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21∕T 2008-2012 细小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
ICS65.020.30B41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008—2012猪细小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Techniquesrequirement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swineparvovirus(报批稿)(本稿完成日期:2012年3月20日)2012–07–27发布2012–08–27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XXXXX—XXXX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附录A—C为规范性目录。本标准由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动物医学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杨作丰魏澍李璐郑洪玲杨庆民于学武段亚良杨本勇董娜赵培李晓楠于长泳吴运普马建山崔基贤李树博刘莹闫海滨李蓉DB21/XXXXX—XXXX1猪细小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猪细小病毒病的免疫、检疫、监测、样品采集、保存和运送、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消毒、无害化处理和净化措施。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境内从事饲养、加工、经营生猪及其产品,以及从事相关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NY/T541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生猪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20号)《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辽宁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猪细小病毒病swineparvovirusdisease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以胎儿和胚胎感染及死亡为特征,引起死胎、木乃伊胎、流产、死产和初生仔猪死亡。3.2疫点epidemicfocus是指患病猪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猪及同群猪所在的场(户)或其它相关屠宰、经营单位。在饲养过程中,散养猪以发病猪养殖户为疫点,养殖场以病猪所在场为疫点;在运输过程中,以运载病猪的车、船、飞机等为疫点;在市场以病猪所在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以屠宰病猪加工厂(场)为疫点。3.3疫区epidemicarea疫点周边3km内的区域。DB21/XXXXX—XXXX23.4受威胁区riskarea疫区周边外延5km内的区域。4免疫4.1免疫范围及对象养殖场内所有种猪均需进行免疫。其他猪群,各地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情况,确定重点免疫对象。4.2疫苗选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选择经农业部批准,适合当地(场)血清型毒株的疫苗。4.3疫苗运输和贮藏4.3.1在运输、贮藏过程中,必须按疫苗保存要求进行运输、贮藏。4.3.2疫苗的运输和保存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4.3.3疫苗的入库和发放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4.3.4疫苗的运输、贮藏和使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的相关规定。4.4接种要求4.4.1猪只准备4.4.1.1接种前的猪临床未见异常,处于安静、舒适状态,并保持猪体表清洁。4.4.1.2病猪、体质瘦弱猪只暂不接种(病猪应隔离饲养),待患病猪康复后再按规定接种。4.4.1.3种猪、仔猪的免疫应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4.4.2疫苗准备4.4.2.1选择针对性强的疫苗品种。4.4.2.2冻干疫苗应用常温稀释液稀释,接种前将疫苗充分混合均匀;灭活苗不应冻结、破乳,并注意预温,接种前摇匀。4.4.2.3疫苗的使用单位应对使用的每批次疫苗留样,并至少保存半年。4.4.4.4首次使用的疫苗,应选择一定数量猪(约30头)进行小范围试用,无异常反应后,方可扩大接种面。一般获得批号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4.4.4.5紧急接种时,接种顺序应从安全区到受威胁区,最后到疫区。4.4.5接种操作4.4.5.1疫苗在使用间歇中应冷藏、避免日光直射。4.4.5.2吸出的疫苗不可再回注于疫苗瓶内;针筒排气溢出的疫苗液应吸积于酒精棉球上,用过的酒精棉球、碘酊棉等应集中无害化处理。DB21/XXXXX—XXXX34.4.5.3注射部位需消毒。4.4.5.4疫苗要注入肌肉内,猪注射部位选择耳根后的颈部凹陷处,注射时要保持针头指向耳根后方,以保证避开耳道。注射时针头与皮肤表面角度为45º。4.4.5.5注射剂量为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剂量。4.4.5.6活疫苗开启后1h内用完;灭活疫苗开启后,只限当天使用。4.5免疫程序根据所选择疫苗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时间和程序以及各养殖场猪细小病毒病血清抗体滴度监测结果综合制定免疫程序。4.6免疫档案疫苗接种后的生猪应建立免疫档案,免疫档案须填写地址、畜主姓名、免疫日龄、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免疫剂量、免疫时间、加强免疫时间、耳标编号、防疫员签名、畜主签名等内容。4.7免疫效果监测4.7.1免疫接种后,应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应用乳胶凝集实验(见附录A)进行免疫效果判定。4.7.2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应对种猪场免疫效果进行监测,并指导开展免疫工作。免疫效果监测应记入免疫档案。5检疫5.1产地检疫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对出场(厂、户)猪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人员进行检疫,检疫合格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准予出场(厂、户)。5.2调运检疫跨省调运种猪时,应先按《辽宁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的规定,先到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符合要求同意调入的,按照GB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和《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进行检疫后,经指定通道进入,并在符合条件的隔离场隔离检疫45天,隔离检测合格的,方可正常进场饲养。6监测6.1监测对象各地根据当地(场)本病流行和发病情况,确定不同日龄猪作为监测对象。6.2监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方法和病原学方法进行监测。6.3监测方式DB21/XXXXX—XXXX46.3.1常规监测6.3.1.1根据各地(场)的实际情况对猪场定期进行监测。6.3.1.2监测时种公猪(含后备种公猪)应100%、种母猪(含后备种母猪)按10%~20%的比例抽样;对有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等症状的种母猪100%进行检测。6.3.2疫点和受威胁区的监测6.3.2.1按照细小病毒病流行病学的调查范围,对受威胁区的种猪群每天1次进行连续30天临床观察,如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由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采样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进行病毒鉴定,根据病毒鉴定结果确定细小病毒病猪群。6.3.2.2疫点封锁解除后的监测,疫点内重新使用的猪舍中,应首先饲养未免疫的5头哨兵猪,进行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分别在重新饲养哨兵动物后7天、14天和1个月时进行。对血清学阳性猪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如果怀疑或确诊为猪细小病毒病,按照疫情处置规范处理,如果检测均为阴性可重新恢复饲养。6.4监测结果处理6.4.1监测结果备案监测结果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备案。6.4.2结果分析及处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对监测结果分析、汇总和报告,并提出处置意见,检查处置意见落实情况。7样品采集、保存和运送按NY/T541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进行。8诊断8.1诊断指标8.1.1流行病学特点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除可通过胎盘感染、交配和人工授精感染外,还可通过感染母猪阴道分泌物、尿及其他排泄物以及感染的公猪精液等排毒。8.1.2临床症状感染母猪除繁殖障碍外无明显临床症状。怀孕早期感染导致胎儿死亡,并被母体吸收,从而导致母猪不孕和重复发情;怀孕中、后期感染,可发生流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和少仔等症状。公猪表现不明显。8.1.3病理变化DB21/XXXXX—XXXX5眼观病变为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感染胎儿还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怀孕母猪感染后未有明显肉眼病变,但显微病变可见内皮组织和固有层有局灶性单核细胞聚集,在脑、脊髓和眼脉络膜的血管周围有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管套现象。死亡仔猪病理组织学呈现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变化。8.1.4实验室诊断8.1.4.1病原学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试验(PCR)(见附录B)。8.1.4.2血清学诊断:乳胶凝集试验(见附录A)。8.2结果判定8.2.1疑似病猪符合典型临床症状指标,判定为疑似病猪。8.2.2阳性猪经病原学PCR检测呈阳性者,确诊为细小病毒病阳性猪。9疫情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者怀疑本病的猪只,都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同时禁止猪只移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并确认后,按《辽宁省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上报。10疫情处理10.1疑似病例处理发现疑似疫情,畜主应限制动物移动;对疑似患病动物应立即隔离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10.2现场核实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及时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开展实验室诊断。10.3确定疫情后的处理确诊本病暴发流行后,当地人民政府按《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组织有关部门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10.3.1封锁本病呈暴发流行时,要对疫区依法实施封锁。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动物和疑似染疫动物、动物产品移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交通要道建立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进出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停止疫区内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易活动;对易感动物实行圈养或指定地点放养,以及其它限制性措施。10.3.2隔离DB21/XXXXX—XXXX6对受威胁的猪群(病猪的同群猪)实施隔离。10.3.3扑杀对患病猪和细小病毒监测阳性猪全部扑杀。10.3.4无害化处理按照GB16548执行。11消毒11.1消毒剂2%氢氧化钠、0.5%的漂白粉、福尔马林、乙酰乙烯亚胺(AEI)、二乙烯亚胺(BEI)、氨水和氧化剂等。11.2预防消毒饲养、屠宰、加工、经营场所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活猪和猪产品集贸市场的场地和工具进行严格消毒。对农村猪舍结合春秋防疫和高温季节开展消毒、灭鼠工作或日常清粪除污卫生,定期进行预防消毒。11.3生猪市场消毒清洗11.3.1用消毒剂喷洒所有区域。11.3.2饲料和粪便等要深埋、发酵或焚烧。11.4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的清洗消毒11.4.1所有感染病猪应在严格监管和控制下进行处理。11.4.2圈舍、过道和舍外区域用消毒剂喷洒消毒后清洗。11.4.3所有设备、桌子、冰箱、地板、墙壁等用消毒剂喷洒消毒后冲洗干净。11.4.4所用衣物用消毒剂浸泡后清洗干净,其他物品都要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消毒。11.4.5以上所产生的污水要经过处理,达到环保排放标准。11.5疫点、疫区消毒11.5.1疫点内饲养圈舍清理、清洗和消毒11.5.1.1对圈舍内外先消毒后进行清理和清洗,清洗完毕后再消毒。对蚊、蟑螂等害虫及鼠进行杀灭。11.5.1.2污物、粪便、饲料等。饲养圈舍内的饲料、垫料等作深埋、发酵或焚烧处理。粪便等污物作深埋、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处理。11.5.1.3对地面和各种用具等彻底冲洗,并用水洗刷圈舍、车辆等,对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11.5.1.4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11.5.1.5对饲养圈舍、场地、车辆等采用消毒液喷洒的方式消毒。DB21/XXXXX—XXXX711.5.1.6疫点每天消毒1次连续1周,1周以后每两天消毒1次。疫区内疫点以外的区域每两天消毒1次。持续至疫情彻底扑灭。11.5.2交通工具清洗消毒11.5.2.1出入疫点、疫区的交通要道设立临时性消毒点,对出入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进行消毒。11.5.2.2疫区内所有可能被污染的运载工具应严格消毒,车辆内、外及所有角落和缝隙都要用消毒剂消毒后再用清水彻底冲洗。11.5.2.3车辆上的物品做好消毒。11.5.2.4从车辆上清理下来的垃圾和粪便做无害化处理。12无害化处理所有死亡猪、胎儿及病畜按GB1
本文标题:DB21∕T 2008-2012 细小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6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