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22T 1928-2013 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条件
ICS43.040.50T21备案号:40098-2014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1928—2013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条件Technicalspecificationofdualmassflywheelforpassengercar2013-12-04发布2013-12-3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928—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军、王和清、宋政富、张贵辉、张忠仁、权彦、吴加州、赵伟。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928—20131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双质量飞轮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乘用车双质量飞轮。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双质量飞轮dualmassflywheel双质量飞轮由两个质量部分组成,初级质量与发动机曲轴刚性连接,起到传统飞轮的作用,次级质量通过弹簧减振器与初级质量连接为整体。2.2初级质量primaryflywheel与发动机连接的部件,包括前壳体、后壳体、轴承等。2.3次级质量secondaryflywheel与离合器或变速箱输入轴连接的部件,包括传力板、密封碟垫、摩擦盘等部件。2.4基础阻尼力矩basichysteresis在初级质量相对于次级质量正反两个方向进行扭转时,在弹簧尚未工作前所测得的扭转力矩值之和,见图1中的F1值。2.5间隙转角springclearance次级质量从零位分别向正反两个方向扭转到弹簧尚未压缩时的扭转角度之和,见图1中的J1值。2.6扭转刚度torsionalstiffness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928—20132初级质量与次级质量相对扭转过程中扭矩与转角的比值,见图1中的K值。2.7极限转角limitangle初级质量与次级质量间的最大相对扭转角度,见图1中的Ab。2.8极限扭矩limittorque初级质量与次级质量相对扭转到极限转角时所测得的最小扭矩值,见图1中的Tb值。2.9驱动方向drivedirection当双质量飞轮初次级质量相对扭转时,次级质量的扭转方向与发动机的旋转方向相反时的方向。2.10滑行方向coastdirection当双质量飞轮初次级质量相对扭转时,次级质量的扭转方向与发动机的旋转方向一致时的方向。图1双质量飞轮扭转特性曲线示图3技术要求3.1功能特性3.1.1扭转特性3.1.1.1基础阻尼力矩F1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928—20133基础阻尼力矩应符合产品图纸的规定。3.1.1.2间隙转角J1间隙转角应符合产品图纸的规定。3.1.1.3极限扭矩TMin极限扭矩应不小于发动机最大扭矩的1.3倍。3.1.1.4极限转角Ab极限转角不宜小于45°。3.1.1.5扭转刚度K扭转刚度应符合产品图纸的规定。3.1.2不平衡量不平衡量应:a)在动平衡前应进行转速不低于4000r/min,时间不少于10s的高速刀脂;b)不平衡量应符合产品图纸规定。3.1.3总成转动惯量应符合产品图纸的规定。3.2结构精度3.2.1启动齿圈端面跳动和齿顶跳动公差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1启动齿圈端面跳动和齿顶跳动公差单位为mm双质量飞轮直径项目≤270>270启动齿圈端面跳动0.500.60启动齿圈齿顶跳动0.450.503.2.2双质量飞轮的曲轴安装面不应有凸点、磕碰伤,平面度应满足表2的要求。表2曲轴安装面平面度要求单位为mm双质量飞轮与曲轴安装面直径项目≤90>90平面度0.040.063.3耐久性3.3.1动态振动耐久性按4.2的要求完成试验后,应符合以下要求:a)扭转特性应满足3.1.1的要求;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928—20134b)试件试验后表面不应存在漏油现象;c)剖解产品,内部零部件不应有断裂、变形。3.3.2低频耐久性按4.3的要求完成试验后,应符合以下要求:a)扭转特性应满足3.1.1的要求;b)试件试验后表面不应存在漏油现象;c)剖解产品,内部零部件不应有断裂、变形。3.3.3高频耐久性按4.4的要求完成试验后,应符合以下要求:a)扭转特性应满足3.1.1要求;b)试件试验后表面不应存在漏油现象;c)剖解产品,内部零部件不应有断裂、变形。3.3.4超速耐久性按4.5的要求完成试验后,应符合以下要求:a)试件不应有断裂、破损、变形;b)剖解产品,内部零部件不得失效。3.3.5高能耗耐久性按4.6的要求完成试验后,应符合以下要求:a)摩擦盘不得失效;b)测试件拆下后在超速试验机上试验,当转速达到发动机最大转速的1.5倍后飞轮不应破裂。3.3.6扭转共振耐久性按4.7的要求完成试验后,经过500次循环后不得失效。3.3.7弹簧疲劳耐久性按4.8的要求完成试验后,应符合以下要求:a)弹簧不应有裂纹、扭转变形等失效形式;b)弹簧自由长度损失不应大于2%。3.3.8高低温冲击按4.9的要求完成试验后,总成及剖解后的零部件不应出现任何失效形式。3.4外观要求3.4.1表面应清洁,不应有划伤、磕碰伤和焊渣。3.4.2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4试验方法4.1扭转特性试验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928—201354.1.1试验条件常温条件下,试验角度为±Ab,试验速度为10°/s。4.1.2试验设备扭转特性试验机。4.1.3试验方法将试件按实际装车形式固定安装,将次级质量固定,调整初级质量与次级质量的初始位置,使相对转角归零,对初级质量施加正向扭矩,达到极限转角后归零;对初级质量施加反向扭矩,达到极限转角后归零;绘制出扭转特性曲线并记录试验结果。4.2动态振动试验4.2.1试验条件4.2.1.1第一阶段:双频耐久性a)试验次数:3×106个循环的1.5Hz三角信号振动同时叠加30Hz的正弦信号,正弦信号振幅±2°(如图2所示);b)三角信号振幅:驱动方向的最大扭转振幅为发动机的最大扭矩,滑行方向的最大扭转振幅为最大发动机扭矩的0.2倍(如图2所示);c)试验温度:60℃~80℃;d)试验转速为发动机标定转速的40%。图2双频耐久试验曲线示图4.2.1.2第二阶段:高频耐久性以30Hz的频率,低振幅摆动30h,振幅±2°,试验转速为发动机标定转速的50%。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928—201364.2.1.3第三阶段:过扭矩耐久性a)驱动方向,在发动机最大扭矩和发动机最大扭矩的1.5倍之间;频率2Hz,2000个循环;b)滑行方向,在发动机最大扭矩和发动机最大扭矩的1.5倍之间;频率2Hz,2000个循环;c)试验转速为发动机标定转速的50%。4.2.2试验设备:动态振动试验机。4.2.3试验方法将试件按实际装车形式固定安装,确认试验条件符合规定后,启动试验设备,完成规定循环次数或直到试样损坏,记录试验结果。4.3低频耐久试验4.3.1试验条件常温条件下,扭转振幅为发动机最大扭矩的2倍,试验频率1Hz,完成1×106个循环。4.3.2试验设备低频耐久试验机。4.3.3试验方法将试件按照实际装车形式装夹在试验台夹具上,调整试件的初级质量、次级质量的转角,使相对转角归零,启动试验设备,设定频率为1Hz,设定扭矩至试验规定值,测试中监控曲线变化,记录试验结果。4.4高频耐久试验4.4.1试件条件常温条件下,分别设置初级质量与次级质量的相对转角为Ab的50%、70%、90%,试验振幅±2°,试验频率25Hz,在以上的三个预设的相对转角下分别完成1×107个循环。4.4.2试验设备高频耐久试验机。4.4.3试验方法将试件按照实际装车形式装夹在试验台夹具上,分别调整试件初级质量与次级质量的相对转角为Ab的50%、70%、90%,启动试验设备,设定频率为25Hz,测试中监控曲线变化,直至完成1×107个循环,记录试验结果。4.5超速试验4.5.1试验条件常温条件下,首先将双质量飞轮的转速增加到最大发动机转速,持续30s;然后将双质量飞轮的转速增加到2倍的最大发动机转速,持续60s。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928—201374.5.2试验设备超速试验机。4.5.3试验方法将试件按照实际装车形式装夹在试验台夹具上,按照试验条件进行超速试验,待设备停止后缷下试件,记录试验结果。4.6高能耗热爆试验4.6.1试验条件第一阶段:进行50次滑磨冲击试验,每次间隔5s,滑磨功由0kJ~50kJ,转速为1000r/min,扭矩为发动机最大扭矩;第二阶段:转速为30%的发动机标定转速,扭矩为发动机最大扭矩,次级质量与离合器进行强迫性连续滑磨,直至离合器从动盘的摩擦材料完全损毁。4.6.2试验设备高能耗热爆试验机。4.6.3试验方法将试件按照实际装车形式同离合器一同装夹在试验台夹具上,离合器从动盘总成保持静止,离合器盖总成同次级质量进行旋转,通过控制压盘轴向负载调整摩擦扭矩,按照试验条件所规定的的两个阶段进行试验,直至离合器从动盘的摩擦材料全部损毁(扭矩传递能力降到10Nm以下),记录试验结果。4.7扭转共振试验4.7.1试验条件常温条件下,共振频率,角振幅为50%Ab,完成500个循环。4.7.2试验设备扭转共振试验机。4.7.3试验步骤将试件按实际装车形式固定安装,第一阶段先进行1Hz~30Hz扫频,确定共振频率;第二阶段从零增加到共振频率后保持1min,然后转速恢复到零,完成500个循环,记录试验结果。4.8弹簧疲劳试验4.8.1试验条件常温条件下,角度为0°-Ab,频率2Hz,完成3×106个循环。4.8.2试验设备弹簧疲劳试验机。4.8.3试验步骤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928—20138将弹簧组件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装夹到试验设备上,启动试验设备,设定频率为2Hz,调整试验参数至试验规定值,监控试验曲线变化,完成3×106个循环,记录试验结果。4.9高低温冲击试验4.9.1试验条件在-40℃~120℃范围内,进行高低温冲击,高低温转换时间不大于5s,共进行500次试验。4.9.2试验设备高低温冲击试验箱。4.9.3试验步骤将试件放入高低温试验箱内,按照试验条件进行试验设置,在120℃时试验10min,在-40℃时试验10min,完成500个循环,记录试验结果。5检验规则5.1出厂检验5.1.1双质量飞轮应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5.1.2出厂检验项目如下:a)总成的扭转特性;b)齿圈的端面跳动和径向跳动;c)总成的不平衡量;d)曲轴安装面的平面度;e)外观质量。其中总成的扭转特性、总成的不平衡量和外观质量要求100%检测,其他项目应至少30件抽检一次。5.2型式试验5.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试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式生产时,每一年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d)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5.2.2型式试验项目应进行3.3所规定的所有试验项目。5.2.3型式试验每项抽检一件。6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6.1标志经检验合格后,双质量飞轮应按图样规定的位置标明下列内容: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928—2
本文标题:DB22T 1928-2013 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条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1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