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企业战略-ERP厂商的合作与管理探讨
★★★文档资源★★★摘要:针对国内ERP厂商、用户和产品方面的问题,阐明了我国ERP厂商互相合作、加强联合的现实意义;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ERP厂商合作模式——虚拟ERP企业,并探讨了虚拟ERP企业的特点、组建步骤和运作管理。关键词:ERP厂商;虚拟企业;合作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全球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深化,我国ERP厂商正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1)提高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开发和设计出功能性强、专业化水平高,具有延展性、灵活性,易实施、易维护,互相兼容又能快速集成的即插即用式组件化、模块化ERP产品;(2)解决我国近一千万家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满足中小企业希望降低成本开支、缩短实施周期、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的要求;(3)在国内市场上与近40家国外ERP厂商竞争,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目前国内ERP厂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1)实力和规模相对来说都比较小,资金匮乏,产品覆盖面广,资源分散,条块分割,部门封闭,形成“小而全,大而全”低层次重复性设计的局面;(2)国内ERP厂商基本上都是起源于专业的单一ERP独立开发商,仅在某一二个方面优势突出,相互间信息封闭,互不兼容,产品功能尚不配套完善,缺乏扩展性和适配性;在软件体系设置和模块搭建上欠灵活,尚不能完全有效地将灵活多变的组织管理方式和考核方式映射到系统中去;(3)产品历程短,缺乏完善和耦合。作为高端ERP产品,其开发设计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长时间的完善,如SAP产品从1973年推出到1996年才产生3.0版本,而ORACLE也是在1985年推出,在1995年以后产品才能和SAP相抗衡;而且,高质量的ERP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还需要广泛的技术耦合。因此,国内ERP厂商各自经营,独立运作的传统做法很难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突破性地进展。ERP厂商相互合作是网络时代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ERP厂商加强合作的意义1928年,专门论述分工与专业化对经济组织演进过程作用的英国经济学家扬格(A.Yang)发表了题为“收益递增与经济进步”的文章,文中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被称之为“扬格定理”的命题。其主要思想是:市场的大小不但由人口规模,而且由有效购买力决定,而购买力由生产率决定,但生产率又依赖于分工水平,这意味着一个动态机制产生了某种良性循环,使分工水平和市场大小不断增加。对于ERP厂商来说也有三种状态:(1)自给自足状态。即设某种ERP产品有四家互不往来的个体或厂商开发设计,每个个体或厂商专业化水平低,组织与管理结构重复,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且竞争同一个市场;(2)局部分工状态。此时,原来的ERP产品分解为两个部分,单个部分的开发设计者由四个减为两个,每个个体或企业专业化水平上升,生产集中程度提高,单个产品的市场竞争对象也由四个减为两个;(3)完全分工的均衡状态。此时,各个体或厂商实现了完全的分工,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或同一产品的不同部分,并占有不同的市场。对于我国ERP厂商来说,欲提高其产品的专业化和集成化水平,既能在低端市场实现分割,又能在高端市场上实现共享,则必须进行合作与分工。各ERP厂商在各自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分工开发与设计ERP系统的不同模块,从而能集中力量于自己的特长,提高产品专业化水平和技术含量,确保在低端市场上产品不同,互不竞争,实现市场分享;又由于分工后,各ERP厂商再实行合作,使得各自的产品互相支持、互相兼容,并且能快速组合、取舍和集成,既满足了中小企业快速实施、分步进行的需要;又能进军高端市场,实现市场共享。只有分工没有合作,分工设计的产品就会成为信息孤岛,技术上难以耦合。因此,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规范,实现分工与协作,共享分布式资源,进行协同开发与设计,实现强强联合,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是我国ERP厂商的最佳选择。二、ERP厂商的合作模式——虚拟企业ERP虚拟企业的实质是围绕ERP产品的功能构成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把分别具有对应模块核心能力的分散的同行企业按一定的规则和规范虚拟地联合在一起,实现强强联合,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它以虚拟股份的形式将各自的核心技术与产品等分布式资源通过网络耦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长期紧密的平等联盟。ERP虚拟企业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层次:第一层(中心层)为中、高端市场需求,它表示建立虚拟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参与国际化竞争;第二层为解决方案,ERP产品能否参与国际化竞争又取决于其解决方案的强弱与否,即能否将客户灵活的组织管理方式和考核体系映射到系统中去,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用户不同的管理意图;第三层是系统的集成与分解,各模块之间能否快速方便地集成以及能否根据需要进行取舍,是否有利于分步实施,是其能否解决企业发展变化过程中需要的关键,虚拟企业的建立保证了各个系统模块之间能够非常方便地实现有机集成和分解;第四层为各伙伴成员的专业化模块,它体现了分工和对分布式资源的充分利用,它有利于集中紧缺的资源,实现优势产品的纵向开发与设计;第五层为虚拟机构和虚拟环境层,它建立在网络协同开发与设计系统上,是虚拟企业的管理层。1.虚拟ERP企业的特点。虚拟ERP企业的组成成员将各自的产品范围缩减到一至二个,即所谓的核心产品(CoreProducts),成员企业只专注于自己最有竞争力的产品。虚拟企业通过集成各成员的核心产品和相关资源,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形成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通过分享中高端市场,实现共赢的目的,从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能有更大的获胜机会。而传统企业的核心能力相比之下呈现模糊性和多元性,与传统企业相比虚拟ERP企业具有如下优点:在技术上能互相支持和快速集成,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在市场上能分享高端市场,分割低端市场(不存在垄断),实现风险分摊和共赢等。在合作模式上是一种长期联盟,而且在建立虚拟企业前各合作伙伴必须先对自己的业务进行收敛和分工(这种分工主要是对ERP通用模块的分工,而对专用模块以及ERP以外的产品各合作成员仍有自主权和灵活性);另外,虚拟企业的出发点是基于战略竞争的需要,而不是基于项目、产品或服务。虚拟企业组成成员之间没有主辅关系,也不存在外包关系,其利益的分配以使用的组件和模块进行结算。市场的开辟为共同进行,但是各成员仍有自己单独的业务和市场。2.虚拟ERP企业的组建。虚拟ERP企业组建的主要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几家ERP厂商的互相考察,在初步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发起合作倡议;之后由各厂商主要负责人组成虚拟董事会,对合作分工中有关事宜、规则、规范等予以约定(包括各厂商产品方向,单独市场的划分,约束方式以及共同开发与设计的分工、管理与利益分配等);虚拟权益的评估与认定;签订合作协议;制订虚拟企业章程,建立虚拟组织机构;建立协同开发与设计体系(包括硬件与软件的建设);创建协同开发与设计环境等。3.虚拟股份企业的管理。虚拟企业的运作管理由三大部分构成:管理规则,组织机构和协同管理。虚拟组织机构在管理规则的指导下进行组织管理,它主要包括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协同开发与设计管理、市场管理、财务管理、利益分配和运作管理。其中,战略管理的主体是虚拟董事会,是对虚拟ERP企业的发展方向、合作成员合作关系的变动、管理规则的约定、利益分配原则等重大战略性事务的管理。组织管理包括对虚拟ERP企业的机构、人员组成、部门职能、职责和负责人的管理以及相互间的协调。它包括外部项目组、内部项目组和基本组织元三部分。外部项目组,亦即虚拟项目组,是实现虚拟ERP企业机遇产品过程的直接组织单位,是一种跨企业跨功能的虚拟工作团队。内部项目组,是合作伙伴企业根据机遇的要求建立的多功能项目小组,它与企业的原有组织结构并不割裂,是根据机遇的需求对原有企业结构中的基本组织元的一种优化重组。他们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基本组织元,是企业内部实现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单元,有人、设备等资源构成,在企业中是相对稳定的部分。协同开发与设计管理主要依靠协同开发与设计管理平台进行,协同开发与设计管理平台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系统管理模块、开发与设计组织模块、通讯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流程管理模块以及权限管理模块等。市场管理:各合作企业分别以市场代理的身份经销虚拟股份企业的产品,在其与客户洽谈成功后,由虚拟ERP企业统一组织对客户进行需求分析、方案制定、协同开发与设计、以及实施等;同时,由各成员企业共同建立售后网络服务体系。财务管理即虚拟ERP企业日常的账目处理和结算。利益管理包括共同基金的管理,利润的分配以及商标与产权的管理等;利润分配以项目为单位并主要按产品的模块组成进行分享。商标与产权的管理:虚拟ERP企业一旦建立,各成员企业不在使用以前的产品商标,而是使用共同的商标。产品产权按组成组件和模块进行分割。运作管理又包括信息、知识、物流和契约的管理;信息平台、知识平台、物流平台和契约平台共同构成虚拟股份企业的运作环境。实现ERP厂商的合作,建立虚拟ERP企业,既有利于我国ERP厂商参与市场竞争,又能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从而切实解决我国广大中小型企业在实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2002年10月,国家863计划ERP课题评审结束时,以北京和佳软件公司为首,包括金碟、金思维、浪潮通软、金航数码、博通、希门及上海机械电脑公司在内的国内8家ERP厂商中标,与科技部签署了“适合中国国情的ERP管理软件系统”课题的总承包合同,这一举措说明了我国ERP厂商开始步向合作之路。
本文标题:企业战略-ERP厂商的合作与管理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