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第22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名师导语』考点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既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也深受近现代中国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影响。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的考查频率相对较低: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中西习俗的融合、“剪辫易服”和节假日的变化。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社会生活史、家庭婚姻关系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仍需重点关注。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知识点一“断发易服”1.服装(1)鸦片战争前后①______服饰传入,引起服装变革。②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③清政府不得不对官定服饰进行改革。(2)民国期间①政府颁布了___________的形制。②洋装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如中山装和_______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西式男女礼服旗袍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习俗(1)“断发”运动①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②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革除陋习。(2)不缠足运动①清政府下令禁止_______,但屡禁不止。②维新派倡导以不缠足为内容的_________。康有为与康广仁创立“不缠足会”。缠足女权运动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知识点二报刊与电影1.报刊(1)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报纸成为抢手货。(3)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______》。(4)《____________》开新闻画报之先河。(5)“清末四大小说期刊”:《绣像小说》《小说林》《月月小说》和《新小说》。(6)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7)新文化运动后,读报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申报点石斋画报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电影(1)传入中国:19世纪末期。(2)第一部影片:1905年摄制的谭鑫培的京剧短片《_______》。(3)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导演的《____________》。(4)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______________》。定军山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知识点三移风易俗1.表现(1)日常礼仪: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2)近代婚姻:受到了_____________和国民革命洪流的推动。(3)丧葬礼仪:变化最为迟缓。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礼仪引起国人注目。2.影响(1)反映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__________,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标志。(2)发展不平衡,广大内地农村相对闭塞和落后。新文化运动民主意识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构图解史】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表现信息提取:伴随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构图解史】服饰发展的三大阶段信息提取:近现代中国服饰的演变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图示解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思维导图】大众传媒的变迁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探究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报刊的作用及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1.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1.(2014·江苏单科,6)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解析由漫画提供的信息,社会上某些人只剪辫梢(“崇尚西法”),不剪辫根(“保存国粹”),期望“发辫之将来”去梢不去根,说明这些人传统旧观念根深蒂固,故答案为C项。A项仅反映漫画部分信息;B项错在“刻意保存”;D项说法不符合漫画主旨。答案C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2018·日照模拟)下图是1929年2月10日官方报纸《长沙日报》上发表的《打倒正月初一》专号,这反映出当时()A.阶级矛盾日益尖锐B.风俗改造有激进倾向C.文化专制趋势加强D.新文化运动持续发展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解析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打倒正月初一》反映出对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彻底否定的做法有激进倾向,故B项正确。答案B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近代习俗变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近代习俗变迁的特点(1)移植性:直接吸收西方习俗文明,如穿西装、喝咖啡、看电影、握手等在中国流行。(2)变异性:中、西习俗文明碰撞、融合,如中西合璧的婚礼仪式、中山装等在中国的流行。(3)传承性:保留并传承中国传统习俗,如春节中的传统习俗的保留。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影响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经济基础。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3)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历届政府的重视、提倡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016·海南单科,17)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解析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一味追求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早就丧失了当初的活力,故A项错误;由“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可知新式教育与传统科举是不相融的,故B项错误;新学之人认为发式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区别,新旧学的根本区别在教育的内容,故C项错误;由“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可知,虽然新学追求民权,但并无报效国家的有效方式,只能服从封建选拔人才的方式,故D项正确。答案D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表现1.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核心论点:“断发易服”包括剪辫子与穿西装这两个方面;刚兴起之时,阻力很大。它是西方文明影响的结果。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近现代习俗风尚的进步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女子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到1952年底,自由、自主婚姻已占绝大多数,民主和睦的家庭和模范夫妇不断出现。——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废除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特别注重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创建了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1.(2018·海南单科,8)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解析据材料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变化,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故C项错误;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2018·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1935年4月3日,“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57对新人结成佳偶。没过多久,汉口、北平等地纷纷效仿,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这反映出()A.市民生活习惯日趋文明B.追求自由观念深入人心C.中国传统习俗逐渐消亡D.政府积极推动移风易俗解析婚礼仅是“生活习惯”的一种体现,不能反映其全貌,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是否为自由婚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仅是上海集体婚礼的开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可知,集体婚礼体现了一定的政府鼓励行为,故D项正确。答案D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考法1近代中西方社会习俗的碰撞与融合【考题1】(2017·课标全国Ⅲ,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明立意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礼习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则是西方婚礼仪式。★清误区本题为史料主旨类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理解存有一定的误区,社会习俗的变迁,一方面加重了中国社会的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22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5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