和抢险救援常识............................................35.5开展气象灾害监测工作..........................................................35.6建设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45.6.1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报警设施......................................45.6.2避险场所..................................................................45.6.3雷电防护装置..............................................................45.7标明应急撤离通道、路线........................................................45.8配备应急用品、工具............................................................46灾害预警..........................................................................47应急响应..........................................................................58灾后处置..........................................................................5参考文献.............................................................................6DB13/T2073—2014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气象局提出。本标准由河北省气象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eB/TC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邯郸市气象台、秦皇岛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怀玉、张功文、周艳军、俞海洋、孙斌、陈笑娟、孙霞、郭丽丽。DB13/T2073—20141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景区的气象灾害防御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旅游景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X/T45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QX/T50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QX/T5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QX/T52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8部分:降水观测QX/T5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雪深与雪压观测QX/T6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旅游景区attraction;placesofinterests;scenicspot以满足旅游者出游目的为主要功能(包括参观游览、审美体验、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并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GB/T16766—2010,定义9.1]3.2旅游者visitor到他惯常环境以外的地方去旅行,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其出游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取报酬的人。[GB/T16766—2010,定义3.2]3.3气象灾害meteorologicaldisaster由暴雨、暴雪、雷电、高温、寒潮、大风和大雾等气象因素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等损害的事件或现象[3]。3.3.1暴雨torrentialrain24小时降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或12小时降雨量大于等于30毫米的雨。DB13/T2073—20142[QX/T116—2010,定义2.2]3.3.2暴雪snowstorm24小时降雪量(融化成水)大于等于10毫米,或12小时降雪量(融化成水)大于等于6毫米的雪。[DB13/T2018—2014,定义3.2.3]3.3.3雷电thunderandlightning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注:雷电会对人身安全、建筑、电力和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DB13/T2018—2014,定义3.2.5]3.3.4高温hightemperature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的天气,会对农牧业、能源供应、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的天气过程。[QX/T116—2010,定义2.8]3.3.5寒潮coldwave高纬度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GB/T21987—2008,定义3.1]3.3.6大风gale平均风力大于6级(相当于平地10米高处的风速:10.8米每秒~13.8米每秒)、阵风风力大于7级(相当于平地10米高处的风速:13.9米每秒~17.1米每秒)的风。注1:平均风力是指在给定时段内风力的平均值。注2:大风会对农业、交通、水上作业、建筑设施、施工作业等造成危害。[DB13/T2018—2014,定义3.2.13]3.3.7大雾heavyfog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500米以下的天气现象。[QX/T116—2010,定义2.12]3.4防御准备preparationsfordefence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景区内其他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害,预先开展的各种防范工作。3.5气象信息员meteorologicalinformationmessenger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机构中负责气象灾害监测,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普活动,接收、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上报气象灾情,反馈气象服务需求的人员。4基本要求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景区内其他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害,旅游景区应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做好各种气象灾害防御工作。DB13/T2073—201435防御准备5.1设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机构旅游景区应设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机构,由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气象信息员和安全保卫等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本景区的气象灾害普查、防御规划及应急预案编制、防御知识普及、气象灾害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5.2开展气象灾害普查旅游景区应对景区内与气象灾害有关的以下情况进行普查:a)地理环境,景点分布及景区旅游者的容量和开放时间;b)气象灾害易发生区域或地点;c)历史上已发生的气象灾害种类、时间、区域或地点、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d)旅游宾馆(饭店)和医疗机构的分布及其服务能力。5.3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与应急预案5.3.1旅游景区应依据气象灾害普查的结果,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编制能够满足景区防御和应急处置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需要的规划。旅游景区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a)防御原则和目标;b)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c)防御和应对突发气象灾害所必需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安排。5.3.2旅游景区应依据气象灾害普查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编制的目的、原则、依据和适用范围;b)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c)预警信息的发布条件与发布;d)应急的人员与物资准备;e)应急响应的等级和相应措施;f)灾情的报告;g)灾后的防御工作总结与规划、预案的修订等。5.4普及气象灾害预防知识和抢险救援常识旅游景区应对本单位职工开展有关的气象灾害预防知识、抢险救援应急常识宣传普及活动,对安排参加气象灾害应急抢险的救援人员开展相关的抢险技能培训,并进行必要的应急演练。旅游景区应对旅游者开展有关的气象灾害预防知识和避险、互救应急常识宣传。5.5开展气象灾害监测工作旅游景区应根据景区的地理特征和易发生气象灾害的种类,建设相关的气象要素观测设施,开展相应的气象灾害监测工作。开展气象灾害监测工作应使用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技术要求,并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查合格1)和在检定合格有效期的气象观测仪器。1)有关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技术要求,并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查合格的气象观测仪器名录可通过DB13/T2073—20144气象观测仪器可根据当地的通信条件,选择具有相关气象要素观测功能的自动气象站或人工观测仪器。开展暴雨、暴雪灾害监测的方法,仪器的安装、使用、维护应符合QX/T45、QX/T52和QX/T53的规定。开展高温、寒潮灾害监测的方法,仪器的安装、使用、维护应符合QX/T45和QX/T50的规定。开展大风灾害监测的方法,仪器的安装、使用、维护应符合QX/T45和QX/T51的规定。使用自动气象站对有关气象灾害开展监测的方法,仪器安装、使用和维护应符合QX/T45和QX/T61的规定。5.6建设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5.6.1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报警设施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通信设施,以确保旅游景区与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以及有关部门或单位的通信畅通;建设包括广播、电子显示屏、固定电话等气象灾害信息传播设施,以确保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及时传播;设置固定报警电话,以满足报警或遇险人员求助的需要。5.6.2避险场所旅游景区应在暴雨、暴雪、雷电、寒潮和大风等气象灾害多发地域,建设供旅游者使用的气象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并设置明显标志。5.6.3雷电防护装置旅游景区建设、安装在雷电灾害多发
本文标题:DB13T 2073-2014 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6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