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图形突破12 中国区域要素综合图的判读课件 中图版
图形突破12中国区域要素综合图的判读图形统计[题源]2018•江苏卷[图说]陕西省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值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角度]考查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气温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景观特征和农业发展方向[题源]2018•天津卷[图说]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角度]考查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天津港的建设、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题源]2018•海南卷[图说]我国部分区域图[角度]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生态建设的启示例[2018•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T12-1为陕西省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值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图T12-1典例呈现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T12-2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图T12-2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T12-3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图T12-3(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2)7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答案](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地形(3)陕南:以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关中:以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以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以种植业为主(以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太白山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南坡,冬季太白山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夏季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原因主要从地形方面回答,此时晋陕边界24℃等温线向北凸出的原因也可以从地形方面思考。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景观差异。陕西省分为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其自然景观各有不同。就地形方面来说,陕南以山地、谷地为主,关中以平原为主,陕北以黄土高原为主;就植被方面来说,陕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广布,关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陕北则主要为温带草原、森林草原。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方向。陕西省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各自的农业发展方向需要从自然环境入手,着重做到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1.从区域图提供的信息中提炼出构成该区域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的特征。其方法一般为:(1)通过对图中等高线、河流流向、等温线分布的判读,了解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2)通过气候分布规律,或对其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3)在了解该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的基础上,了解该区域的水文、植被和土壤等特征。(4)通过对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了解,进一步了解该区域的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如工农业生产特征、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征、交通特征等。判读技巧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区域主要地理特征的成因。由于组成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只要了解某一要素,就可以推知与其相联系的其他各个要素。3.结合环境特征,分析、评价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人类的主观要求必须与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相适应,因时、因地制宜是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对农业生产而言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不便于耕作,不易进行水土保持,适宜发展畜牧业或林果业。(2)对工业生产而言从环境角度考虑,不同工业的布局规律不同。如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的地区;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2018•黑龙江哈六中阶段性考试]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力(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地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图T12-4为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T12-5是图T12-4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应用提升图T12-4(1)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7—8月最高,分析其原因。(2)判断6—8月甲、丙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3)图中乙地水稻单产比小麦高83.9%,净收益是小麦的10.5倍,用水量是小麦的3倍。有人建议该地应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图T12-5[答案](1)5月气温回升快,气温高,蒸发大;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蒸发大。7—8月正值当地雨季,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2)甲地大于丙地。6—8月甲地水分盈亏量小于0,说明降水少,晴天多;丙地水分盈亏量大于0,说明降水多,晴天少;甲地昼长大于丙地,日照时间长于丙地。(3)赞同。理由:该地自然条件较优越(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种植水稻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或不赞同。理由:该地年降水量少,水分盈亏量低;种植水稻耗水量大,大力种植水稻会加剧该地用水紧张状况,影响生产、生活、生态等的协调发展。[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5月气温回升快,气温高,蒸发大,而雨季未到,降水少,所以水分亏损多。7—8月是雨季,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水分盈亏量最高。第(2)题,根据图中折线分析可知,6—8月甲地水分盈亏量小于0,说明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丙地水分盈亏量大于0,说明降水多,晴天少,太阳辐射弱;该时段是夏季,甲地纬度高,昼长大于丙地,日照时间长于丙地,所以太阳辐射量甲地大于丙地。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若赞同,则分析该地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优越,同时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当地种植水稻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若不赞同,则分析该地年降水量少,水分盈亏量低;种植水稻耗水量大,大力种植水稻会加剧该地用水紧张状况,影响该地生产、生活、生态等的协调发展。[2018•江西新余第四中学7月段考]图BT12-1为我国某区域河流流域图。读图,完成1~3题。图BT12-1教师备用习题1.该区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季气温最低,春旱严重C.气候干旱,多内流河D.北部河流结冰期约半年教师备用习题[答案]D[解析]第1题,根据该区域河流的水系特征可知,河流多发源于北侧、西侧和东南侧,说明该区域北、西、东南侧高,中间低,A错误;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不易产生春旱,B错误;该区域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多外流河,C错误;北部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较长,D正确。2.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称为凌汛现象。凌汛现象一般发生于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图中易发生凌汛现象的河段是()A.甲B.乙C.丙D.丁教师备用习题[答案]D[解析]第2题,一般来说,凌汛发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河流存在结冰现象,二是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河流有结冰期。读图分析河流的水系可知,甲、乙、丙三河段都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不会产生凌汛现象;丁河段从西南流向东北,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易产生凌汛现象。故选D。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流域的凌汛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春季凌汛时间提前B.冬季凌汛时间提前C.春季凌汛规模变大D.冬季凌汛规模变大教师备用习题[答案]A[解析]第3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春季气温回升快,河流上游解冻期提前,导致凌汛现象提前,但不会影响春季凌汛的规模,A正确,C错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河流封冻期推迟,因此冬季凌汛时间也会推迟,但不会影响冬季凌汛的规模,C、D错误。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图形突破12 中国区域要素综合图的判读课件 中图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6714 .html