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工程的概念。2.说出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重点)3.阐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重点)4.举例说明基因工程的应用。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基因工程的原理请仔细阅读教材第102~103页,完成下面的问题。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做技术或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2.原理:。3.操作水平:水平;操作环境:体外。基因拼接DNA重组人们的意愿修饰改造定向基因重组DNA分子4.基本工具(1)基因的“剪刀”——酶(简称限制酶)。①特点: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的核苷酸序列。②作用位点:。③产物:a.;b.。限制性核酸内切特定磷酸二酯键黏性末端平末端④实例:大肠杆菌的一种限制酶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切割,产生两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如图所示:(2)基因的“针线”——。①作用对象:两个具有末端的DNA分子。②作用位置:与之间的缺口。③产物:形成重组DNA分子。DNA连接酶相同脱氧核糖磷酸(3)基因的运载体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③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a.能在受体细胞中,并稳定保存。b.具有个或个限制酶切点,便于外源基因插入。c.具有,如:抗性基因,便于进行筛选。复制一多标记基因5.操作步骤知识点2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请仔细阅读教材第104~10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1.基因工程的应用(1)作物育种①现状:近几年来,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了、和具有的农作物,培育出具有各种的作物新品种。高产稳产优良品质抗逆性②实例: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抗虫基因来自,该基因能够指导合成一种的蛋白质晶体,使棉铃虫等害虫死亡。科学家将编码这个蛋白质的基因导入作物,使作物自身具有虫害的能力。③意义: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仅了农药的用量,而且大大了生产成本。苏云金芽孢杆菌毒性很强抵御减少降低(2)药物研制①现状:在药品生产中,有些药品由于受原料来源的限制,价格十分昂贵。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能够高效率地生产出各种质量、成本的药品,如胰岛素、、。②实例:胰岛素科学家将人体内能够产生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重组,并在大肠杆菌内获得成功。③意义:大大降低了药品生产的成本。(3)环境保护利用转基因细菌降解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吸收环境中的重金属,分解泄漏的石油,处理工业废水等。高低干扰素乙肝疫苗胰岛素DNA分子表达2.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存在两个观点(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应该。态度:要理性看待科学技术,在看到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同时,也要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要,而不能。大范围推广严格控制趋利避害因噎废食课堂互动探究要点一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过程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的别名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实质基因重组操作环境生物体外操作对象基因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基本过程剪切→拼接→导入→表达结果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或生物新品种2.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及工具酶的应用(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图示解说(2)选择限制酶的注意事项①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a.应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如图甲可选择PstⅠ。b.不能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如图甲不能选择SmaⅠ。c.为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也可使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如图甲也可选择用PstⅠ和EcoRⅠ两种限制酶(但要确保质粒上也有这两种酶的切点)。②根据质粒的特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a.所选限制酶要与切割目的基因的限制酶相一致,以确保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b.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标记基因等,所以所选择的限制酶尽量不要破坏这些结构,如图乙中限制酶SmaⅠ会破坏标记基因;如果所选酶的切点不是一个,则切割重组后可能丢失某些片段,若丢失的片段含复制起点,则切割重组后的片段进入受体细胞后不能自主复制。(3)与核酸有关的几种酶的比较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位点上切割DNA分子,基因工程中常被用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②DNA连接酶: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起连接作用,在基因工程中常被用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③DNA聚合酶: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与单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DNA复制中起作用;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上,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在DNA复制时发挥作用,DNA连接酶常被用于基因工程。④RNA聚合酶:RNA聚合酶是合成RNA分子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在RNA复制和转录中起作用。⑤逆转录酶:催化逆转录过程所需要的酶,基因工程中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时需要逆转录酶发挥作用。4.基因工程成功的基础【典例1】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据图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注意所给的两种限制酶所识别的两个核苷酸序列,其产生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又由于限制酶Ⅱ所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有一部分与限制酶Ⅰ所识别的一致,因此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而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可保证质粒上保留一个标记基因(GeneⅠ)。[答案]D[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B.质粒具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C.外源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D.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解析]根据图示,重组质粒导入的是细菌细胞,所以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质粒作为运载体需要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转运多种目的基因,同时具有标记基因以便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内。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基因工程的特点是能够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答案]C要点二基因工程和基因重组的比较1.基因工程与基因重组的区别2.不同类型的基因重组的比较重组的类型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人为导致基因重组(DNA重组技术)发生的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以及将其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增殖和表达发生的机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目的基因经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导致受体细胞中基因重组图像示意意义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典例2】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A.①B.①②C.①②③D.②③[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①符合;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②符合;太空椒是诱变育种的成果,原理是基因突变,③不符合;故选B。[答案]B[针对训练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工程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能够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C.整个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D.基因工程属于分子水平的操作[解析]目的基因的导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等步骤可以不需要酶的催化。[答案]C要点三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在转基因过程中,目的基因可以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也可能整合到线粒体或叶绿体DNA上。若整合到细胞核中染色体上随染色体遗传,若整合到线粒体或叶绿体DNA上,则会随着细胞质遗传而遗传,可以避免环境污染。2.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讨论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要一分为二,不能以偏概全。转基因技术已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超级细菌的培养和抗虫棉的培育。但同时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新产生的转基因生物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因此,可以说转基因技术是把双刃剑,使用时应注意趋利避害。【典例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运载体D.若转入甘蔗中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生产出来的甘蔗不存在安全性问题[解析]基因工程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A错误;在基因工程的实际操作中一般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来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运载体,使它们产生相同的末端,C错误;转基因甘蔗中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仍可能存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安全性问题,D错误。[答案]B[针对训练3]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下列不是转基因成果的一项是()A.抗虫棉花B.能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C.我国奶牛的主要品种——中国荷斯坦奶牛D.抗除草剂玉米[答案]C课堂归纳小结[网络构建]自我校对:作物育种药物研制环境保护运载体受体细胞检测与鉴定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拓展阅读]超级稻计划2014年9月24日,在由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担任组长的专家组现场监督下,农民在试验田里进行人工收割。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的国家十二五863计划课题“超高产水稻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最近取得重大突破:袁隆平团队与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Y两优900”湖南隆回百亩高产示范区,经以中科院院士谢华安为组长的专家组现场测产,按算术平均计算方法,平均亩产达1006.1公斤,首次实现了超级稻百亩过千公斤的目标。我国“超级稻计划”始于1996年。当时袁隆平院士提议,该提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作为“超级杂交稻选育”立项,进入“863”计划。超级稻计划的“姊妹计划”——“水稻基因组测序和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为主的科研团队提出了“绿色超级稻”的设想和计划。其基本思路是:将品种资源研究、基因组研究和分子技术育种紧密结合,加强重要性状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基因发掘,进行品种改良,培育大批抗病、抗虫、抗逆、营养高效、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超级稻研究,将有助于中国最终形成“少种、多收、高效、环境友好”的水稻生产新格局,达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稻作产出与投入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增加稻农经济收入的目的。超级稻研究用到了什么技术?研究超级稻有什么意义?提示:分子技术育种。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经济收入。
本文标题:2020高中生物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2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81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