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人大附中-初三-化学-刘丹-教学设计-拯救珊瑚礁
课题名称拯救珊瑚礁——初三二氧化碳的复习教师姓名刘丹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科化学年级初三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以“拯救珊瑚礁”为线索,提供大量真实情境素材,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同时复习提升对二氧化碳的整体认知。把“分类表征”“变化守恒”“绿色应用”等化学核心素养渗透于教育教学中。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氧化碳是初中学生认识的最核心化学物质之一,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化学教学应当重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将二氧化碳的复习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本节课期望突破的。从培养核心素养方面:通过化学的学习,期望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物质世界及其变化现象形成结构化的理性认识,能够用多种方法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表征;同时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能用对立统一和联系发展的观点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教学内容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为前提,使学生建立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知道化学应用必须考虑化学过程对自然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做出决定。从评价方面:从2015年起,中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考试范围没有变化,但考试内容新增题型“生活现象解释”、“科普阅读理解”、“生产实际分析”三类题型,考察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进行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6年中考仍然注重上述能力的要求。(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但是对于知识认识的系统性和有序性方面有待提高。在真实的生产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分析角度。另外学生对于资料中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能力有待加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建立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反应体系。2.复习碳循环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的树立,学习分类表征物质及反应。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剖析,提高信息提取和加工能力,初步学会多角度考虑实际工业问题。3.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利用,体会变化守恒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解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辩证的认识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2.体会绿色化学的思想,倡导低碳生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构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知识体系。教学难点:形成运用化学反应和化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角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拯救珊瑚礁之我寻因【引入】课前播放珊瑚礁视频【任务1】珊瑚礁是怎么破坏的呢?请阅读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1,2。【问题1】什么是导致珊瑚礁逐渐消失的“罪魁祸首”?【问题2】从海洋酸化的角度看,是怎样的反应导致珊瑚礁消失的?【任务2】思考:二氧化碳的来源有哪些?并进行分类整理。观看视频。从资料中获取信息,探讨珊瑚礁破坏的原因。1.二氧化碳是罪魁祸首2.CaCO3+H2O+CO2=Ca(HCO3)2思考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写出相关反应,并进行分类整理。主要按反应类别或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感受海底世界多样与美好。引导得出破坏珊瑚礁的物质及反应。应用变化守恒思想,梳理生成二氧化碳的相关反应,并且建立思路的有序性,体会分类表征思想。环节二:拯救珊瑚礁之我行动【任务3】假设你是某工厂的工程师,请你设计方案:吸收工厂尾气中的二氧化碳。【任务4】工业生产中两种常见的二氧化碳捕集的化学吸收法,为什么工业应用上述两种物质吸收二氧化碳?【展示】罪魁祸首or股肱之臣?分析仍然存在没有解决的问题。思考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反应,并进行优化选择。最终聚焦在NaOH和Ca(OH)2分别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上。完成两种方法的化学方程式。NH3·H2O+CO2=NH4HCO3K2CO3+H2O+CO2=2KHCO3评价分析两种化学吸收方法,讨论选择的原因。聆听感受思考,发现问题。复习以二氧化碳为反应物的反应,再次应用变化守恒思想。建立分析评价实际生产问题的角度。辩证的看待化学物质。环节三:拯救珊瑚礁之我畅想【问题】为了更好的拯救珊瑚礁,请畅想:捕集后的二氧化碳还可能怎样使用?【活动】回顾碳循环,寻求突破。【追问】为什么难以实现?结合碳循环图,思考如何突破:唯一能突破的地方就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石燃料或类似的有机物。思考,想到反应条件或能量的影响。打开思路,再次应用守恒思想。除了物质转化,化学反应还应关注反应条件,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通过科学前沿的研究,【展示】目前前沿领域的研究:1.2012年冰岛实际投产的工厂,利用地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2.Science研究,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态烃燃料。【总结】“拯救”的思路和意义。观看资料。感受化学反应的魅力。感受应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拓展视野,展示化学反应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总结提升,并体现绿色化学思想。教学资源设计【板书设计】【学案设计】拯救珊瑚礁班级姓名学号一、我寻因【任务1】珊瑚礁是怎么被破坏的呢?请阅读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1,2。消失的珊瑚礁珊瑚礁是数百万年来由珊瑚虫的钙质硬壳与碎片堆积,并经珊瑚藻和群虫等生物遗体胶结而成的一种结构。这个结构可以影响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和生态条件,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珊瑚礁的形成对水温、酸碱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在伦敦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科学家提出在过去的30年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已经失去了近50%的珊瑚,并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衰亡。在诸多影响因素中,由二氧化碳排放过量引起的日益变暖的气候和日渐酸化的海水对珊瑚礁的生存产生最为严重威胁。科学家警告说,如果不能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水平,此后数十年内珊瑚礁的生长将逐渐停止,并开始溶解直至全世界所有珊瑚礁遭受“毁灭”的命运。二氧化碳是怎么使珊瑚礁逐渐消失的呢?机理比较复杂。但从海水酸化的角度,我们可以简单的解释为在海水中,珊瑚礁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进而导致珊瑚礁的逐渐溶解甚至灭亡。1.什么是导致珊瑚礁逐渐消失的“罪魁祸首”?2.从海洋酸化的角度,是怎样的反应导致珊瑚礁消失的?【任务2】思考:二氧化碳的来源有哪些?并进行分类整理。二、我行动【任务3】假设你是某工厂的工程师,请你设计方案:吸收工厂尾气中二氧化碳。【任务4】工业生产中两种常见的二氧化碳捕集的化学吸收法,为什么工业应用上述两种物质吸收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法氨水法热钾碱法化学物质NH3·H2OK2CO3物质类别弱碱盐腐蚀性较小较大是否循环使用否(产物NH4HCO3可做肥料)是净化能力95%以上98%左右使用成本低较低三、我畅想为了拯救珊瑚礁,请畅想:捕集后的二氧化碳还可能怎样更优化的使用?学习效果评价设计通过学案辅助,课后评价学生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反应体系建构情况以及对生产实际分析的落实情况。以其中一个评价为例:【评价目标】以二氧化碳为产物的反应总结并分类,。【评价活动】任务2思考写出二氧化碳的来源有哪些?进行分类整理并展示。某组同学填写的学案内容如下:【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项目本组评价他组评价教师评价反应书写(40分)1.书写正确(15分)2.总结全面(15分)30分24分反应条件表述不准确,漏写一些。反应26分写出一些基本反应,但应描述更准确,有些反应可以补充。分类表征(30分)1.有分类的思想(10分)2.分类角度正确(10分)3.分类全面(10分)30分27分分类里没有包括所有反应。29分分析表征比较全面,思路清晰。活动过程(30分)1.态度积极(10分)2.讲解交流(10分)3.提出问题(10分)28分讲解有点简单。26分不够流利.30分分析解答比较充分,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1.本节课作为一节二氧化碳的复习课,没有采用常规的知识点总结,而是通过联系“拯救珊瑚礁”的真实情境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主动调取已有知识,落实二氧化碳相关反应及性质,建构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反应体系。2.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通过寻找二氧化碳从哪来,到哪去的过程,首先将学生一定会用到的“变化守恒”思想外显出来。而在书写具体反应的时候强调“分类表征”的重要性。而从拯救珊瑚礁的立意,包括过程中对二氧化碳的各种回收利用,均在其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3.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建立生产实际分析的角度。在完成任务3的过程中,首先由学生自己设计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评价,建立一定的分析角度。而后立即抛出任务4,制造冲突,让学生从更深更全面的角度考虑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4.拓展视野,同时让学生辩证认识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通过二氧化碳这个物质是罪魁祸首还是股肱之臣的分析展示,让学生辩证的看待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通过科学前沿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不断的发展创造,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5.在最后结合碳循环,引用科学文献报道,进行二氧化碳的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关注:除了物质转化,化学反应还应关注反应条件,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本文标题:2-人大附中-初三-化学-刘丹-教学设计-拯救珊瑚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1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