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2848-2015 小麦扬辐麦5号生产技术规程
ICS65.020.20B22备案号:47732-2015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DB32/T2848-2015小麦扬辐麦5号生产技术规程TheTechnicalRulesForProductionOfWheatCultivarYangfumai52015-10-20发布2015-12-2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848-2015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本标准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华、陈秀兰、张容、何震天、王锦荣、周如美、徐卯林、陆成彬、魏志明。DB32/T2848-20151小麦扬辐麦5号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扬辐麦5号原种及良种生产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扬辐麦5号的种子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543.5—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GB/T3543.6—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原种生产3.1播种时间、播种量和播种方法原种生产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适宜播期10月25日~11月5日,将育种家种子条播于原种圃,按(6~8)万基本苗/亩精量播种,扩大繁殖系数。3.2鉴定与去杂去劣齐穗后、成熟前分别进行纯度鉴定,鉴定标准参考附录A。根据GB/T3543.5—1995要求,严格拔除杂株、劣株,并携出田外。3.3种子收获、保管和检验原种圃收获后,应在专场脱粒及时晒干。在收获、运输、晾晒和脱粒等过程中,严防机械、人为混杂。入库前,整理好风干(挂藏)室或仓库,备好种子架、布袋等用具。脱粒后将当选的种子分别装入种子袋,袋内外各附一个标签,并根据田间排列号码,按顺序储藏。储藏期间保持室内干燥,种子水分小于13%,并用磷化锌熏蒸。对符合GB4404.1—2008原种标准的签发合格证书;不合格的原种予以淘汰。4良种生产4.1播前准备DB32/T2848-201524.1.1种子处理4.1.1.1晒种(1~2)d。4.1.1.2选种人工或精选机去杂、去劣、去小粒,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2008。4.1.1.3药剂拌种每(8~10)kg种子用立克秀(16~20)g兑水500mL拌种。4.2播种4.2.1播种期适宜播期10月25日~11月5日。4.2.2播种量播种量8~10kg/亩,适宜基本苗(14~16)万/亩。4.2.3播种方式板茬少免耕机条播,一次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行距25cm,播深(2~3)cm。亦可采用撒播或套播的种植方式。4.3沟系配套4.3.1外沟外三沟在前作收获前人工清理开挖,沟系配套,逐级加深,隔水沟深100cm以上,导渗沟深120cm以上,排水沟深150cm以上。4.3.2内沟内三沟于播种后进行机械开沟或人工开挖(指地头沟和腰沟),宜每(3~4)m开挖一条竖沟,沟深(20~30)cm。距田两端横埂(2~3)m,各挖一条横沟,沟深(30~40)cm,长条田每(30~50)m挖一条横沟,内外沟配套相通。4.4田间管理4.4.1施肥4.4.1.1肥料用量氮肥施纯氮(16~18)kg/亩、P2O5(6~7)kg/亩、K2O(6~7)kg/亩。4.4.1.2肥料运筹氮肥的施肥比例以基肥:分蘖肥(平衡肥):拔节肥:穗肥:为4:2:2.5:1.5;磷、钾肥基肥略多于追肥,基追肥比例为5.5:4.5。4.4.1.3基肥施45%复合肥(20~25)kg/亩,尿素7.5kg/亩。DB32/T2848-201534.4.1.4分蘖肥三叶一心亩施尿素(7~8)kg/亩。4.4.1.5拔节肥在小麦基部节间接近定长、叶龄余数2.5叶时施,施尿素(9~10)kg/亩。4.4.1.6孕穗肥在叶龄余数(0.8~1.2)叶时,亩施45%复合肥(16~18)kg/亩。4.4.2病虫草害防治4.4.2.1在生产过程中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4.4.2.2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换茬,清除沟渠路边杂草、破坏病虫滋生场所、压低病虫草发生基数。4.4.2.3化学防治:根据田间病虫草发生特点,选用高效、低残药剂,适时适量防治。并注意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4.4.2.4主要防治对象: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和粘虫。具体施用药剂及防治方法见附录B。4.4.3抗逆4.4.3.1抗旱播后墒情不适,当土壤耕作层20cm内含水量降至60%以下,需要灌出苗水,促进及时出苗。注意不可大水漫灌,以防烂芽、闷芽。4.4.3.2降渍开挖好内外三沟,沟系配套。4.4.3.3防冻、抗冻冻害预防:采用镇压、覆盖、化控等措施防止冻害;冻害补救:发生冻害后,根据冻害发生的严重度增施恢复肥。小麦拔节前受冻,一般不施用恢复肥,但拔节后发生冻害应及时补施恢复肥,减轻冻害损失。恢复肥追施数量应根据小麦冻害严重度确定,茎蘖冻死率(30~50)%,一般施用尿素(5~10)kg/亩。4.4.3.4倒伏扩行精播、培育壮苗,建立合适群体。较大群体田块拔节初期(2月底3月初)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75)g/亩进行叶面喷雾。4.5鉴定与去杂去劣同3.24.6收获5月底至6月初,经验收合格的种子田,小麦腊熟末期及时收割,收获后需及时晒干扬净或烘干,籽粒含水量应符合GB/T3543.6—1995要求,必须低于13%,贮藏于通风干燥处。DB32/T2848-201545建立种子档案填写种子繁殖地块位置,包括种子田编号,种植面积,分检划区,收获方式,并注明在播种,去杂及收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以及效果。DB32/T2848-20155附录A(标准的附录)小麦种子生产调查记载标准A.1物候期A.1.1出苗期全区有50%以上的单株幼芽鞘露地面时的日期,第一叶伸出芽鞘1.5cm时为出苗(以日/月表示,下同)A.1.2抽穗期全区50%以上麦穗顶端的小穗(不含芒)露出叶鞘或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的日期。A.1.3成熟期麦穗变黄,全区有75%以上植株中部籽粒变硬,麦粒大小和颜色接近正常,胚乳由面筋状变成蜡质状,手捏不变形,可被指甲切断的日期。A.2植物学特征A.2.1幼苗生长习性出苗后一个半月左右调查A.2.2株型抽穗后根据主茎与分蘖茎的松散程度分三类:主茎与分蘖垂直夹角小于15°为紧凑;大于30°为松散;介于两者之间为中等。A.2.3叶色拔节后调查记载,分深绿、绿和浅绿三种。A.2.4株高分蘖节或地面至穗顶(不含芒)的高度,以“cm”表示,。A.2.5芒一般划分五类。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顶芒:穗项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mm以下;长芒:芒的长度在40mm以上。A.2.6芒色分白(黄)、黑、红色三种。A.2.7壳色DB32/T2848-20156分红、白(黄)、黑、紫四种。A.2.8穗型穗子两端尖、中部稍大为纺锤形;穗子上、中、下正面和侧面基本一致为长方形。A.2.9穗长主穗基部小穗节至顶端(不含芒)的长度,以“cm”表示。A.2.10粒形分长圆、椭圆、卵圆和圆形四种。A.2.11粒色A.2.12籽粒饱满度A.3生物学特性A.3.1生长势根据植株生长的健壮程度,在主要生长阶段幼苗至拔节、拔节至齐穗、齐穗至成熟记载。A.3.2整齐度A.3.2.1植株整齐度分三级,整齐(++)(主茎与分蘖株高相差不足10%);中等(+)(株高相差10%~20%);不整齐(—)(株高相差20%以上)。A.3.2.2穗整齐度根据穗子大小分整齐(++)、中等(+)、不整齐(—)三种。A.3.3耐寒性耐寒性于返青前调查,“0”无冻害;“1”叶尖受冻发黄干枯,等。A.3.4倒伏性分四级,“0”未倒或与地面角度大于75°;“1”倒伏轻微,角度在60°~75°之间;“2”中度倒伏,角度在30°~60°之间;“3”倒伏严重,角度在30°以下。A.3.5病虫害依据受害程度,用目测法分0、1、2、3、4五级记载。A.3.6落黄性根据穗、茎、叶落黄情况分三级,以好、中、差表示。DB32/T2848-20157A.4经济性状A.4.1穗粒数单穗实际粒数或单株每穗平均结实粒数。A.4.2千粒重以晒干(含水量不超过12%~13%)、扬净的籽粒为标准,随机取两份1000粒种子,分别称重,取其平均值,以“g”表示。如两次误差超过1g时,则需重新数1000粒称重。A.4.3产量是各种性状表现的结果,是评定原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以“kg/hm²”表示。A.4.3.1实际产量按实收面积和产量折算成每公顷产量。A.4.3.2理论产量根据产量构成因素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推算。A.5其他粒质分硬质、半硬质、软(粉)质三级,用小刀横切断籽粒,观察断面,以硬粒超过70%为硬质,小于30%为软质,介于两者之间为半硬质。DB32/T2848-20158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A.1。表A.1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农药类别农药名称剂型防治对象(功能)施用方法(g/次.亩或mL/次·亩)安全使用、间隔期除草剂异丙隆25%可湿性粉剂杂草250g~300g喷雾播后苗前或杂草1~2叶骠马6.9%浓乳剂杂草50mL~60mL喷雾杂草2叶~3叶使它隆20%乳油杂草30mL~40mL喷雾杂草3叶~4叶巨星75%悬浮剂杂草1g喷雾杂草2叶~3叶杀菌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赤霉病75g~100g喷雾收获前30d(抽穗扬花期)粉锈灵(三唑酮)25%可湿性粉剂白粉病20g~30g喷雾收获前20d井冈霉素5%水剂(可溶性粉剂)纹枯病150mL~200mL喷雾收获前14d(3月上旬)立克秀5%可湿性粉剂纹枯病每1kg种子用药剂1.5g~2.0g加少量水,充分混匀拌种种子处理杀虫剂敌百虫90%晶体蚜虫100g喷雾收获前20d氧化乐果40%乳油蚜虫100mL~125mL喷雾收获前15d蚍虫啉10%可湿性粉剂蚜虫50g喷雾收获前14d
本文标题:DB32∕T 2848-2015 小麦扬辐麦5号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6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