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41T 892-2013 生态廊道绿化设计技术规程
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生态廊道绿化设计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ofgreeningdesignforecologicalcorridorDB41/T892—20132013-12-25发布2014-02-25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892—2013I目次前言……………………………………………………………………………………………………Ⅱ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分类与分级…………………………………………………………………………………………24.1分类……………………………………………………………………………………………24.2分级……………………………………………………………………………………………25一般规定……………………………………………………………………………………………25.1设计原则………………………………………………………………………………………25.2功能定位………………………………………………………………………………………25.3与其他规划关系………………………………………………………………………………36总体设计……………………………………………………………………………………………36.1基本要求………………………………………………………………………………………36.2不同区位生态廊道设计要求…………………………………………………………………36.3不同立地条件生态廊道设计要求……………………………………………………………36.4不同分类生态廊道设计要求…………………………………………………………………47专项设计……………………………………………………………………………………………57.1地形设计………………………………………………………………………………………57.2种植设计………………………………………………………………………………………57.3节点设计………………………………………………………………………………………67.4配套设施设计…………………………………………………………………………………68设计阶段及成果……………………………………………………………………………………88.1总体规划………………………………………………………………………………………88.2方案设计………………………………………………………………………………………88.3施工图设计……………………………………………………………………………………8附录A(资料性附录)推荐植物配植模式……………………………………………………………9DB41/T892—2013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委员会技术归口。本标准由郑州市林业局负责起草,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国行、寇丽芬、张学忠、毛训甲、田爱芳、王中超、王珠娜。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杨春、邢俊敏、曹娓、范跃峰、赵丽、张杰、张乾、李宁、张国育、姚晓改、张俊丽、何颖娟、高雅贞、田文婷、王新潮、胡国、张永芝、党运宽、穆博、胡艳芳。DB41/T892—20131生态廊道绿化设计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廊道绿化设计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分级、一般规定、总体设计、专项设计和设计阶段及成果。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境内道路和水系生态廊道绿化设计,不适用于以生物迁移功能为主的生态廊道规划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标准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GB/T16453.1~16453.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6—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50220—19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T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50420—200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2005—2012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CJJ48—1992公园设计规范CJJ75—19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2005]第146号《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8]216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令[2011]第90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廊道Ecologicalcorridor以道路、河流为依托,具有生态服务、地域文化展示以及休闲康体等功能的带状廊道类型。3.2节点Nodeofecologicalcorridor生态廊道的重要地段以及两条或两条以上生态廊道的交汇区域。DB41/T892—201324分类与分级4.1分类分为道路生态廊道和水系生态廊道两类。4.2分级4.2.1道路生态廊道分为以下三级:a)Ⅰ级: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b)Ⅱ级:省道、城际快速通道、城市组团间连接道路、旅游通道;c)Ⅲ级:城市干道、县乡公路。4.2.2水系生态廊道分为以下三级:a)Ⅰ级:流经省域的黄河、淮河主河道及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b)Ⅱ级:流经省域四大水系(黄、淮、海、长江)一级支流、主干渠;c)Ⅲ级:流经省域四大水系二级支流、支渠。5一般规定5.1设计原则5.1.1生态优先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构建丰富的生态环境,与原有的生态系统相融合。5.1.2景观协调原则生态廊道设计要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统一。5.1.3因地制宜原则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生长良好的植物品种。同时充分分析场地条件,紧密结合实际,增强设计的可操作性。5.1.4一专多能原则满足生态、防护、景观美化、绿色出行、休闲康体、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功能需求。5.1.5城乡一体原则充分发挥生态廊道的连通作用,构筑城乡一体、丰富而自然的生态廊道网络。5.1.6经济适用原则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合理的确定生态廊道的功能、性质及建设标准。5.2功能定位功能定位如下:a)生物多样性保护;DB41/T892—20133b)生态防护;c)景观美化;d)文化传承;e)休闲观光;f)康体健身;g)绿色出行。5.3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应紧密结合当地的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交通设施规划、水利水系规划等专项规划成果,有效整合当地的各种生态景观资源,实现生态廊道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6总体设计6.1基本要求6.1.1已建生态廊道应依据现状地形、地貌,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场地原有自然资源,适当进行提升改造。6.1.2新建生态廊道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体现“近自然、大绿量、多功能、网络化”的设计特色。6.1.3植物品种选择应丰富多样,以抗逆性强、维护成本低、绿量大的乡土乔木树种为主,合理搭配灌木和地被。6.1.4以混交林为主,群落式种植。6.2不同区位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不同区位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如下:a)城镇建成区内生态廊道应符合GB50420—2007和CJJ75—1997规定;b)城镇建成区至规划区之间生态廊道设计宜生态与景观相结合,应符合GB50420—2007和CJJ75—1997的规定;c)城镇规划区外生态廊道设计以生态防护为主,应符合GB/T15776—2006第5章和第6章的规定。6.3不同立地条件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不同立地条件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如下:a)山区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以防止土壤侵蚀和山体美化为主;·与周边山体环境相协调;·重度土壤侵蚀地段、山体迎面坡、重要节点可适当增加生态廊道宽度;·重度土壤侵蚀地段应进行土壤侵蚀治理,治理应符合GB/T16453.1~16453.3—2008和GB/T16453.6—2008的规定。b)丘陵区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以防止土壤侵蚀为主;·合适地段结合生态廊道绿化种植果木树种;DB41/T892—20134·乔、灌、草复层绿化,减少表土裸露;·重度土壤侵蚀地段、重要节点可适当增加生态廊道宽度;·重度土壤侵蚀地段应进行土壤侵蚀治理,治理应符合GB/T16453.1~16453.3—2008和GB/T16453.6—2008的规定。c)平原区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以生态防护和景观美化为主;·与周边农田等防护林网相结合;·适度进行地形营造,形成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小环境;·节点等重点地段可适当增加生态廊道宽度。6.4不同分类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6.4.1道路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6.4.1.1以生态防护为主,并与场地周边防护林体系相结合。6.4.1.2优先选择绿量大、生态防护能力强、综合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6.4.1.3在视线引导、安全视距、耐风折等安全方面应符合GB50220—1995第7章的规定。6.4.1.4Ⅰ级道路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a)高速公路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临路一侧以生态隔离为主,结合当地特色种植用材林或经济林;·选择适宜生长的高大乔木为基调树种,规模化种植,形成路域生态屏障。每隔3km左右间植其它树种,进行生物隔离;·收费站、匝道区、隧道口等重要地段可种植常绿树、观花树种等,增强景观效果,引导视线。b)铁路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生态隔离与保证行车安全为主,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的第35条规定执行;·规模种植耐风折树种,倒树不应侵入铁路限界和安全保护区,限界和安全保护区标准距离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14条的规定。因地制宜种植用材林或经济林;·信号显示距离内禁止种植对信号形成障碍的高大树木,信号显示距离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的第61条规定执行;·重点加强铁路道口、大桥两侧、隧道口、城市市区、旅游道路、名胜古迹交汇处绿化,绿化与美化结合。c)国道生态廊道设计要求:·生态隔离与绿化美化结合;·临路10m~15m范围内乔灌结合,复层式种植,形成绿色屏障。外侧因地制宜种植用材林或经济林;·重点加强道路交叉口、河流交叉口、大桥两侧、隧道口、城镇周边及入市口、旅游景区附近等处绿化,绿化与美化结合。·距道路交叉口100m以内应种植枝下高大于3.0m的乔木或低于0.9m的灌木和地被。6.4.1.5Ⅱ级道路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a)旅游通道、城际快速通道等道路类型生态廊道绿化应以景观美化和生态防护为主,注意色彩、季相和层次的变化;b)省道等道路类型生态廊道设计要求:·生态防护为主,复层式种植;DB41/T892—20135·加强道路和河流交叉口、道路交叉口、城镇入市口、旅游景区附近等处绿化,绿化与美化相结合。·距道路交叉口80m以内应种枝下高大于3m的乔木或低于0.9m的灌木和地被。6.4.1.6Ⅲ级道路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a)城市干道生态廊道绿化设计应符合GB50420—2007第5章和CJJ75—1997的规定;b)县乡公路生态廊道以生态防护为主,与当地防护林体系相结合。并结合当地特色,种植用材林或经济林。c)距道路交叉口50m以内应种植枝下高大于3m的乔木或低于0.9m的灌木和地被。6.4.2水系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6.4.2.1应根据水位合理搭配水生、湿生、陆生植物品种。6.4.2.2部分地段种植鸟类食源植物,利于鸟类栖息繁衍。6.4.2.3滨水景观应与河流的自然驳岸、湿地相结合,在重要地段适度增加透景线和亲水空间。6.4.2.4距河岸3m范围内水深超过70cm的亲水空间,水边应加设栏杆或采取其它安全防护手段,确保游人安全。6.4.2.5应符合水利部关于河道堤防绿化与经营管理的规定。7专项设计7.1地形设计7.1.1不同地貌地形设计要求如下:a)
本文标题:DB41T 892-2013 生态廊道绿化设计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1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