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企业战略-政治经营在企业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文档资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和社会因素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化和世界经济政治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在政治与市场上的成功同等重要。国外企业积极实施政治战略,企业政治行为(CPA)理论被广泛地加以运用,“政治经营”成为各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中国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更加广泛,很多企业早已自觉、不自觉地开展了“政治经营”活动,只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企业的政治经营反映了企业从发挥经济影响力到发挥政治影响力的转变,因为很多时候政治手段往往可以实现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目的。全文重点分析了政治经营产生的背景、企业“政治经营”的内涵以及中国企业开展政治经营的思路。关键词:政治经营企业管理政治经营产生的背景西方学术界把任何直接或试图影响政府政策或政治过程的复杂行为称为企业政治行为(CPA)。纵观美国历史,我们可以将有关企业政治经营的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通过单一的政治手段积极地寻求政府的支持自1709年美国宪法生效以来,企业一直通过资助选举、游说国会等方式在政府机构中寻找或行使政治权利,积累企业政治财富一直为众多的企业利益集团所重视。而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后,使政府干预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杠杆。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劳伦斯和洛尔施合著的《组织和环境》论述了企业外部环境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企业应注重依据环境自变数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变数方面的函数关系确定有效的管理方式,其中政治和法律环境就是不容忽视的外部环境因素。由此可见,非经济手段尤其是政府力量对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已得到管理学家的认同。第二阶段: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全面开展政治经营20世纪70年代,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在进行国际营销研究时提出了大市场营销的思想,即在原4P的基础上补充了公共关系和权力这两个新的2P因素,政治力量由原有理论所认为的企业不可控因素已正式介入微观营销活动。此时,各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也逐渐增大。因此,企业更加主动地通过参加政治活动,协调公共关系等多种方式来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对象也由单一的政府扩展到非政府组织和各种社会团体。第三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政治经营上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指出:“在超越国界的经济单位里,国家政治超过经济力量。”他认为企业面临的环境有三个重叠的圆,第一是真正全球化的经济体;第二是一个区域化的经济体;第三是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方性实体,它虽是经济性的,但更主要的,它是政治性的。与之相对应,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它们开始采用政治手段推动开发市场的进程,政治经营已成为企业可利用的战略的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古代,因为从汉朝以来一直实行抑商、轻商政策,所以很多商人不得不依赖于政治,如秦朝的吕布韦、晚清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等人。“权重如山,财流于水”,这是当时的生意人所信奉的教条。当了现代,由于受传统思想以及原来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和干预范围及深度比西方国家要大得多,对工商企业的影响也更大。鉴于政府因素对企业的重要影响,我国各类企业无不花相当精力来营造对自己有利的政治经营环境。然而,我国学术界对有关企业政治策略和行为的理论研究都很少,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政企分开、行政干预等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从而笔者认为,关于我国企业实施政治经营的理论与政策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政治经营”的内涵当今的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左右,而且越来越多的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干扰。非经济因素包括政治、社会、文化、历史、思想及意识形态等。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看,在世界范围内现已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经济政治化与政治经济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二是国际问题国内化与国内问题国际化的趋势愈益突出。这两个趋势都涉及到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企业经营中的非经济性因素由多种渠道产生:一是市场交易对象的需求目标不仅仅是经济性的了。他们在要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附加上其它非经济性要求,如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不仅要考虑价格、质量等经济因素,还要关心环保和社会进步等非经济因素。二是大量的非经济主体(如消费者组织、环保组织、地区性社团、民族主义团体等社会组织)介入市场活动,与企业之间的磨擦日益加剧。三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加深。1994年11月,江****主席在APEC会议上曾说过:“当今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现代技术缩短了地域上的距离,人类面对的许多挑战超越国界****。经济关系、贸易交流、科技发展、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减灾救灾、禁绝毒品、预防犯罪、防止核扩散和防治艾滋病等诸多方面,都是全球性的问题、是相互依存的,无一不需要开展合作,需要有共同遵守的规范。”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两大因素对之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一是金融危机引起全球对经济自由主义的反思,维护金融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二是国际恐怖主义使得世界经济的安全成本大大提高,政治因素对经济的影响日显突出。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使人们认识到,全球恐怖主义的安全风险产生的后果远比最初想象的要大,并且持续的时间更长。新的成本——特别是安全成本——大幅提高,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力量。上述力量无一不在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取向。实际上,任何社会组织都有其相应的理念取向,而且它要受其核心的价值观所支配,企业的经营理念取向同样也要受其核心价值观的支配,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构成企业经营理念的最基本要素。经营理念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的使命和宗旨,它主要阐述企业生存的价值取向,它是企业的最高理念,是企业全部经营理念的灵魂;二是企业的目标,主要是指企业长期的根本性的价值目标,它一般由企业家提出,并融合企业、股东和员工的价值观,它是企业使命和宗旨的具体化。围绕核心价值观而派生的经营哲学、企业伦理等则是构成企业经营理念的重要内涵。尽管经营哲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日本企业家却赋予了它鲜明的个性。例如:东芝公司的土光敏夫把他的经营哲学概括为“稳定的经营”,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的经营哲学是“做开路先锋”,京陶公司的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是“用心经营”,而松下幸之助则认为,经营就是政治,经营过程就是权力和服从的实施、实现过程,企业的政治理念就是企业如何运用权力,扩展企业外部权力空间,落实内部伦理的根本理念。可以说,经营哲学反映了企业或企业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充满个性的经营观。而我们所谓的企业政治经营是指,由于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的变化,企业需要将政治手段纳入到生产、经营、营销和管理等所有决策的全过程中,政治力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企业家需要以政治家的眼光与手段通过发挥政治影响力来经营和管理企业的经营哲学。我们在考察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时发现,企业经常采用政治手段推动开发市场的进程,政治经营已成为企业可利用的“战略”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开展政治经营的思路中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建国以来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在高度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包办了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政企严重不分;改革开放以后,政企逐渐分开,国有企业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父子关系”有了一定改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政企关系有了较大变化,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政府对企业由计划、指令演变为指导、调控和服务。党的十四大决定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经济得以确立的关键是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使企业真正进入市场。其实质是政府权力从经济领域进行战略收缩,从过去当“所有者”、“计划者”,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中退出来,加强“公共物品”(产权保护、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的管理,并保护财产权、经济秩序和经济自由,而把掌握经济运作的责任交给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实现经济政治化转向经济科学化,经济垄断化转向经济市场化。政府由过去既当“裁判”又当“球员”,转变为只当“裁判”不再当“球员”。政企分开并不意味着政企完全割断联系,政府要当“甩手掌柜”。不可否认,政企分开的市场运作的自发性会形成自发秩序,但市场经济并不排除政府的参与和管理,只不过管理的性质已发生变化,由过去垄断支配式管理变为平等服务性质的管理。这些变化为中国企业实施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营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和空间。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营,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显得不太成熟,甚至有些稚嫩。但随着WTO规则的进一步落实,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企业必将实施自己的政治经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开始建立,传统的习惯势力仍在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因此,我们应该把握经济的时代特征——政治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市场自由化、贸易区域化、产业一体化、竞争规范化、智力产业化、资产无形化,了解国内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经济政治化、政策地方化、市场****化、贸易本位化、产业趋同化、竞争无序化、智力分散化、资产有形化,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风浪中,始终不迷失方向。借鉴西方政治经营研究成果的思路到目前为止,西方学术界关于企业政治经营的研究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西方政治及法律体制的,不可能完全适合我国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企业的政治经营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针对我国特殊国情,应该研究我国各类企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政治行为、政治活动的范围及方式、政治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以及影响策略选择的因素等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刚刚起步,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存在,这就使得中国企业的政治经营必然会与西方国家企业实施的政治经营不同。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在我国表现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点。在西方的政治经营研究中,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例如,如何验证政治经营策略的有效性,政治经营随时间而改变的方式以及政治经营发生的环境等问题。另外,评价企业是否应该退出政治领域,以及哪些因素导致企业退出政治领域,都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企业政治经营的研究重点是研究企业政治策略制定与实施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并将企业组织行为理论及战略管理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我国企业应考虑如何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并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经营管理企业,寻找实施政治经营的合理策略。政治经营战略和策略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针对性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企业开展政治经营研究的思路目前的国有企业经营改革基本确立了企业改革的市场化指向:一是改变了企业作为非产权主体的身份,企业成为一种特殊的产权主体,即经营权主体;二是改变了企业单纯行政附属物的身份;三是改变了企业计划执行者的身份;四是改变了企业行为目标,尽管利润最大化只是留利最大化的手段,但它们第一次有了和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相类似的行为目标。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我国企业将进一步同国际市场接轨,同国际市场规则接轨。中国企业必将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局面而努力,政府将真正成为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机构,政企关系将逐步由“政府引导企业”演化为“企业引导政府”。笔者认为,中国企业政治经营研究的思路应该是:为我国企业政治经营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思路,构筑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框架;通过对相关理论、策略的研究,指导企业政治经营战略的制定,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企业通过有效地实施政治经营战略,赢得董事会、各种社团等内外部组织的支持;使企业通过实施政治经营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帮助企业通过实施政治经营战略开拓、扩大国内、国际市场。参考资料:1.孙明贵,国外企业的政治经营及其效果分析,《外国经济与管理》杂志,2002年第1期2.贺远琼,西方企业政治行为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杂志,2002年第8期
本文标题:企业战略-政治经营在企业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