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2816-2015 设施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ICS65.020.20B31备案号:47184-2015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816—2015设施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standardforintegratedcontrolofstrawberrydiseasesandpestsingreenhouse2015-09-10发布2015-11-1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816—2015I前言本标准参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册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编写。本标准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提出。本标准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共同起草。主要起草人:吉沐祥、庄义庆、李国平、姚克兵、杨敬辉、刘吉祥、毛妮妮、吴祥、陈宏洲、郭健。DB32/T2816—20151设施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设施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防治原则、产地环境、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记录。本标准适用于设施草莓栽培的病虫害综合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5104-2002无公害食品草莓产地环境条件3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提高植株自身抗病和自然天敌控制害虫的能力,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兼顾化学防治,将病虫害控制在危害阈值之下。合理选择和优化农药应用技术,在开花结果期严格控制用药种类和施药次数,确保农药使用在安全间隔期内。4产地环境符合NY5104-2002的要求。5农业防治5.1田地选择应选择道路便捷、沟渠配套、排灌方便,且土壤为偏酸性至中性的中壤土或轻粘土的田块;宜采用水旱轮作,连作地块前茬作物不宜种瓜果、茄科类蔬菜。5.2品种与种苗5.2.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性强、优质、丰产、适合设施栽培的草莓品种,宜选用太空2008、宁玉、宁丰等品种。5.2.2种苗选择宜采用脱毒草莓原种苗,也可采用无菌基质穴盘育苗法繁育的无病虫优质种苗。5.3生产苗的培育DB32/T2816—20152宜采用大棚避雨育苗和基质容器育苗等2种育苗方式来培育生产苗。5.4施肥管理育苗田和定植田,基肥均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氮磷钾复合肥和钙镁肥,不偏施氮肥,育苗期于8月上旬至定植前一周适当控氮,保证育苗田每亩苗数4万~5万株。根外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00g/L氨基酸叶面肥500倍液等,保持植株生长健壮。5.5水分管理育苗田和定植棚内要求深沟高畦,开好围沟和腰沟,雨后田间沟内无明水,干旱时可傍晚补水。5.6植株管理及时摘除衰老枯叶、病叶和病果;及时剪(拔)除带病的匍匐茎及植株,并清除田边腐枝烂叶,远离田外销毁。5.7棚内湿度管理棚内草莓现蕾前,垄面覆盖黑色或银黑色地膜,棚内沟中铺稻草,滴灌方式补水补肥,棚周开好沟系,采用无滴农膜,保持棚室整洁通透,适时通风换气。5.8清除杂草和人工捕杀害虫清除草莓园内外杂草并集中销毁;结合除草或中耕松土人工捕捉地下害虫,发现有缺叶、断苗现象,立即在苗附近找出蛴螬、地老虎等幼虫,并将其消灭;对草莓田间发生的斜纹夜蛾等食叶害虫可采取人工采卵或捕捉低龄幼虫。6物理防治6.1重茬田土壤高温消毒于7月上旬-8月上旬,在设施棚内撒施剥除颖壳后的米糠300kg/亩~500kg/亩,米糠欠缺地区改用石灰氮70kg/亩,同时增施优质有机质肥如未腐熟饼肥200kg/亩或新鲜家禽家畜粪肥1500kg/亩~2000kg/亩,将米糠、有机肥等翻拌入土壤中,中间开沟,棚内垄沟与棚四周沟灌足水,棚内地表面覆盖农膜,大棚上薄膜盖严,四周壅土压实,防止空气进入,使土壤温度达到50℃~60℃,杀灭连作田病原菌。连续高温消毒处理20d~30d后,揭去地表和大棚上覆盖的薄膜,土壤耕翻后任其日晒雨淋。6.2驱避害虫6.2.1颜色趋避采用银灰色薄膜进行地膜覆盖或在通风口挂10~15cm的银灰色薄膜条以驱避蚜虫。6.2.2防虫网棚室放风口处设防虫网。6.2.3气味趋避边垄和棚周边种植葱、蒜等植物,利用葱、蒜散发出的气味驱避害虫。DB32/T2816—201536.3诱杀害虫6.3.1色板诱杀每亩挂30×20cm2大小的专用黄、蓝板各40块~60块,或自行制作,在废旧纸板或纤维板正反面涂黄或蓝广告色,干后再涂凡士林加机油。黄、蓝板插入棚内田间,或悬挂在草莓行间,高于草莓植株30cm~50cm。黄板主要粘杀蚜虫、蓝板主要粘杀蓟马。6.3.2糖醋液诱杀于地老虎等害虫成虫发生期,按酒、水、糖、醋比例为1:2:3:4混合后,按1kg加入20g50%敌敌畏乳油搅拌均匀后,放入盆中,傍晚放到田间,离地1m高处诱杀成虫,第2天早晨在盆上加盖,以防诱液蒸发,到傍晚再把盖子揭开诱虫。每5d补加诱液,10d换全量。6.3.3杀虫灯诱杀利用频谱杀虫灯诱集杀灭有趋光性的害虫。每30亩~50亩挂一盏频谱杀虫灯。7生物防治7.1保护天敌保护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草龄、食蚜蝇等天敌。7.2释放天敌一般于草莓定植后至果实生长期红蜘蛛开始发生期,根据田间红蜘蛛发生量释放胡瓜钝绥螨、斯氏钝绥螨等捕食螨3~5次,第一次在草莓苗移栽成活后,用量为8万~12万只/亩,开花后用量为15万~30万只/亩。释放方法为拆开包装,与麦麸或米糠等混合均匀,撒在草莓植株上,危害重的区域适当多撒些。蚜虫等发生期,释放丽蚜小蜂4次~5次,隔7d~10d释放1次,每次释放2000头~3000头小蜂/亩。7.3性诱剂诱杀7月至10月间,在草莓田间挂设斜纹夜蛾性等诱捕器,诱捕器的最佳使用高度1.2m左右,密度一般每亩放置1只~2只性诱剂,每2d~3d清理一次诱杀的蛾子,20d左右及时更换诱芯。7.4生物药剂防治大棚草莓全生育期,选择毒性低的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等,根据生物药剂特性,在阴天或傍晚使用。根据农药混用准则,合理组合与交替使用(详见附录A)。8化学防治8.1药剂选择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优先使用烟熏法。8.2防治时间DB32/T2816—20154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尽早预防,害虫在低龄期及时用药控制。在草莓开花前要重点预防,盖棚保温后每隔5d~7d一次,连续防治3次以上;避开花期用药,采果期严格控制用药,如要用药必须在成熟果实采净后防治,同时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草莓用药后至少10d~15d才能采收上市。8.3用药方法8.3.1毒饵诱杀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在幼虫高发季节,按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水、炒香的菜饼1:3:30的比例,拌制成毒饵,于傍晚撒放植株行间或根际附近进行诱杀。8.3.2喷雾与浇灌化学药剂主要在育苗期和开花结果前使用,可与生物药剂轮换或交替使用,具体药剂选择与操作详见附录B。9记录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生产档案至少保存2年。DB32/T2816—20155附录A(资料性附录)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生物药剂选择与防治方法防治对象防治时期生物药剂种类与使用方法土传病害,如黄萎病、枯萎病、根腐病定植前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1000倍液,或100亿活芽孢/g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浸苗根部5-10分钟,并浇灌垄面,200ml~250ml/株。定植后3d~5d3亿活孢子/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06个活孢子/g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7500倍~10000倍液,或0.5%氨基寡糖素水剂600倍液等1—2种灌根,200ml~250ml/株。炭疽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1000亿活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1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等1种~2种喷雾防治。灰霉病开花前和花后;采果前后的发病初期3亿活孢子/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多抗霉素水剂800倍液,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800倍液,1000亿活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1000倍液等1种喷雾防治。白粉病育苗期和结果期的发病初期1.5%苦参·蛇床素水剂1500倍,0.4%低聚糖素水剂250倍~4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等1种喷雾防治,叶背、叶面均要喷到。蚜虫、蓟马发生危害初期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倍~2000倍液,1%印楝素水剂800倍,5%除虫菊素乳油1500倍液等1种喷雾防治。斜纹夜蛾1~2龄幼虫期2.5%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倍液,0.5%苦参碱·内酯水剂600倍液,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液等喷1种雾防治。红蜘蛛发生危害初期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5%阿维菌素水乳剂2000倍液,1%苦参碱·印楝素悬浮剂1000倍液等1种喷雾防治,喷雾时注意将喷头插入植株下部朝上喷,使药剂喷布叶片背面,重点对发生危害中心防治。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等)草莓移栽前20亿个活孢子/克白僵菌粉剂1500g/亩拌细土15kg~20kg,或1%苦参碱2000g-3000g/亩拌细土5kg~10kg垄面撒施后翻入土中。生长期发生危害前50亿个活孢子/克白僵菌粉剂800倍~1000倍液进行灌垄、灌根。DB32/T2816—20156附录B(资料性附录)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化学药剂选择与防治方法防治对象防治时期化学药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土传病害,如黄萎病、枯萎病、根腐病定植后3d~5d上一年病害重的棚内,高温消毒不彻底,选用14%络氨铜水剂200~300倍液,250g/L吡唑酯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等1种灌根防治,200ml~300ml/株。炭疽病草莓育苗期和定植后至开花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等1种喷雾,每隔7d喷雾1次。育苗期高温季节台风或雨后及时防治。灰霉病开花前和花后;采果前后的发病初期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等1种进行喷雾,各药剂交替使用,重点喷洒叶背。连续阴雨天,用腐霉利或其复配等烟雾剂于傍晚时,80g~120g/亩,分散放置于棚内点燃闭棚过夜。白粉病育苗期和结果期的发病初期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36%硝苯菌酯乳油1000倍液,25%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等1种喷雾,叶背、叶面均要喷到。蚜虫、蓟马发生危害初期10%烯啶虫胺水剂2000倍液,25%吡蚜酮悬浮剂2000倍~2500倍液,5%啶虫脒乳油1500倍~2000倍液等1种喷雾。22%敌敌畏烟剂等杀虫烟剂500g/亩,傍晚在棚室内分放6处~8处点闭棚过夜熏蒸。红蜘蛛发生危害初期43%联苯肼酯悬浮剂2000倍~3000倍液,240g/L螺螨酯悬浮剂4000倍~5000倍液,15%哒螨酮乳油1500倍液等1种喷雾防治,喷雾时注意将喷头插入植株下部朝上喷,使药剂喷布叶片背面,重点对发生危害中心防治。斜纹夜蛾1~2龄虫期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15%茚虫威悬浮剂3500~5000倍液等1种喷雾防治。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等)草莓移栽前3%~5%辛硫磷颗粒剂1500g2000g/亩,拌细土5kg~10kg。生长期发生危害前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等灌垄、灌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32∕T 2816-2015 设施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7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