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22T 1735-2012 落叶松八齿小蠹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ICS65.020.01B16备案号:36026-2013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1735—2012落叶松八齿小蠹综合治理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Ipssubelongatus2012-12-21发布2013-01-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35—2012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文、李兴鹏、陈越渠、左彤彤、李立梅、张健。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35—20121落叶松八齿小蠹综合治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落叶松八齿小蠹的的虫情调查及防治技术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落叶松八齿小蠹的监测与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LY/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落叶松八齿小蠹Ipssubelongatus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小蠹亚科(Scolytinae)、齿小蠹属(Ips),是我国北方针叶林区的危险性蛀干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落叶松(Larixspp.)。落叶松八齿小蠹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3.2虫情监测pestmonitoring利用某种技术手段或方法,对目标害虫的发生动态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测定,以此掌握目标害虫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本标准指对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期、发生量、发生面积、发生范围以及危害程度的跟踪测定。3.3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aggregationpheromoneofIpssubelongatus落叶松八齿小蠹雄性个体分泌和释放的种间通信行为的化学信息物质,通过中间介质传输而被同种个体所接受,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和行为的应答反应,并吸引雌性个体前来一起栖息、取食和繁殖。经人工合成和成分合理组配,用于监测和防治落叶松八齿小蠹,是环境友好型化学制剂,其主要成分为:(97%)-小蠹烯醇和(97%+)-小蠹二烯醇。4调查与监测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35—201224.1虫情调查4.1.1调查范围林龄15年以上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于4月下旬开始进行虫情调查。4.1.2调查方法4.1.2.1踏查在林班内,选择林龄相近、地点相邻的落叶松林分设定踏查块,按自然线路踏查立木枯萎、枯死情况,随机选择100株寄主树,查看落叶松八齿小蠹危害情况,填写《落叶松八齿小蠹线路踏查记录表》,其格式见附录B。4.1.2.2标准地调查标准地调查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标准地面积0.3hm2,从中随机选取30株标准株,在标准株主干0cm-80cm高处的南侧或东侧,用电工儀或扁凿子刮树干2cm-3cm宽、10cm-20cm长树皮作为样方。查数树皮与木质部间的虫口数量并记录,根据样方求出1000cm2的虫口密度,填写《落叶松八齿小蠹标准地调查记录表》,其格式参见附录C。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程度划分:——轻度发生:1头/1000cm2—15头/1000cm2;——中度发生:15头/1000cm2—40头/1000cm2;——重度发生:40头/1000cm2以上。4.2虫情监测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对有落叶松八齿小蠹分布的林分,于4月中旬开始设置聚集信息素诱捕器(使用技术参见附录D),每小班设1套诱捕器,统计扬飞期内每个诱捕器累计诱集的成虫数量。依诱集的成虫数量来划分林分被害情况。诱集的成虫数量:——低于50头/诱捕器为低虫口;——在51-200头/诱捕器为轻度发生;——201-600头/诱捕器为中度发生;——601头/诱捕器以上为重度发生。5防治5.1预防措施5.1.1营林措施坚持适地适树造林,提倡营造混交林,实施封山育林,造林方法按照GB/T15776的规定执行。5.1.2森林采伐及时清除林分中的风折风倒木、虫害木、梢头等,避免形成虫源地。适时采伐利用成过熟林木。落叶松林分择伐强度按照LY/T1646的规定执行。采伐的原木和剩余物及时运出林外,不可在林内越夏。5.1.3虫害木处理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35—201235.1.3.1对采伐下来的落叶松虫害木,造材后要单独归楞,集中进行除害处理,经检疫合格后方可调运。楞场和贮木场长期存放的落叶松原木,应定期实施除害处理。5.1.3.2采用熏蒸处理时,用0.12mm厚的农用塑料膜覆盖在虫害木楞垛上,四周开沟将塑料布帐幕埋入沟中压实,在幕帐上开孔施药,密闭熏蒸2d-3d。可选择99.9%溴甲烷,15g/m3;或者56%磷化铝,3g/m3。5.1.4检疫措施调运落叶松原木,应实施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防止人为调运传播虫源。5.2治理措施5.2.1饵木诱杀4月上旬之前,采伐衰弱木作饵木,置于林地,诱集越冬后的扬飞成虫。大约每公顷放置饵木5堆~6堆,每堆饵木10根左右,下面加垫置于林缘、林间空地等处,招引成虫前来产卵,在幼虫期对饵木剥皮或水浸或用99.9%溴甲烷密闭熏蒸2d-3d。5.2.2聚集信息素诱捕4月下旬,在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林分的林缘和林间空地设置诱集信息素诱捕器。——在轻度发生区,每公设1套诱捕器;——中度发生区每公顷设2-3套诱捕器;——重度发生区为4套-5套诱捕器。诱捕到成虫后应及时清空集虫杯。注:中度和重度发生的林分,应先采取卫生伐措施,再用聚集信息素诱杀,可提高防治效果。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35—20124AA附录A(资料性附录)落叶松八齿小蠹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A.1形态特征A.1.1成虫成虫体长4.4-6.0mm,初羽化时乳白色渐变淡至黄色、黄色、茶褐色、黑褐色,鞘翅由软变硬;鞘翅长为前胸背板的1.5倍,为两翅宽的1.6倍;翅盘两侧各有4个独立齿,第一齿不很细,以第二、三齿间的距离最大,额下部中央无瘤。雌雄成虫鉴别主要依据:雌成虫鞘翅未端宽度≥0.048mm,为“几”字形;而雄虫翅缝未端宽度≤0.024mm,较狭为“人”字形。A.1.2卵椭圆形长径1.1mm,短径0.7mm,乳白色,微透明,有光泽。A.1.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2-6.5mm,体弯曲,多皱褶,被有刚毛,乳白色,头壳灰黄色至黄褐色;额三角形,下着生一对触角,前胸和第一至第八腹节各有一对气孔。A.1.4蛹体长4.1-6.0mm,乳白色。足和翅折叠在腹面,第9腹节末端有2个刺状突起。A.2落叶松八齿小蠹生物学特性卵卵的发育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5月份卵期一般在9天左右,6月下旬至8月中旬卵期一般为5d左右,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幼虫初孵幼虫从卵室向与母坑道垂直方向取食,取食方式基本与成虫相同。只是在推出木屑等杂物的方式上与成虫有所不同,幼虫是通过转体180o,用头部将废物推出,然后再转体回原处继续取食。幼虫的发育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在5月份幼虫历期约19d,7-8月份幼虫发育历期为13d左右,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0℃。蛹老熟幼虫在寄主皮下子坑道末端做蛹室化蛹,蛹室椭圆形,老熟幼虫在化蛹前3d停止取食,一般蛹期为8d,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成虫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成虫羽化后在树皮内补充营养,10-16d后咬羽化孔爬出。雄虫先飞出寻寄主咬筑交配室并释放信息素(其信息素在后肠合成,混于粪便排出体外),招引雌虫前来交配、繁殖。一般一个侵入孔内为3雌1雄,在产卵期内可多次交配,其信息素随交配次数的增多而减少。交配方式为雌雄面相对,尾部相接呈一字型,交配时间约30秒。交配后雌虫开始咬蛀母坑道,将卵产在母坑道两侧事先筑好的卵室内,每室1粒卵。9月下旬,成虫开始离开树干到枯枝落叶层或土层下越冬。但羽化较晚的成虫或发育至幼虫、蛹的个体均在皮内越冬。越冬成虫于翌年4月下旬扬飞,寻找寄主钻蛀坑道、交尾产卵。越冬代每雌产卵量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35—20125为30-120粒不等,平均为40.2粒,产卵期约20d左右,但随气温变化而有明显差异。当雌成虫产完第一阶段姊代卵后,继续向前蛀食约1cm,在母坑道内停留3-4天,咬羽化孔爬出,再次寻找寄主,钻蛀第二阶段妹代产卵坑道,补充营养,成虫产完妹代卵后死于母坑道内。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35—20126BB附录B(规范性附录)落叶松八齿小蠹线路踏查记录表表B.1落叶松八齿小蠹线路踏查记录表踏查块编号:踏查块面积:公顷代表的林班小班: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林龄组:对落叶松八齿小蠹危害的寄主树木在相应的序号中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9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调查株数100株有虫株数株有虫株率%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人: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35—20127CC附录C(规范性附录)落叶松八齿小蠹标准地调查记录表表C.1落叶松八齿小蠹标准地调查记录表调查单位名称:地点标准地编号林班及小班名称树种组成林龄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小班面积(hm2)海拔(m)坡度坡向踏查受害株率(%)标准株号虫体个数标准株号虫体个数标准株号虫体个数111212122231323414245152561626717278182891929102030受害株数虫口密度(头/1000cm2)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35—20128DD附录D(资料性附录)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诱捕器的安装、设置及使用方法D.1诱捕器的安装目前主要采用漏斗式诱捕器和挡板式诱捕器。安装时请参照所使用诱捕器的附带说明书。D.2诱捕器的设置及使用方法聚集信息素及诱捕器应设置在林缘或林间空地,在林缘设置诱捕器应距离林缘10-25m。在林间设置诱捕器距最近的寄主林木5—8m,即设置诱捕器需要林间有直径在10-16m以上的林间空地。诱捕器间距最少应在30m以上,间距太近会影响引诱效果。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部距地面1.5米处。若诱捕器下有灌木,诱捕器要高于灌木,或把灌木砍掉。聚集信息素诱捕器至少应在春季扬飞期的前7天设置。聚集信息素持效期一般为8-10周,此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更新。用于一般性监测的聚集信息素诱捕器,需要每7—10天对诱捕到的小蠹虫进行统计。用于重点监测的聚集信息素及配套诱捕器,需要每1—3天对诱捕到的小蠹虫进行统计。用于防治的聚集信息素诱捕器,应根据诱捕实际情况,及时对集虫杯内的小蠹虫进行处置,避免因小蠹虫充满而影响诱捕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
本文标题:DB22T 1735-2012 落叶松八齿小蠹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3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