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41T 948-2014 白灵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
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948—2014白灵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TechnologyspecificationoffactorycultivationofPleurotuseryngiivar.tuoliensis2014-07-30发布2014-09-30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948—2014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负责起草,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河南和缘食用菌有限公司、郑州云涌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源春、张玉亭、孔维丽、李晓青、孔维威、袁瑞奇、焦扶危。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郑明立、祝秀花、韩玉娥。DB41/T948—20141白灵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灵菇工厂化生产的产地环境、厂房建设、原料要求、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白灵菇工厂化瓶栽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440尿素GB/T5483天然石膏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T10463玉米粉GB/T12728食用菌术语GB5007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HG2321磷酸二氢钾HG2940饲料级轻质碳酸钙JC/T479建筑生石灰NY/T119饲料用小麦麸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862杏鲍菇和白灵菇菌种NY/T1836白灵菇等级规格NY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5358-2007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农业部第62号令(2006年)《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GB/T12728-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2728-2006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工厂化栽培factorycultivation利用微生物技术和现代环境工程技术,在完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食用菌的室内周年栽培。[GB/T12728-2006,定义2.6.18]DB41/T948—201423.2瓶式栽培bottlecultivation利用塑料瓶作为培养料容器的一种栽培方式。3.3培养基medium具有适宜的理化性质,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基质。[GB/T12728-2006,定义2.1.22]3.4培养料substrate为食用菌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物质。如木屑、棉籽壳、麦麸、米糠等。[GB/T12728-2006,定义2.6.44]3.5消毒disinfection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有害微生物的方法。[GB/T12728-2006,定义2.5.10]3.6灭菌sterilization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一切微生物的方法。[GB/T12728-2006,定义2.5.11]4产地环境应符合NY5358规定。5厂房建设5.1厂区布局根据栽培工艺,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厂区规划,总体布局可分为堆料场、仓库、装瓶区、灭菌区、接种区、培养区、出菇区等。堆料场、仓库、装瓶区、灭菌区、接种区、培养区、出菇区面积比例分别为5︰3︰3︰1︰2︰15︰30,即配套区与出菇区的比例约为1︰1。5.2水电配置日产10t的白灵菇工厂应配装1200KVA变压器一套,配备用发电机一台,水源满足供应。5.3菇房建设菇房可用双面0.5mm的彩钢夹芯板建造,夹芯板外围厚12.5cm、顶板厚15cm、走道和隔板厚10cm,夹芯板内的泡沫密度为18kg/m3,板与板之间应密封。每栋菇房长宽为55m×22m,有效栽培面积900m2~1000m2。5.4接种室建设5.4.1设计结构DB41/T948—20143应密封、无死角、可调温。空气洁净度等级应按GB50073的要求进行建设,接种区域空气洁净度等级达到100级,其他区域达到10000级。5.4.2无菌措施应采用高效过滤器不断将空气循环,滤去接种室内空气中的尘埃、细菌、霉菌孢子及菌丝片段。5.5养菌房建设每间标准养菌房面积45m²,即长9m,宽5m。具有保温、保湿和空气交换功能。采用层架培养,架宽0.92m,长8.5m,架与架之间靠紧并用螺栓加固,一般设10层,层距37cm,两边距墙15cm,中间走道1m。最底二层可适当增加至50cm。每库可以培养20000瓶。也可采用大库房垫板堆放发菌。5.6出菇房建设5.6.1建造要求按5.5的规定建设。5.6.2通气设施在每间标准出菇房的通道边两端开上下窗各一对,上窗低于檐50cm,下窗高出地面20cm,窗户大小为37cm×37cm。两个上窗安装三号轴流风机,下窗装上百叶帘。窗外加装防虫网。或采用湿度、CO2浓度自动控制设备。5.6.3辅助设备每间标准菇房安装35W节能灯5盏,宜加装9KG/H超声波加湿机1台。5.6.4调温设施每间标准菇房安装1台7.5HP制冷机组,并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5.6.5出菇床架宜采用层架,层架规格及摆放与养菌房同。6原料要求6.1主料培养料质量应符合NY5099的规定。6.2辅料玉米粉应符合GB/T10463的规定,麦麸应符合NY/T119的规定,石膏应符合GB/T5483的规定,石灰应符合JC/T479的规定,磷酸二氢钾应符合HG2321的规定,尿素应符合GB2440的规定,轻质碳酸钙应符合HG2940的规定。6.3用水DB41/T948—20144应符合GB5749的规定。7菌种制作7.1母种制作7.1.1配方采用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如:马铃薯200g(用浸出汁),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7.2原种制作7.2.1配方配方一:麦粒(含水55%~60%)98%、蔗糖1%、轻质碳酸钙1%。配方二:棉籽壳90%,麦麸7%,玉米粉2%,石膏1%,含水量63%~67%。7.2.2配制7.2.2.1容器原种与栽培种的容器均用塑料瓶,宜为1100mL容积。7.2.2.2装瓶将浸泡透的小麦(无白心,春季12h,冬季24h),蒸煮20min,沥水冷却后撒入蔗糖、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装至瓶肩处。棉籽壳培养基要在瓶中间打孔至离瓶底3cm处。7.2.2.3封口盖好瓶盖。排放在塑料周转筐内,每筐放16瓶。7.2.3高压灭菌将装好培养基的塑料瓶放入周转筐,进行高压灭菌,待压力达0.15MPa(对应126℃)时,保持2h。7.2.4冷却与接种7.2.4.1冷却后接种当瓶内培养基冷却至25℃~28℃时,移入无菌室进行接种。菌种宜选择优质高产、抗杂性强、无杂菌和虫害侵染的。使用的菌种应符合NY862的规定。菌种制作应符合NY/T528的规定。7.2.4.2菌种培养接种后移入22℃~24℃的养菌室培养,一般22d长满瓶。发现污染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7.3栽培种制作同原种。唯使用的种源为原种,是原种的进一步扩大繁殖,每瓶原种可扩接栽培种40~50瓶。DB41/T948—201458栽培8.1栽培容器采用床架塑料瓶立放或斜放出菇法生产。以聚丙烯或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为容器,宜为1100mL容积。塑料瓶原料应符合GB9687、GB9688的规定。8.2栽培工艺流程培养基配制→装瓶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催蕾管理→出菇管理→采收。8.3培养基配制8.3.1培养基配方配方一:玉米芯300kg,棉籽壳100kg,麸皮90kg,石灰5kg。配方二:棉籽壳500kg,麦麸40kg,玉米粉20kg,石膏12.5kg,石灰12.5kg,磷酸二氢钾1kg,尿素1.5kg。8.3.2配制方法按培养基配方比例称好各种原辅料,将原辅料倒入搅拌机内加水混合拌匀。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63%~67%,pH值7~8。8.4装瓶用装瓶机装瓶,装料高度为瓶口下0.5cm~1cm。压实,松紧适宜,料中间打孔,盖好瓶盖后放入周转筐内。装瓶与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8.5灭菌与冷却8.5.1灭菌采用高压灭菌。将栽培瓶放置于周转筐内,再将筐放置于杀菌台车上,移入高压灭菌锅内。通入蒸气,待压力达0.15MPa(对应126℃)时,保持3h。然后自然降压为0,打开锅门。8.5.2冷却灭菌后的栽培瓶移到预先消毒的冷却室或接种室中冷却,待冷却至温度25℃~28℃为适。8.6接种8.6.1菌种塑料瓶装麦粒菌种或棉籽壳菌种。使用的菌种质量应符合NY862的规定,宜使用菌丝满瓶后3d~5d的菌种。8.6.2接种方法在无菌室进行接种,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量均匀一致。8.6.3接种量每瓶麦粒种接40~50瓶,每瓶棉籽壳菌种接30~40瓶。DB41/T948—201468.7菌丝生长期管理8.7.1菌瓶摆放方式放瓶前一星期,将培养室打扫干净,并消毒一次。将装好瓶的筐整齐的立放在层架上。8.7.2培养室温度培养初期(7d前)温度为24℃~26℃,中后期(7d以后)温度为23℃~25℃。8.7.3培养室湿度培养期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8.7.4培养室光照黑暗条件下避光培养。8.7.5培养室通风培养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5%以下,可通过自动通风装置调节。8.7.6发菌期检查培养10d后对菌丝生长情况进行第一次检查,及时清理污染瓶。20d后进行第二次检查。8.7.7分拣归类经30d左右,菌丝在瓶内料中长满,进行第三次检查。8.7.8后熟培养菌丝长满瓶后,控制温度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通风闭光条件下,继续培养30d~35d(不同菌种),以促进菌丝生理成熟。直至菌瓶内菌丝生长浓白后转入催蕾管理。培养后期要给予一定光照刺激,光照强度不低于100lx~200lx。8.8催蕾期管理8.8.1低温刺激菇房温度控制在0℃以下,进行低温刺激,连续3d~5d,冷透为止。8.8.2搔菌补水冷刺激后搔菌。用搔菌设备将塑料瓶盖掀去,用搔菌爪在菌丝面上将老菌皮扒去、倒掉,并在菌丝料面上喷雾。8.8.3摆放方式培养瓶立放或斜放在出菇房内层架上。8.8.4催蕾期管理8.8.4.1温度温度控制在10℃~12℃。DB41/T948—201478.8.4.2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8.8.4.3光照给予200lx~500lx的散射光照。8.8.4.4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06%。8.8.5现蕾在以上环境条件下,经12d~15d,瓶内培养基表面即出现米粒状原基。8.9子实体形成期管理8.9.1菇蕾期8.9.1.1疏蕾当菇蕾长到1cm左右时,进行疏蕾,每瓶只保留1~2个菇形圆整的幼蕾。8.9.1.2低温蹲菇疏蕾后,温度控制在6℃~8℃,时间持续2d~4d。8.9.1.3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8.9.1.4光线给予300lx~600lx的散射光照。8.9.1.5通风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06%以下。8.9.2子实体发育期8.9.2.1温度温度控制在8℃~10℃。8.9.2.2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8.9.2.3光照给予300lx~600lx的散射光照。8.9.2.4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06%以下。DB41/T948—201489病虫害防控9.1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控。9.2接种室采用高效过滤器循环空气,定期检查更换过滤设备,保证空气无菌级别达到要求。接种区域空气洁净度等级达到100级,其他区域达到10000级。9.3发菌期9.3.1培养室消毒在每批菌瓶进房前2d~3d,用消毒剂喷洒地面、床架和墙壁一次。9.3.2污染处理培养初期培养基易发生杂菌感染(链孢霉、木霉、细菌、黄曲霉等),定期挑选,及时清理,集中处理。9.4出菇期禁用任何药剂防病治虫。9.5出菇结束及时清理菇房,消毒,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10采收10.1采收标准按照NY/T1836的规定执行。1
本文标题:DB41T 948-2014 白灵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8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