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2850-2015 “三系”杂交水稻机械制种技术规程
ICS65.020.20B22备案号:47734-2015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850-2015“三系”杂交水稻机械制种技术规程RulesofMechanizedSeedProductionTechnologyofthree-LineofHybridRiceCombination2015-10-20发布2015-12-2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850-20151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本标准制定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标准制定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江苏省方强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大中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宝和、谭长乐、姚立志、曹跃先、薛良鹏、李忠芹、刘晓斌、李育红、曹坤。DB32/T2850-20152“三系”杂交水稻机械制种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产量指标、产量结构、“三系”原种生产、制种环境条件、机械育秧、机械整地、机械插秧、制种田间管理、花期调节、机械割叶、赤霉素使用、辅助授粉、去杂保纯、机械收获、纯度、发芽率检测、田间记载项目与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三系”杂交水稻机械种子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17314-2011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32/T1155-2007全量麦秸秆机械旋耕还田技术规程DB32/T1156-2007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机插稻技术规程3产量指标150kg/亩。4产量结构有效穗(20~22)万/亩,每穗粒数120~125,结实率(30~35)%,千粒重(24~25)g。5“三系”原种生产“三系”原种生产应符合GB/T17314—2011中第4章的要求。6制种环境条件6.1基地选择应选择符合隔离要求、无检疫性病虫害、土壤肥沃、灌排自如、集中连片、便于机械操作的田块。6.2隔离空间隔离与籼型异品种间隔不少于500m;与粳型异品种隔离不少于1000m;当空间隔离达不到标准,时间隔离花期错开不少于25d。DB32/T2850-201537机械育秧7.1秧田准备苗床选择土壤肥沃、易灌易排、田面平整、运输方便的田块;母本机插应按秧田:本田为1:100留足秧田。7.2恢复系(以下简称父本)育秧7.2.1秧龄(40~50)d宜采取半旱秧盖膜育秧管理方式。秧苗质量指标:叶龄(7.5~8.5)叶,苗高(25~30)㎝,带蘖率100%,单株平均带蘖数3.0个以上7.2.2秧龄(15~22)d宜采用58×28cm机插塑料盘育秧管理方式。秧苗质量指标:叶龄(3~4)叶,苗高(15~20)cm,苗基茎扁宽,叶片挺立有弹性,叶色翠绿色,单株白根量(10~12)条,根系盘结牢固,带土盘根厚度(2.0~2.5)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毛毡状,无病虫草害。7.3不育系(以下简称母本)育秧参照执行DB32/T1156—2007的9.1.2~9.1.5。8机械整地8.1整地标准机插大田整地质量标准:要求上细下粗,泥土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雍泥,田间无残茬,田面高低差3cm以内,田整平后粘土结合化除沉实(3~4)d,砂土沉实1d,机插时田面留薄层水(田面水层高处见墩)。8.2整地方法选择中、大型旋耕埋草机械,实施麦秸全量机械还田培肥,执行DB32/T1155—2007标准。9机械插秧9.1插秧机调试宜选择6行或8行、行距(25~30)㎝高性能插秧机械。纵向取苗量(3~4)苗、株距档位株距(8~9)穴/m,确保插足(1.7~1.8)万穴/亩,基本苗(5~6)万/亩;插深(2~3)㎝,漏插率、漂秧率、勾秧率、伤秧率均应控制在(3~4)%范围内。9.2起秧将秧床秧盘从一头起秧,卷成筒状,堆放于运秧车,应做到随起、随运、随插。9.3插秧9.3.1一般田块南北向(长)为行向、东西向(宽)为横向,父本均需横向栽插。9.3.2父本秧龄(40~50)d宜采用机插母本、人工栽插父本的方式;可用6行或8行插秧机械纵向满田栽插母本,在母本栽插后每间隔(2.4~2.7)m拾除(50~60)㎝幅宽的母本秧苗,补入漏插或苗少的穴位;在拾除后空行中,人工双本栽插1行父本,Ⅰ期、Ⅱ期父本1:1或2:(3~4);也可在DB32/T2850-20154大田机械整平后,就横向按父母本栽插行比1:8或2:(14~16)定点人工栽插父本,父本栽插后(2~3)d机插母本。9.3.3父本秧龄(15~22)d父母本宜采用机械横向栽插,选择8行插秧机械2台机同时作业,一台机在苗箱装2行父本秧苗(Ⅰ期、Ⅱ期父本各一行)、其余6行装母本,另一台机全部装母本,父母本栽插行比2:14或1:7;也可选用6行插秧机,父母本栽插行比2:10或1:11。10制种田间管理10.1机械施肥10.1.1肥料用量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有机肥以饼肥为主,总纯氮(18~20)㎏/亩,N:P2O5:K2O为1:0.5:1。10.1.2肥料运筹氮肥用作基面肥40%,分蘖肥30%,父本偏施氮肥5%,(平衡肥+促花肥)15%,抽穗肥10%;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作基肥50%,穗肥50%。10.1.3施肥方法选择离心式可调节撒肥机械,喷肥幅宽(25~30)m。在父母本均栽插结束后(4~5)d普施第一次分蘖肥(氮肥20%),隔(5~6)d对父本人工条施氮肥(4~5)㎏,母本栽插后(10~15)d施第二次分蘖肥(氮肥20%),平衡肥与促花肥在倒5叶露尖时看苗人工追施,抽穗前(2~3)d普施抽穗肥。10.2水浆管理栽插后5d内白天上薄水护苗,晚上排水。返青分蘖期间,利用阴雨天或夜间露田,做到前水不清,后水不进,薄水分蘖,断水通气。进入幼穗分化至孕穗前,以间隙灌溉为主,促壮秆大穗形成,孕穗、抽穗、盛花期保持水层,灌浆至成熟以湿润灌溉为主,若遇到35℃以上的天气,增加水层。收割前5d断水。当群体母本总茎蘖数达到15万/亩时分次轻搁。10.3病虫草防治选择水田作业远程(25m以上)高压大水量细喷雾喷药机械,在插秧后(7~8)d待杂草出生后,排干田水,时选用对当地杂草类型针对性强的除草剂兑水喷雾,喷后2d灌水,保持水层(4~5)d。在大田整个生长期间,重点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卷叶螟及二化螟、三代三化螟、稻飞虱以及穗颈瘟进行防治。在母本初花期、盛花期各使用一次爱苗,每次20g/6亩,宜在下午15:00后喷雾防治为宜。11花期调节11.1剥查穗分化进程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在Ⅰ期父本和母本行中各定点30株,标记叶龄。当父本或母本主茎倒3叶露尖时,每隔3d剥查一次幼穗分化进程。花期相遇最佳标准:对大多组合父母本幼穗发育进程而言,Ⅰ期父本幼穗发育(Ⅰ~Ⅱ)期时母本幼穗发育滞后1期;幼穗发育Ⅴ、Ⅵ期时,Ⅰ期父本与母本相平;Ⅰ期父本幼穗发育Ⅶ、Ⅷ期时,母本幼穗发育略早;出穗期,母本宜比父本早(1~2)d。11.2花期调节DB32/T2850-20155对穗发育进程相对慢的亲本采取促进措施,可在幼穗分化前、中期,机械喷施花信灵、细胞分裂素、磷酸二氢钾等;在穗分化Ⅶ机械喷施调花宝、谷粒饱等,穗分化Ⅷ期喷施赤霉素。对穗发育进程相对快的亲本采取抑制措施,可采用割茬再生、割叶、深中耕等物理措施;或在幼穗分化Ⅲ期重施尿素、喷施多效唑等。对于父快母慢的制种田,父本幼穗分化期采用旱控水促方法。12机械割叶针对机插秧苗多本栽插特点,采取合理肥水调控措施,定向培育多穗、短剑叶的母本群体,一般不采用割叶措施,少数组合如果母本剑叶超过25㎝则采取割叶措施,在母本抽穗5%,选择旋转双面刀的草坪机或专用制种割叶机械进行割叶,割去剑叶1/2为宜。13“赤霉素”使用宜根据不同组合亲本对赤霉素敏感程度、花期相遇程度来确定定“赤霉素”使用总量。选择高压细雾化多喷头机械喷施“赤霉素”,一般分两次使用,见穗(5~10)%喷施“赤霉素”总量的40%,隔一天喷(50~60)%。14辅助授粉扬花阶段使用塑料软管拉花,每天在父本盛花时开始拉花,每隔30min拉一次,连续辅助授粉(12~15)d,直至父本完全终花为止。15去杂保纯15.1防止漂秧混杂父母本坚持薄水浅插,机插后自然落干(2~3)d,然后薄水护苗。15.2田间去杂保纯在抽穗初前、扬花期、成熟期,逐行拉网式人工拔除与本品种基本特征不相符的异型株。关键在“赤霉素”使用后母本开花前人工去除杂株。15.3防止收获混杂一是在父本抽穗扬花结束时,抢在父本籽粒充实前立即割除父本离田,在母本籽粒成熟时机械收割。二是在母本种子成熟时,先割除父本离田,认真拾净父本穗后机械收割母本种子。三是母本收获前认真清机,防止异品种机械混杂。15.4防止场地、运输、烘干、包装过程混杂在种子收获前对包装物、场地、运输和烘干、清理、包装机械及库房严格清理异品种稻谷,包装物内外各加标签。16机械收获DB32/T2850-20156选择全喂入式收割机,脱粒间隙宜调节至最大,同时增大滚筒转速。在母本穗基部籽粒腊熟期时,及时收获,并及时机械分次烘干,机械精选后入仓。17纯度、发芽率检测收获的杂交稻种子,分户分田块取样,检测种子纯度和发芽率应达到GB/T4404.1—2008。18田间记载项目与内容田间记载项目与内容对照GB/T17314-2011执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32∕T 2850-2015 “三系”杂交水稻机械制种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6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